八路军是人民军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国民党只给了三个师的编制,八路军的干部可谓是优中选优,115师师长林彪、120师师长贺龙,129师师长刘伯承,后来都进入十大元帅之列。
可是在林彪受伤后接任代师长的陈光,尽管战功赫赫资历也够,却在授衔前夕自杀身亡,连大将都没有评上,让人扼腕叹息。
陈光
他救过林彪的命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挺进湘南,在湘南特委的配合下发动湘南起义,这其中宜章县是打响第一枪的地方。
当地的农会成员陈光拿出自己藏的12支步枪,组织了赤卫队,在栗源区暴动,配合朱德的主力部队作战。
地主武装“挨户团”向栗源反扑,陈光临危不惧,率领赤卫队员躲在寨墙上,忽东忽西,从各个方向上放枪,“挨户团”都是欺软怕硬的主儿,一看这架势,也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打了一上午就撤退了。
随后陈光根据县委指示,将部队开到宜章,接受统一改编,与兄弟部队编成独立第三师,他担任特务连连长,在朱德的统一指挥下向井冈山转移。
会师的那天,毛主席站在雨中发表讲话,鼓励大家不要怕暂时的失利,只要有工农群众的拥护,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陈光
经过几个月休整后,湖南省委推行冒进路线,命令朱德部重回湘南,在毛主席的据理力争下,又同意部队留在湘赣边发展。
当时红军还没有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部队的自主性还很大,陈光所在的第29团指战员大都是湘南人,他们思乡心切,竟私自召开士兵委员会,决定离队回家。
朱德已无法控制29团,为了顾全大局,只好同意一起去湘南,29团像离弦的箭一样快速前进,把28团远远地甩在后面,一头扎进了敌人的包围圈,几乎全军覆没。
而陈光从一开始就抵制29团的行动,他说:“我陈光是土豪劣绅的死对头,就是死也要死在红军队伍里。”
然后他跟着教导队一起,回到了井冈山,避免了这场无妄之灾。
陈光
1929年10月,红四军主力开赴广东东江,扩大革命根据地,在梅县战斗中,陈光率领一个连在城北阻击敌人4个团的轮番攻击,成功掩护主力转移,他也在这次战斗中光荣负伤。
部队转移回赣南后,他又参加了水南战斗,蒋介石调独立15旅堵截红军,红四军3个主力纵队顺势将独立15旅包围起来,该旅战斗力较强,在战斗中一度突进到1纵队林彪的指挥棒附近。
陈光见此情景,不顾生死,冲在队伍的最前面,经过殊死搏斗,打退了这股敌人,使林彪转危为安,经过两日激战,全歼了敌独立15旅。
这次战斗中,陈光再次负伤,受到了上级嘉奖。
陈光
1930年8月,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根据中央指示,合攻长沙,湖南军阀何健派兵驻守浏阳文家市,企图阻止两大军团会师,红一军团决定趁敌立足未稳,奇袭文家市。
陈光继续在林彪麾下作战,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他的右膝,正好卡在骨头缝里,导致无法行走。
他忍着剧痛继续指挥,直到战斗结束后才被抬下火线,后经三次手术取出了子弹,保住了一条腿。
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英雄的血不会白流,不久红四军重新整编,他被任命为红10师第30团团长。
林彪
长征中的急先锋在历次反“围剿”作战中,陈光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将领,担任红10师、红11师师长,在1933年1月的浒湾战斗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据聂荣臻回忆,红四军主力在浒湾附近的公路上与敌两个旅遭遇,敌人抢占了公路北侧的高地,呼叫大炮和飞机支援,居高临下向我军倾泻火力。
红10师师长李锡凡、红11师师长陈光率领部队勇猛冲杀,先后负伤,一时处于下风,双方继续增兵,打得非常激烈,随着预备队红二十二军加入战场,敌人渐渐支持不住,开始溃退。
陈光等部尾随追击,这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天上又下起了大雨,战士们苦战了一天,不愿再继续作战,陈光坚决要求部队穷追猛打,简单包扎一下伤口,亲自带领大家追击100多里地,彻底打垮了这支敌人,并抓了1000多俘虏。
陈光等人
过硬的作风使上级可以放心把重要的任务交给陈光,不久中革军委决定组建以少先队为主要成员的少共国际师,为革命培养后备力量,陈光担任师长,与萧华搭档。
这个师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很多人还没有步枪高,如何迅速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又尽量避免伤亡,是摆在陈光面前的艰巨任务。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少共国际师与国民党周志群旅遭遇,陈光在正面牵制,然后派出一个营迂回敌人的侧后,一起发起冲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首战歼灭了300多人,缴获了不少的武器装备。
朱德、周恩来等发来贺电,称赞陈光指挥的这次战斗是少共国际师的“铁拳初试”,此时战场形势吃紧,陈光临危受命,担任红一军团主力部队红2师师长,参加了惨烈的广昌保卫战。
陈光等人
在李德的错误指挥下,红军各部伤亡惨重,陈光再次在战斗中负伤,撤出广昌后,他遵照林彪的指示,用近战、夜战的战术,以极小的代价全歼驻守在温坊的两个营,次日连续进攻,拿下了敌人的多个阵地,打了一场难得的翻身仗。
然而这无法改变整体局势,第五次反“围剿”最终还是失败了,红军被迫进行长征,而陈光的红2师作为中央红军的前卫部队,担负起开路先锋的职责。
国民党在湘江一线摆下四道封锁线,企图困死红军,红2师在红一军团的统一指挥下,经过血战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掩护军委纵队安全渡过湘江。
进入贵州后,又一道天险乌江挡在面前,红2师先头部队几次组织偷渡都没成功,眼看追兵近在眼前,陈光亲自率领一营扎竹筏强渡乌江,先打退了对岸的敌人,然后据守岸边的阵地,阻挡蜂拥而来的追兵。
陈光等人
炮兵连将仅剩的3发炮弹全部打了出去,一营趁机吹响了冲锋号,把敌人压了回去,后续部队迅速在江上架起浮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之后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战役中,陈光为师长、刘亚楼为政委的红2师一直都是当仁不让的尖刀部队。
尤其是在夺取天险腊子口的战斗中,陈光亲自率领突击队,从悬崖峭壁攀援而上,如神兵天降一般绕到敌人背后。
在发出总攻的信号后,与正面的部队两面夹击,把敌人打得落荒而逃,号称无法逾越的腊子口就这样易手。
陈光等人
代理师长挺进山东全面抗战爆发后,陕北红军整编为八路军,林彪任115师师长,陈光仍然是他的部下,任343旅旅长。
1937年9月,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开始,343旅负责主攻,他们在前一天晚上秘密行动,在平型关东北一带设下埋伏,当晚大雨倾盆,战士们忍受着深秋寒冷和天黑路滑的恶劣环境,赶在天亮前占领了有利地形。
次日清晨时分,一支日军辎重队大摇大摆地进入了伏击圈,陈光接到进攻的命令后,指挥全旅从山头上冲了下去,用刺刀见红的白刃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击毁汽车100多辆,缴获颇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可惜的是,在此战后不久,林彪被友军误伤,不得不去苏联治疗,陈光以出色的指挥能力出任代理师长,继续打击日本侵略者。
林彪(右)
1938年12月,根据中央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方针,陈光率领115师一部大踏步向山东挺近,开辟了泰西抗日根据地,威胁日军南下的交通大动脉津浦铁路。
为了消除补给线上的威胁,日军山东驻军集结日伪军5000多人,配备坦克飞机,气势汹汹地对泰西根据地发动“扫荡”,形势危急,陈光率领部队和根据地的军政干部向北转移。
不料日军动作很快,陈光所部没有成功转移,只好在陆房村一带的山头上据险固守,日军从四面包围过来,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日军向我军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陈光沉着应战,在战斗最胶着的时候,亲临前沿阵地,号召大家誓与阵地共存亡,在他的鼓舞下,战士们士气高涨,打退了敌人的九次进攻,然后在夜幕的掩护下分路突围,最终与罗荣桓会合。
由于这次战斗是在我方被动的情况下进行的,造成了一些损失,导致有干部对陈光产生非议,这让他非常恼火,好在罗荣桓善于做思想工作,召开了一次庆祝大会,把陆房战斗定义为很大的胜利,两边安抚,维护了内部团结。
陈光
陈光再接再厉,在山东抗日战场上创造了另一个传奇,那是在1939年8月,一支日军大队到梁山附近“扫荡”,大队长长田敏江虽然级别不高,却与天皇家族有亲戚关系,如果消灭这支日军,将产生很大的政治影响。
陈光与罗荣桓商议后,派出特务营的两个连埋伏在芦苇荡中,又调附近的1团3营紧急赶来支援,等长田敏江毫无觉察地经过时,两个连突然冲出,日军在混乱中退到独山庄坚守待援。
3营赶到后,一起向独山庄进攻,经过激烈巷战,将日军挤压到一个大院子里,日军用密集的火力作困兽之斗,陈光下了最后决心,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敌人,房子打坏了以后再赔老乡。
部队用手榴弹、炸药包发起强攻,日军难以支持,开始突围逃窜,我军紧追不舍,最终在野外全歼了这支日军,开创一次性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首个记录,震慑了山东日军,蒋介石也发来贺电对陈光进行嘉奖。
115师在陈光的带领下,在山东创立了四个军分区,主力部队发展到6万多人,这样骄人的成绩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抗日名将。
陈光(右)
居功自傲悲剧收场抗战刚结束不久,国共两党几乎同时把目光投向东北,陈光、罗荣桓奉命开赴东北,罗荣桓因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在临行前把随身的电台交给陈光,供他指挥部队使用。
陈光原以为林彪这个老上级回来了,正好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没想到事与愿违,从此与林彪龃龉不断,并为最终的悲剧埋下伏笔。
1945年11月,林彪率领总部机关来到阜新,与陈光的驻地北镇只有一步之遥,当时林彪刚进东北,缺少电台,要求陈光把电台和通讯员调到总部。
陈光一开始不同意,说自己没有电台无法联络,国民党的追兵就在附近,情势紧急,林彪也顾不了那么多,又两次严令催要电台,陈光只好通知机要股长带着电台到总部报到。
正当此时,国民党军突然向北镇扑来,陈光率部转移,与总部越走越远,导致林彪认为他是故意扣留电台。
林彪等人
第二次矛盾发生在1946年12月,陈光率领的六纵开到松花江北岸,准备南下渡江,并亲自到江边查看敌情和封冻情况。
此时林彪来电,建议六纵撤回原驻地,保卫哈尔滨的安全,陈光回电说,部队已经开拔,不如按原计划行动。
这令林彪很不满,他直接给六纵的三个师下命令,要求他们立即回防,不要等待纵队的命令,三个师也不敢多问,执行了林彪的命令。
还在江边侦察的陈光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直到纵队司令部发现陈光不在时,才派骑兵来通知他,气得他大病了一场,离开了一线指挥岗位。
北平和平解放后,四野高级干部齐聚北平,由毛主席提议,任命陈光为四野副参谋长,然而在接下来的工作会议上,林彪讲到居功自傲问题时,又旧事重提,把陈光“抗命不交”电台作为典型进行了批评。
林彪
或许中央也意识到两人已经水火不容,将陈光调到广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员,希望换个环境会好一些,结果反而暴露出了他在政治上的不成熟。
因为广东邻近港澳和东南亚,需要进行大量的统战和情报工作,陈光在战场上如鱼得水,在这方面却是毫无经验,没有领会上级精神,造成了一些失误。
同时,重感情的他在没有请示中央的情况下,把家乡宜章的烈士子女接到广州,组织了培训班,照顾他们的工作生活,这就直接违反了组织纪律,树立私人恩义。
负责广东全面工作的叶剑英对陈光提出了批评,他拒绝承认错误,叶剑英无奈地说:“你也是老党员、老同志了,就不能讲一讲原则性了?”
他也针锋相对:“对于无原则的批评,我绝不接受!”
叶剑英
新中国刚刚成立,陈光的行为对党的威信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中央顶格处理,决定开除他的党籍,为了防止广州军区出乱子,叶剑英还用了一些特殊手段。
林彪的老部下李作鹏时任广州军区参谋长,以战友的身份约陈光出门散心,保卫部门趁机查抄了陈光的住所,警卫员全部换掉,只留了一个炊事员,把他软禁了起来。
陈光当然非常气愤,并认为这是林彪故意在整自己,要求去见毛主席说明情况,尽管同事和朋友多次登门拜访,说以他的功劳,只要承认错误,很快就能官复原职,但他一直放不下思想上的包袱。
1954年6月7日,陈光在寓所中听说林彪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感到出头无望,以自焚的极端方式离开了人世。
陈光之墓碑
如果没有发生这场风波,以陈光的资历和战功,到1955年授衔时,评大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真的是太可惜了。
1986年,中央对陈光的问题进行重新审查,认为陈光虽然有错误,但对他的处理显然过重,而且是当作敌我矛盾处理,最后作出决定,恢复陈光的党籍和名誉。
陈光战功不高,解放后没做什么事。
授衔的时候陈光已经不在了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主要是罗荣桓的功绩,虽然他是政委,但重大决策都是由他最后决定。在战争方面,他的用人之道与指挥艺术也是人所共知。这一点,延安方面是充分肯定的。陈光作为代理师长,也是功不可没,没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也不可能担任此职务。只是性格决定命运,可惜了。新中国少了一位开国大将。
烈士子女应该由党抚养。
可惜了!
都被开除党籍了,授衔肯定沒他什么事了。
小编你真吓死老子,陈光将军根本就没到授衔时便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