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玫妍 张爽 尹薇 赵萌萌)大脑也会“断崖式衰老”,57岁、70岁和78岁是大脑功能急剧下降的关键节点,而特定蛋白质的急剧变化可能是脑功能快速退化的关键驱动因素。未来,通过血液检测分析特定标志物,或能预测“脑龄”。
当地时间12月9日,《自然·衰老》(Nature Aging)杂志刊发了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程炜研究员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等团队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衰老的演化模式。
12月10日,郁金泰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项研究最大的价值是实现了通过血液检测阐释大脑衰老时钟。“一方面,我们发现了13个与大脑衰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作为痴呆及其他与年龄相关的大脑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大脑衰老是复杂的非线性变化过程,在特定年龄阶段会出现显著的‘断崖式衰老’现象,其中,57岁、70岁和78岁是大脑功能急剧下降的关键节点。”
郁金泰解释,之所以是这三个时间点,主要是因为这些时间点存在蛋白质水平变化高峰。其中,57岁的高峰主要与代谢过程和精神健康特征有关,70岁的高峰与脑结构和痴呆及卒中等脑疾病的关联最为显著,而78岁的高峰与JAK-STAT等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了解大脑衰老的时间点可以帮助我们制订个性化的预防和干预计划。”郁金泰建议,57岁是脑衰老的第一个显著节点,人们应在该节点进行定期体检和认知功能评估,并采取一定的早期预防措施,如保持规律运动、均衡饮食、优质睡眠以及良好的压力管理。而70岁可能是脑疾病的高危时间节点,人们应同时关注身体的其他健康问题,如血压、血糖、胆固醇水平等,在确保身体健康的同时保障大脑健康。
此外,这项研究还提示,脑衰老可以监测和预防。通过外周血检测,分析血液中的特定标志物,可以估算大脑的实际年龄,这些标志物的变化不仅能反映大脑健康状况,还能发现脑衰老的早期信号。
“我们的研究提示,血液检测对于预测脑年龄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郁金泰表示,“目前大多数血液标志物和预测模型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广泛验证其在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了实现临床应用,必须通过大量的多中心、跨人群研究进行验证。此外,不同实验室使用的设备和技术不同,可能导致数据差异,因此需要标准化的检测流程和方法,确保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样本中所得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