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小林,二十六岁。我们家在乡下亲戚多,平时人情往来也多得很。红白喜事都讲究礼数,不随个礼,那就是不给人面子。就拿前些年我爸妈给我办婚礼来说,亲戚朋友的礼金加起来凑了好几万块钱,算是份“大份子”。但说真的,有时候这些人情往来,总觉得掺了些别的味道。
这不,前两天,我叔叔家嫁女儿。叔叔是我爸的亲弟弟,平日里走动得多,关系还算可以。他这女儿,也就是我堂妹,比我小五岁,初中毕业就去了外地打工,没几年就和城里一个工友处上了。两人感情一直稳定,今年决定结婚,叔叔就在家里张罗了场不小的婚礼。
婚礼前几天,我妈跟我提到这事,还特别交代说:“小林,叔叔是你亲叔叔,你多少得随份大礼,不能让人家觉得咱们抠门。”
我当时琢磨了一下,也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说实话,我刚结婚一年,家里还欠着点债,加上平时房贷、车贷的压力,手头并不宽裕。心里有些犯愁,但又不能给父母丢面子,于是我决定随500块钱,算是尽心意。
到了婚礼那天,我带着妻子早早地去帮忙,叔叔家里忙得团团转,亲戚朋友一大堆,气氛倒是热闹。中午席间,我和家人一起坐在堂屋里,叔叔叔婶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脸上挂满了笑容。轮到我敬酒时,我把准备好的500块礼金递过去,婶婶接过去,瞄了一眼,笑着跟我说:“小林啊,你可算是个大侄子了,怎么才随这点礼?”
她说得轻飘飘的,脸上带着笑容,但话里话外带着点责备。我听了有些不自在,觉得这话里有些挑刺儿的意思。虽然知道是亲戚,但我还是有点不高兴,心想:随礼金是心意,不是比谁出得多。我忍着没吭声,勉强笑了笑,想着这事儿就过去算了。
可是,到了下午,婶婶趁没人时,冷不丁地走到我身边,低声说:“小林啊,今天这500块钱礼金,随得也太寒碜了。要是觉得压力大,早跟我说啊,咱们不缺你这一点。”
我当时听得心里一阵火大,可碍于面子,还是忍住了,只淡淡地回了句:“婶儿,家里最近是有点紧张,不过这也是我一番心意。礼随轻重,这心意还是有的。”
婶婶却不依不饶,继续嘀咕道:“这小孩子家,花钱也得有个分寸。你看你堂妹嫁人这大喜日子,亲戚们随礼都上千,咱家人随这500块,不是让人笑话吗?”
听她这么说,我心里的火再也压不住了,忍不住开口说:“婶儿,礼金多是多,少是少,这500块是我的心意。再说了,大家都是亲戚,有多少就随多少,您要是嫌少,可以退给我。”
婶婶一听这话,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小林,你这话什么意思?随礼金不是你情我愿的事儿?你这还真打算让我们退回去?”
她说话的声音不大不小,但几个坐在一旁的亲戚听到了,都悄悄朝我们这边看过来,空气中顿时有些尴尬。我心里也有点后悔,知道这话说得有些冲,但实在被她逼得火冒三丈了。我深吸一口气,冷静了一下,继续说道:“婶儿,这礼随多少,是我对堂妹的祝福,大家心知肚明就好。至于是不是笑话,您要是不满意,我也没什么可说的,心意总归是有的。”
婶婶被我一噎,脸上有些挂不住,愣了半天没吱声。最后,叔叔笑呵呵地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缓和了气氛,“小林啊,你婶儿也是为你好,怕别人说咱家寒碜。都是自己人,有什么话当玩笑听听就算了。”
场面上有了台阶,我也就不再多说什么,毕竟当着这么多人,再闹下去,大家都没面子。我点点头,陪笑道:“叔儿,您放心,这礼金是我真心实意的,堂妹出嫁我是真高兴。”
婚礼之后,我带着妻子回到家,心里有些复杂。其实,我知道自己随的500块不算多,但这也是真实的经济情况,况且礼金的多少难道真能代表心意吗?我和妻子商量了一番,决定日后不再为这种事勉强自己。钱少不丢人,真实才重要。
过了没几天,我妈突然来电话,说叔叔婶婶拿着我的500块钱,跟村里几个亲戚嘀咕,说我这人小气,一点礼数都不懂,还嘀咕着以后不再来往。听了这话,我心里又是一阵火冒三丈,但也没有多说,心里倒生出一股无奈。
后来我想明白了,乡下的人情往来,有时候不仅是维系亲情的纽带,也是一种“面子工程”。大家总在乎别人的眼光,却忘了生活的本质其实在于真实。我不是不尊重亲戚关系,而是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济条件,没必要硬撑着讨好别人。
再往后,家里亲戚聚会时,我和妻子不再因为这些“份子钱”而勉强自己。能出多少出多少,是真心实意的份子钱,也不会为这些多余的客套话费心。反而,日子过得踏实自在多了,虽然背后可能会有人议论,但这些流言蜚语我也不再在意。
这件事也让我更加清楚地明白,亲情不该是建立在物质上面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支持和理解。那些真正在乎我们的人,不会因为一个礼金的多少而对我们另眼相待。
如今,我和叔叔家依旧保持着往来,但每次随礼时我都会告诉自己,不必攀比。心意才是最重要的,毕竟生活还是自己的,不必因为别人的一时评价而苛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