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总是会发现一些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先问别人,而不是选择独立思考,类似的这种习惯有利有弊,建议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引导孩子改变这种过度依赖他人的行为,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来谈一下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原因,分析一下孩子可能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担心自己无法解决问题。例如,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如果之前因为做错题目而受到批评,或者多次尝试解决难题却失败,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他们觉得别人可能更容易找到答案,所以总是先问别人。另外,有些孩子对错误非常敏感,害怕因为犯错而受到责备。在他们看来,问别人可以确保得到“正确”的答案,避免自己思考可能出现的错误。其次,习惯因素造成的,如果孩子从小在遇到问题时,身边的大人总是很快地给予帮助,就容易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例如,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经常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一有问题就问别人的条件反射。
其次,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时,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孩子在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时,虽然没有得出正确答案,但思路正确的一部分,家长可以说:“你这部分的思考方式很棒,说明你对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解,我们再一起看看其他部分怎么完善。”与此同时,让孩子明白犯错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名人犯错后取得成功的故事,比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出现错误时,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和他们一起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例如孩子在做算术题时出错,家长可以说:“你看,这道题你做错了,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错误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我们来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最后,让孩子认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日常对话和故事,向孩子传达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比如:给孩子讲《小马过河》的故事,然后和孩子讨论小马如果总是问别人河水有多深,可能就永远不敢过河,只有自己尝试才能知道。另外,结合不同的学科实际,教给孩子具体的学习方法。例如在语文学习中,教孩子如何分析课文的结构、如何总结中心思想;在数学学习中,教孩子如何理解概念、如何运用公式。长此以往,孩子在学习上一定会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成绩也会不断地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