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临川
编辑|t
引言大清朝防太监干政那是一套套的!康熙一上来就废了顺治设的“十三衙门”,把太监统统“关”进内务府,不让染指朝政。
再加上雍正和乾隆三令五申:太监就是“最低下的奴才”,谁要敢越界,那就重罚!
要说清朝一上来为啥对太监这么“不友好”,这事儿得从明朝那些事儿说起。
前车之鉴,防范太监成了头等大事明朝末年,太监干政可是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宫廷风暴”,什么“司礼监掌印太监”,听着就不像个简单角色!
当时的太监魏忠贤一人独揽朝政,文官武将都得给他三分面子,搞得国家乌烟瘴气,甚至有人觉得,这明朝的“江山崩塌”多半是这些太监“功不可没”。
正是有了明朝“教训”,清朝统治者刚入关,就打定主意“绝不能让太监再蹦跶”。顺治帝在初入中原时,也尝试设立“十三衙门”,让太监在宫中分管事务。
这“十三衙门”听着很威风,但并非什么独立的权力机构,只是各类宫务、杂役的小职能部门。结果,这一尝试不久便被顺治的接班人康熙“踢了下去”。
康熙帝认定,这太监的活儿,干得越少越好!于是,他撤销了“十三衙门”,把太监的管理直接交给内务府处理。这么一来,清朝太监没了独立的衙门,整个宦官群体在体制上被彻底“边缘化”。
康熙对太监的限制不仅仅是制度上的“打压”,还有生活中的“歧视”。比如,康熙经常对大臣们公开训诫,说太监不过是“奴才中的奴才”,不配干政。
正是靠这种“从上到下的贬低”,让清朝太监在地位上“难以翻身”,即便有人心生野心,也不敢冒头。这就像是给太监们戴上了“紧箍咒”,随时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奴才身份”,哪怕有点小聪明,也没什么可施展的舞台。
层层设限,被管成“宫内杂役”有了康熙打下的基础,接下来的清朝皇帝们更是变本加厉,彻底把太监“定在宫墙之内”。要知道,明朝的太监可是拥有不少“跨界”职权,既能管宫务,还能插手财政、干涉朝政,甚至领兵出征。
而清朝呢?直接给太监上了“职权紧箍”,连边都不让他们碰一下。雍正、乾隆更是时刻提醒朝臣:“太监不过是宫里的仆役,权力越小越好!”
太监的工作范围仅限于内务府分派的小差事,说白了,内廷里烧火的、打扫的、端茶送水的都归他们管,但任何涉及朝政的事务,不许插手半分。
更狠的是清朝还对太监人数进行严格控制。顺治时期,清廷规定太监总人数不得超过1000人,到了乾隆时期稍微放宽到3000人——这可比起动辄十万的明朝太监数量低得多。
在清朝,太监数量被严格限制,也让他们的势力难以扩大。而且太监们没有机会染指朝廷大事,基本上成了“专职仆役”。
这种“数量少、权力小”的双重限制,不仅压缩了太监的活动空间,更让太监们的地位越来越低。想想看,3000个人被几万宫女和内务府的人看管,还能折腾出什么大事来?
这就好比是给“熊孩子”划出一块小小的活动区,随时盯着,能闹出什么动静?清朝统治者可以说在这方面是煞费苦心,生怕太监们的“野心”又如明朝一样“疯长”。
其实,清朝对于太监的打压方式远不止这些。清廷在一些细微的制度安排上,也尽可能限制他们的行为。
比方说,太监们无权随意出入宫殿,更无权参与重大典礼。
即便有些太监在宫中年资较高,清廷对他们的待遇也相对保守,从来不允许太监成为皇帝的密友或顾问,更不会让太监参加朝会。
所有这些措施,看似细微,但却如“滴水穿石”,使太监的权力逐渐被压制到极限。即便是乾隆、嘉庆年间太监数目略有增多,但他们的权限依旧无从扩展,这也为清朝杜绝太监干政提供了更为稳固的保障。
清朝的“隐形防火墙”到了清朝中后期,宦官干政早已成了“禁忌话题”。尽管朝廷对太监已设了诸多限制,但乾隆、嘉庆这些皇帝们依旧不放心,为了防止太监干政,清朝的“管理手段”还在不断升级。
比如清廷明确规定太监绝对不能出宫“社交”,也就是说,太监们不许随便走出宫门,更不许在外面结交权贵。
此外,清朝还特地规定,太监不许“敛财”。什么意思呢?明朝那些太监干政,捞起钱来可是不要命的,搞得自己跟个大财主似的。
清朝为了防范这一点,规定太监的俸禄极低,不准接受外人馈赠,更别提搞什么“灰色收入”了。
太监们的生活基本依赖皇室的供养,有了这些财务限制,他们再有钱赚也没法支配权力。甚至在康熙、雍正的严令下,太监们的家属也不许在京城安家,最大限度地“断了他们的财路和人脉”。
到了清末,虽然也出现了少数“风头太监”,比如安德海、李莲英等人,但即便在最鼎盛时期,这些人也无法真正涉足朝政大事。
安德海因“私自出京”被诛杀,直接给清朝太监敲响了“危险警钟”;至于李莲英,虽然在慈禧太后身边颇为得宠,但始终不过是个“传话筒”,并未染指军政事务。
说到底,清朝的“防火墙”策略起到了作用。明朝的太监们是动辄“呼风唤雨”,而清朝的太监只能是“宫内奴才”,活得小心翼翼。
清廷通过层层压制、制度设限,把太监势力牢牢困在“宫墙之内”,确保了两百多年里没有一位宦官敢于挑战朝政。
总的来说,清朝能杜绝太监干政,还真是得益于历代皇帝对明朝“惨痛教训”的反思。
他们不仅在体制上设立各种“红线”,更通过数量控制、职权限制等措施,彻底堵死了太监插手朝政的可能。可以说,清朝的太监虽在宫中拥有一定地位,但“外界干政”几乎不可能。
参考资料
清代的宦官为什么不如明代那样有权?.澎湃新闻.2016-09-01
清史讲堂 _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