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解密惊心动魄的香港经济保卫战

屏风浊影有人生 2025-02-14 04:34:11

“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

这句话是1998年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面对西方资本巨鳄索罗斯当年在香港卷起金融风暴时,面向全体国人含泪许下的诺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究竟从何而来,我们当年到底胜利了么?

«——【·被捧上神坛的索罗斯·】——»

1997年,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全国人民举国欢庆,欢迎这位离家多年的游子“回乡”,然而国内的载歌载舞和国际上的风起云涌形成了鲜明对比,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当时以索罗斯为首的西方资本巨头准备在香港掀起一场金融风暴,狠狠“教训”一下中国。

1998年,香港回国的第二年,索罗斯在报纸上喊话:“香港一定会完蛋”,话音刚落,香港的金融市场便开始风雨飘摇,股市如开了闸的大坝一泻千里,街头巷尾人心惶惶。危急关头曾荫权立下开头的誓言,这句话如同一声惊雷,震醒了迷茫中的人们。

稍微了解过金融的,对于索罗斯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他被誉为“金融大鳄",更有“打垮英格兰银行狠人"之称,1992年索罗斯带领他的量子基金,通过做空英镑,在短短几周内就赚取了10亿美元的惊人利润,最终不但迫使英国退出了欧洲汇率机制,还对英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创伤。

一战成名的索罗斯在那之后声名鹊起,而这一次的成功更让他尝到了通过利用现有规则,通过金融投机获取巨额利润的甜头。

索罗斯的投机手法堪称高明,他善于利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弱点,通过大规模的做空操作,制造市场恐慌,引发货币贬值和资产价格暴跌,在这个过程中,他和他的追随者们能够获得巨额利润,而被攻击的国家和地区则遭受重创。

1997年,索罗斯将目光投向了亚洲,他认为亚洲新兴经济体普遍存在经济结构失衡、金融体系脆弱等问题,是理想的狙击目标,他首先选择了泰国作为突破口。

通过大量做空泰铢成功引发了泰国货币危机,随后危机如多米诺骨牌般蔓延至整个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相继陷入困境,一场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由此爆发。

在这场金融风暴中,索罗斯和他的追随者们赚得盆满钵满,据估计获利超过100亿美元,而东南亚各国则损失惨重,经济发展严重受挫,无数普通民众失去了积蓄,甚至失去了工作。

尝到甜头的索罗斯并未就此满足。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大的目标——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香港拥有庞大的金融市场和充足的外汇储备,并且彼时的香港刚刚回归还没有稳定下来,若能成功狙击,不但能获得大量回报,还能将香港金融拉入深渊,进而影响到大陆。

然而,可惜的是,在此之前从未失手的索罗斯这次选错了对手,虽然当年的中国远没有现在强大,但是他还是低估了香港的实力,更低估了中央政府捍卫香港稳定的决心,尤其是当时的香港刚刚回归祖国怀抱,对于中央来说香港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任何差池,否则只会后患无穷。

«——【·战斗打响·】——»

1998年8月,在索罗斯的带领下,西方资本发动了对香港的全面进攻,索罗斯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大量做空港元,试图打破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另一方面,在股市和期货市场大举做空,企图引发市场恐慌。

起初,索罗斯的攻击效果明显,不但恒生指数暴跌,港元汇率也面临巨大压力,整个香港金融一片末日景象,尽管当时的金融管理局已经多次入市干预,动用大量外汇储备来维持汇率稳定,奈何索罗斯等人这次攻势强大,已经隐隐有了抵抗不住之势。

而比经济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索罗斯的攻击动摇了香港民众的信心,即便香港政府如何努力,赤裸裸的真相面前,仍然导致许多投资者纷纷抛售港元资产,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失业率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可以说,此时的香港距离崩溃就差临门一脚了。

可索罗斯这最后一脚终究还是踢到了铁板上,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央政府明确表态,中央将尽全力支援香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维护香港的稳定。中央的强势下场犹如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

有了中央的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也终于有了底气,从最初的束手无策迅速投入这场战斗,此时他们意识到,香港的这场金融战斗不仅仅是一场经济战,更是一场关乎香港前途命运、甚至关乎于共和国金融稳定的保卫战,不容有失!

香港特区政府首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市场,他们提高利率,增加做空港元的成本;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维护港元汇率稳定;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恶意做空行为。

在香港政府在“前线”奋战的时候,中央政府则是充当起了后勤角色,为稳定市场,先是动用了1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支援香港,而正是这笔巨额资金的注入,为香港金融在“前线”提供了强大的"弹药",使其有能力与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展开持久战。

其次,在中央政府的指示下,大陆国有企业纷纷下场护盘,中石油、中国邮政、中储粮等大型国企纷纷伸出援手,通过大量买入港股,有力地支撑了股市的稳定,同时提振了香港人民的信心。

而比起金融市场的战斗,更为关键的是中央政府采取了“特事特办”策略——允许香港特区政府打破以往一直奉行的自由市场原则,直接入市干预,而正是这一决定,对最终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98年8月14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入市,先后动用1200亿港元在股市和期货市场大量买入,与国际炒家展开正面交锋,这一举动直接打了索罗斯等人一个措手不及,毕竟他们这么干玩的就是金融市场的“自由规则”,一但政府下场干预,那他们的如意算盘可就要满盘皆输了。

然而,已经投入了大笔资金的索罗斯和西方资本自然不会就此轻易放手,他们决定放手一搏,于是接下来的两周,香港金融市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国际炒家不断抛售股票和期货合约,试图打压市场;而香港政府则坚定地接盘,誓言“你卖多少,我就买多少"。

直到8月28日那天,决战到来,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如何守住7500的“保底”恒生指数就成为了这场战斗的关键,为此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在香港政府和中央、国企三方共同努力下,恒生指数最终收官7829点,成功守住了7500点的关键防线。

这一天,香港赢了!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全部损失惨重,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神气,而索罗斯当初在报纸上吹嘘的“香港完蛋”言论也成了民众茶余饭后的笑谈,据估计,这场金融战仅索罗斯一人就损失了7-8亿美元。

«——【·战斗意义·】——»

香港经济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挫败了国际炒家的阴谋,更展现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它向全世界证明,有祖国作为坚强后盾的香港,是不可战胜的。

这场保卫战不仅稳定了香港的金融市场,挽救了香港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香港市民的信心和凝聚力,许多香港市民亲身经历了这场保卫战,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支持,对"一国两制"的信心更加坚定。

同时,这场保卫战也暴露出了香港经济结构中的一些问题,此后香港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实体经济发展,以减少对金融业的过度依赖,这为香港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国际上,香港经济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索罗斯等金融大鳄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让其他国家和地区看到了抵御金融投机的希望,这场胜利为后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累了宝贵经验。

«——【·结语·】——»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感慨:香港对祖国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经济层面,香港不仅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保卫香港,就是保卫中国的整体利益。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香港繁荣发达,对祖国有利,对香港有利。"在未来的岁月里,只要香港继续坚持“一国两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香港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继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2018-08-28——《惊心动魄的香港保卫战,硝烟20年未散尽》的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2018-12-11——《40年40个瞬间|香港金融保卫战:港府对决索罗斯》的报道

临夏州中级人民法院(2019-08-20)——《【特别推荐】"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解密惊心动魄的香港保卫战!!》

0 阅读:0

屏风浊影有人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