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欢迎分享,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合作,请联系我们
钧瓷“十窑九不成”,成品率非常低,不仅因为钧瓷工序复杂,更是因为钧瓷的检选标准苛刻,凡稍有瑕疵者,一律砸毁,不准上市。大宋官窑作为北宋官窑的传承者,传承了精湛的制瓷工艺和官窑文化,恪守官窑甄选标准,专门设立砸掉残次品的池子名为“瓷魂”。凡是瑕疵者,皆投入钧魂池砸碎,确保“一件世代相传”。
钧瓷常见的瑕疵都有哪些呢?下面列举了一部分,喜欢钧瓷的朋友可以对照看看你入手的钧瓷是不是按这个标准来的。
变形:作品呈现不符合设计规定的形状,如瓶口不圆,杯子钮身歪斜等;
釉泡:釉表面上出现的小泡,有开口釉泡和闭口釉泡两种;
熔洞:坯体内含有易熔杂质,在烧成过程中熔融,而在作品表面形成孔洞;
棕眼:釉面出现的小孔眼,似针扎一般,由坯体内部的小孔透出釉面形成;
粘足:作品足部胎体被粘掉一部分,形成缺损;
催青:烧成温度过高,气氛过轻而造成釉色发青,釉层过薄而失去乳光;
流釉:釉流到产品足部以下,严重的与窑具粘连,一般因烧成温度过高和釉层过厚所致;
粘疤:作品由于粘连而留下的疤点。装窑时,作品与作品或作品与窑具之间太近,烧成过程中釉熔融而形成粘连,分离后粘连处即留下疤点;
缺釉:作品局部无釉而露出胎体;因上釉未上严,或装窑时碰掉,或釉层和坯体结合不好造成的脱釉、滚釉也是缺釉的一种;
生烧:作品没有烧熟,釉色不好看,多因未烧到釉成熟温度就停火;
刮片:作品釉表面有可以触摸到的裂痕,敲击作品声音沉闷;
胚泡:产品胎体表面鼓起来的米粒小泡,里边是空的,有的鼓泡中间呈裂纹状,烧成过程中温度过高或升温过急会使胎体产生过烧膨胀,从而形成鼓泡。
除此以外,还有釉滴内壁、炸片等林林总总的细小瑕疵,非细细审查就看不出来,但是仍要被砸去。
这种严苛的筛选标准是千年以来留下的传统。在这种严要求下,大宋官窑的钧瓷品质才会一直保持在高水准,作品才会更具收藏价值。
在大宋官窑开窑仪式上,很多人亲眼目睹了钧瓷被砸掉的过程,在大宋官窑小山般的残品面前,瓷器破碎的声音让人心碎,不少人觉得惋惜,说能不能不要砸掉。砸瓷的时候大宋官窑也心疼,但没办法,这是大宋官窑的作品标准,更是弘扬钧瓷文化的责任。
▼
如果你也喜欢钧瓷的故事,请你动动小手指,点个关注吧!与小编聊,带你一起加入爱陶瓷交流群!分享交流你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