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寅初没有提出人口论,没有实施计划生育,如今我国会怎样?

秋春来看世界 2024-10-24 15:50:43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马寅初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学术专家,对经济、教育和人口等学科的研究都有着独到的造诣和见解。

他曾先后在多所知名大学任教授,还于建国后担任过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两所名校的校长。

马寅初是一位正直敢言而又学识渊博的学者,早在民国时期,他就曾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进行过公开的批判。

也曾经因为错误的金融政策当面指责过国民党财政部长孔祥熙。

他更是在发表演讲时痛斥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罪行,将矛头直指四大家族,尽显刚直不阿的文人风骨和民主战士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正因如此,他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并与周恩来总理交谊深厚。

1953年,马寅初对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中,抽样调查所得出的人口增长率仅为2%的结果提出了异议。

此后的两年间,他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后发现,我国的实际人口增长率为2.2%~3%之间。

据此推算,他得出了至21世纪初,中国人口将达到26亿的惊人结论。

本着对国家负责、为国家效力的一腔热忱,马寅初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写成了题为《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论文,并于1955年在人大会议上据此发言。

不过马寅初这篇具有前瞻性的论文,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至1957年,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发言中再度指出:

我国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要将人口的数量纳入到计划体系之内进行科学的考量。

只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合理地控制人口,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计划经济。

不久,马寅初继续完善自己的学术成果,写出了《新人口论》,并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在《新人口论》中,马寅初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

人口多,资源少是我国当时的实际国情,必须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才能降低消费比例,使国家财政增加积累,从而加快国家经济发展。

国家的工业体系,应该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农业机械化,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渐减少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

围绕着以上观点,马寅初提出了修改婚姻法,推迟结婚年龄,以及避免人工流产,采取有效避孕等一系列控制人口增长的主张。

毋庸置疑,在当时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赶不上生产关系的现实情况下,马寅初的观点和主张是正确的。

但是他这种作为新生事物的正确意见,在推行时却因为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束缚太紧,以及当时苏联人口政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过深而倍受阻力。

甚至有人将马寅初的家庭情况拿出来说事,借以反对他的《新人口论》。

原来马寅初在建国前就娶了两位夫人,生了八个子女。

可马寅初的这一特殊婚姻状况,是出现在我国制定《婚姻法》之前,源于旧时代的习俗而造成的既成事实,以此来反对他未免有失偏颇。

尽管如此,倔强的马应初却毫不气馁,始终坚定不移地宣传和推行自己的学术观点。

至1982年,马寅初的观点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展开,明确规定一对夫妻优生少生,使得我国人口得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如果没有实施计划生育,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中所提到的人口过快增长的严重后果将是不可避免的。

真要是那样的话,我国的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多,所消化的粮食也更多。

那么面积有限的土地上,除了粮食之外,就根本不可能在生产其他的经济作物。

如此一来,国家也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收入去购买成套的工业设备,从而严重阻碍我国的工业发展,也就更谈不上工业机械化了。

继之而来的是,我国科技研究工作的进程也会相当缓慢,而一旦科技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今天的中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这与当初种种政策的推行是分不开的。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计划生育政策能够起到如此大的作用,那么现在为什么又要鼓励生育呢?这岂不是有些矛盾吗?

俗话说此一时,彼一时也。

如果能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客观地看待人口问题的话,就会发现这两者一点都不矛盾。

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的时代是在建国之初,毕竟当时我国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综合国力还较为落后。

而科技发展的进度,在当时根本就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过多只会给国家的全面振兴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马寅初提出控制人口增长,是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的。

关于人口数量控制的问题,毛主席则做出过更为英明的论断:

人口数量的增减,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呈波浪式前进。

根据这一论断,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国家要鼓励生育了。

因为40余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在经济发展上的资金、技术和资源问题。

我国的综合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劳动生产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值此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之际,正需要大量人才型的劳动力时,我国却逐步进入了老龄化时代。

尽管在当今整个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和职业发展等因素,也会对生育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今天的鼓励生育和当年的计划生育一样,都是与时俱进、无可非议的实事求是,其目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

参考资料:

地名网:《马寅初》

东南大学校史文化网:《坚持真知,不畏强权的马寅初先生》

观察者网:《“计生教父”马寅初的平反,在今天再成争议》

光明网:《石破天惊的新人口论》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秋春来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