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兴趣、没动力,再努力的学习,也只是恶性循环

曼文随心课程 2025-02-06 09:56:38

初中三年,宛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每个学生都朝着共同目标,不停地奔跑,几乎耗尽全身力气。

你留意过吗?总有一些同学,平常看着普普通通,成绩也不出挑,可不知咋的,突然就像被神奇力量点亮,成绩突飞猛进,一下子成了班级里的“黑马”,让人惊叹。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学生关键时刻“开窍”,实现成绩飞跃呢?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潜力并非一成不变。

很多时候,潜力受多种因素制约,无法充分发挥。就像种子,没有合适土壤、阳光和雨露,即便生命力顽强,也难以发芽。

对部分学生来说,经历一些转折或突破,才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或发现兴趣所在,又或者心态改变,从而激发出深藏的潜力。

尤其在中考这样的关键时刻,不少学生凭借这些变化,突破限制,展现出惊人学习能力,瞬间实现质的飞跃,成为“黑马”。

这些“黑马”并不神秘,只是在特定时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我们从几个典型例子找找答案。

01 勤奋却不得法

“我都这么努力了,为啥成绩还是上不去?”

这是很多学生心中的疑问,几乎每年都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确实,好多学生每天埋头苦读,题目做不完,作业堆成山,学习占据了他们全部生活。

他们仿佛被学习轨道紧紧束缚,然而,即便付出无数努力,成绩却没多大起色,甚至比那些看着不怎么努力的同学还差。

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我教过一个学生,特别勤奋。

每天都在书桌前埋头苦学,不管作业多难,一遍又一遍地做,哪怕累得心力交瘁也不放松。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觉得成绩不理想,变得极度沮丧。

我分析后发现,问题出在学习方法上。

他虽努力,却没找到正确方向。

这就像一个人拼命推车,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和力点,不管怎么用力,车都纹丝不动。

实际上,学习不是光靠“拼命”就行,找到合适学习方法才是关键。

很多学生不缺天赋,只是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比如,有的学生适合大量练习巩固知识,有的则更擅长总结归纳、图表记忆等方式掌握内容。

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方式需要时间和摸索,一旦找到,成绩提升就是质的飞跃。

这类学生往往在某个瞬间突然“开窍”,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之后,他们不仅勤奋,高效的学习方式会让他们脱颖而出,成为班级“黑马”。

02 坚持但无兴趣

不少学生,特别是那些“听话”的孩子,学习主要是为了迎合父母和老师的期待。

每天按部就班完成任务,学习对他们来说,更像一种“负担”,而非享受。

对这些学生而言,学习就像毫无趣味的日常任务,成绩一直没显著进步。

尽管他们坚持努力,却始终没找到激发内在动力的东西。

有个学生跟我说:“老师,学习就跟吃饭一样,是每天必须做的事,但我从来没真正喜欢过它。”

每次提到数学,他就皱眉,那表情就像看到难以下咽的苦瓜。

语文背诵时,他满心无奈,连句子都不想背。

然而,一次偶然的课堂转变改变了这一切。

那天,数学老师采用全新教学方式,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参与,气氛轻松又充满活力。

我注意到这个学生眼神变了,兴趣仿佛被点燃。

课后,他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还报名参加课外数学兴趣班。

几个月后,他的数学成绩飞速提升,稳稳占据班级前几名,成了数学学科的“黑马”。

这并非巧合,而是他找到了兴趣所在。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学习不再是应付考试,而是变成享受和挑战。

这种兴趣激发了内在动力,成绩自然突飞猛进。这类学生常常在兴趣指引下,逆袭成为学霸中的学霸。

03 习惯自我否定

“我不行,怎么做都没用。”

很多学生经历一次次失败后,常说出这样自我否定的话。

尤其遭遇挫折时,他们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甚至觉得自己永远比不上别人。

每次成绩不理想,都像一记重击,让信心逐渐瓦解,甚至怀疑自己能否迎接中考挑战。

曾有个学生,几次模拟考试失利后,变得异常沮丧,几乎失去信心。

起初,他不想做题,对未来也没了期望。

我和他深入交谈几次,告诉他:“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自己。低谷是暂时的,要学会从中站起来。”

我给他设定小目标,每天定量做题,逐步积累小成功。

渐渐地,这个学生恢复自信,积极调整心态,最终在中考前夕爆发出强大潜力,考出令人惊艳的成绩。

就这样,曾经的“低谷”,成了他成长的契机。

那些习惯自我否定的学生,经历低谷后,往往能迎难而上,以坚韧心态面对挑战。

所以说,初中三年,学生成绩并非注定,更多与学习方法、兴趣、心态及应对挫折能力相关。

每个学生都有闪光潜力,关键在于如何发现和激发。

不管是“努力却不得法”,还是“坚持但无兴趣”,又或是习惯自我否定的学生,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激发兴趣,调整心态,都可能在中考赛道上逆袭,成为令人惊叹的“黑马”。

中考之路不易,但只要用对方法,找准兴趣和心态,每个学生都能从平凡走向卓越,成为自己人生的“黑马”。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