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飞中国航班,拒绝中国游客,把美日当靠山的帕劳,对华再出重拳

周律鸣不评 2024-11-16 18:20:52

声明: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或截图,请知悉。

帕劳,对华再出重拳后,也在深深地纠结着。

一方面,它用“抗中”的强硬姿态吸引美国与台湾的支持;另一方面,经济对中国游客的高度依赖让其措手不及。

这个太平洋岛国的困境能否找到出口?又为何选择“打台湾牌”与中国对立?

蓝色边界的交锋

帕劳,作为一个专属经济区广阔的小国,帕劳对渔业资源的依赖几乎可以用“生死攸关”来形容。但近年来,中国船只的活动频繁被帕劳指控为“入侵”,帕劳总统的警告声明多次成为国际头条。

日前,帕劳政府高调宣布中国渔船进入其经济区,却未采取进一步行动,仅通过外交场合提出抗议。

这一幕不由得让人想起了2012年,帕劳射杀了一名中国渔民,并逮捕了25名渔民,留下了难以弥合的裂痕。

这个小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也为中帕关系埋下隐患。但随后的十多年间,帕劳的对华行动却明显趋于保守。

从开火到“发警告信”,这个转变并非出于善意,而是经济现实的无声掣肘。

要知道,帕劳频繁向美国寻求巡逻援助,这看似是一种自保行为,却暴露了其过度依赖外部力量的窘境。

这种脆弱的边界管理,也加深了它与中国之间的对立。

失落的旅游天堂

帕劳,一个镶嵌在太平洋蓝色画布上的小岛国家,曾凭借无可比拟的自然美景吸引世界各地游客。

2018年以前,成千上万的中国游客来到这个热带天堂,他们带来的消费占旅游收入的一半以上。令人意外的是,2018年,帕劳竟然单方面宣布停飞中国航班,理由是游客过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有人认为这是商业考量,帕劳试图吸引高消费的欧美游客,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更多人看到的却是政治操控的影子,帕劳以“抗中”姿态讨好台湾与美国。

无论动机如何,后果却是赤裸裸的:原本热闹的科罗尔机场冷清了许多,岛上的主要酒店入住率从80%以上骤降至不足30%。

一方面,当地酒店、餐饮和服务业的萧条直接打击了岛内经济;另一方面,帕劳失去了与中国大陆在其他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帕劳没有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机会,而邻近的太平洋岛国却因中国投资基础设施和旅游开发而蒸蒸日上,帕劳却因自身选择与这些机会擦肩而过。

与邻国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帕劳显得孤立无援。

背靠大树,却难乘凉

在帕劳政界看来,维持与台湾的关系不仅是“信义”的表现,更是一种对美国示好的方式。

这个岛国选择与台湾维持所谓“邦交关系”,试图以此赢得美国更多支持,便能够在地区格局中占据道德制高点。

对美日的依赖让帕劳在外交事务中始终表现出抗中姿态,从拒绝“一带一路”到频繁炒作中国船只“入侵”,帕劳的动作表明,它不仅在外交上向西方倾斜,更试图将其塑造成区域政治的筹码。

就在特朗普胜选之前,帕劳还在通过“台湾牌”向老美示好,从而获得有效选票。

但事实证明,帕劳这一步棋,走错了。相较于接受中国援助的其他太平洋岛国,帕劳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美国的援助固然提供了支撑,但并不足以解决帕劳根本的问题、如何发展自主经济。

帕劳将自身定位为“西方价值观的捍卫者”,却在经济和外交上不断遭遇尴尬。通过表现出“亲美反中”的立场,帕劳获得了一些政治和经济援助,但这些援助显然无法填补其经济困境的窟窿。

一言以敝,对外强硬却不具备实际执行力,对内开发却缺乏足够资源,帕劳的困境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愈发凸显。

写在最后

帕劳的现状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帕劳在国际事务中试图通过“小国大作为”来凸显自身地位,却频频碰壁。近年来,其在渔业争端中的姿态引发关注,却难以改变经济困境。

渔业开发有限、旅游业遭受重创、外交政策引发争议,帕劳面临的每一场危机,都将其脆弱的经济基础暴露无遗。

从拒绝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到停飞中国航班,帕劳的每一步似乎都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它要在夹缝中生存,但拒绝屈服。

尽管帕劳多次表态“经济转型”的决心,但真正的转型之路并不平坦,至于如何在强权博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答案或许仍需要时间来书写。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

0 阅读:4

周律鸣不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