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上网“冲浪”比家长更熟练,但年龄小、面临风险大,怎么解?

惜芹谈课程 2025-04-12 14:30:45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文章《织密防护网 陪伴式上网(清朗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对清朗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行了深度报道。

一方面,是现在的孩子接触网络早,一些“小大人”还不愿家长监督,认为家长都是老古董,看不懂现在新情况。的确,现在的网络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别的不说,比如当年我英语很差,准备把英语搞上去,到头了发现只有2条路,一条是请家教,就是请大学生来给上课,相对便宜点。二呢,就是去老师那补课去,贵一点,可能更有效。后来不了了之,因为自己不好和家长提。

但是现在你想学,满天飞的视频,还有国家队的视频讲解,都是北京的名师录的课。抖音上也有大量要钱的不要钱的课,各种方法的都有。这就是现在网络世界的好处吧。

反过来呢,网络它没有自我纠错功能,里面的许多内容小孩子,甚至很多大人都无法分辨。所以在中国,政府、社会和家庭、学校都在监管,要清朗网络。

另一方面,孩子如果不接触网络,物理隔离行不行?总的来看还是不行,生活在社会里,你家小孩不接触不大现实,因为大多数小孩还是要接触的,至少网络电视天天还是要看一下的。甚至我看有些家庭小孩开电视,都是在刷小视频,良莠不齐,甚至不良的很多。

抛开这些,不接触网络也不打行,现在的考试题目和课外结合很深,和当下的社会形势结合很多。比如我一个朋友小孩,初中了还不让怎么接触网络,有一天考英语,人家出了CITY不CITY这样的题目,就她不会做,尽管只是就错了这一题,但是还是反映了这个问题,不接触社会那是不行的。

所以最终看,还是专家说的好:要树立“陪伴式上网”理念,通过合理的陪伴,帮助未成年人规划上网时间、把关内容,刚刚触网时全程陪伴,独立上网后引导式陪伴,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逐步转变为沟通式陪伴。

那样的话,估计能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