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探险家、飞行员、摄影师、记者及作家哈里森·福尔曼来到中国,期间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据资料,福尔曼的足迹遍布上海、南京、北京、沈阳、兰州、重庆、广州、河南、台湾、香港、澳门等地,还曾三次进入青海、甘南藏区。
1978年,福尔曼在美国纽约病逝,享年74岁。福尔曼病逝前,他将当年在中国拍摄的照片全部捐给了位于家乡的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图书馆,最终这些珍贵照片以《哈里森·福尔曼的中国摄影集》进行了出版发布。
本文这组照片就是福尔曼于1937年拍摄的兰州,是一组修复上色后的照片,它反映了当时兰州的真实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悠久的古城墙、城楼等,以及当时城内老百姓生活状态。
【兰州古城墙】兰州古称金城,曾是“控扼冲要、道通西域”的丝绸之路要地,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的见证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战略意义十分重大。清朝时,兰州城经过了多次修缮。
在一份资料中这样描述,“内城周长六里二百步,建城楼九座;外城周长十八里一百二十三步,建城楼六座;城内道路60余条,与城外道路相接;北依黄河天堑,南靠皋兰屏障,为西北一大都会。”照片中的古城墙是明清时期修建,一眼看去巍峨壮观,可惜最后逐渐被拆除。
【迎恩门】兰州迎恩门,俗称东稍门,是庆阳路的东郭展筑。从建筑特点来看,迎恩门修建在东郭城墙上,共有四层,每层六开间,歇山顶,三层之上有重檐,其中东郭城修建于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
【古城墙下小型码头】这张照片真实反映了当时兰州老百姓的真实生活,一些人聚集在古城墙前,靠着帮忙运输瓜果蔬菜来维持生计。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西北地区渡河使用的羊皮筏子。
【俯瞰兰州城】据史料,兰州城始建于公元前86年,因修建时挖到了金子,故取名金城。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引用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中的"金城汤池"典故,比喻兰州城池坚固。
不过,“兰州”这个名字是在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见于史册的。隋文帝杨坚下令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对兰州进行更加有效的管辖。辛亥革命后,废府(州)设道,并兰山、巩昌二府为兰山道,下辖管皋兰、红水、榆中、狄道、导河、宁定、洮沙、靖远、渭源、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漳县等十五县。
【兰州中山桥】中山桥是位于兰州城关区的一座跨黄河铁桥,它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有着“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当年总造价“实用库平银三十万六千六百九十一两八钱九分八厘四毫九丝八忽。”据资料,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正式签订黄河铁桥包修合同,德方也做出承诺:“黄河水性,虽云湍急,若如所议章程架修铁桥,甘愿保固八十年。”
【盐场堡南门城】盐场堡是明代延绥镇与宁夏镇交界、延绥西路最靠西的城堡,修筑于明代成化十三年(1477年)。据清朝《定边县志》记载:“盐场堡城,明成化十三年巡抚余子俊建,弘治四年巡抚刘忠增修,万历三年加高,乾隆三十四年,知县徐观海重修。周围凡二里三分,楼铺九座,牌墙垛口边垣长八里,墩台八座,东门、南门。”
【制作羊皮筏子】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这种渡河工具是以完整的羊皮囊为主材料,绑在结实的细木架上,通过羊皮的浮力渡河,而且方便拆卸运输,曾广泛流行于黄河沿岸地区。
据资料,使用羊皮筏子最频繁的地区是黄河中上游两岸,当时这里交通不便,人们便使用羊皮筏子来渡河、运输物资等,如今乘坐羊皮筏子已经成为西北地区一项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