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广东、广西视为越南“故土”,荒谬观点为何在越南颇有市场?

张五笙说历史 2025-03-27 10:25:31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网络上有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越南国内居然有很多民众,称中国的两广地区是他们的故土。

这脑洞开得比南宁青秀山的观音禅寺还大,今天,我们就用一篇文章来说清楚,这个奇葩观点到底是怎么在越南火起来的?

如果谈起南越国的历史,得从两千年前说起,公元前203年,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地跨今天两广和越南北部,这本来是个中国古代地方政权,结果现在被某些越南人包装成了"越南上古帝国"。

在今天的越南最高等学府河内大学,他们的历史课本里写着:"南越国是越南首个独立王朝"。这一观点可以说是无论如何都难以让人信服。

更魔幻的是,越南民间流传着各种"南越国地图",把广西十万大山都画成他们的"龙兴之地",在胡志明市的书报摊,赫然卖着所谓的《大南越史》直接把广东肇庆标成"古都",老板还信誓旦旦说:"这都是国际公认的"。

越南在近些年来,似乎越来越热衷于“发明历史”,2014年南海对峙那会儿,越南社交平台突然冒出个还我岭南故土的话题,三天就刷了百万点击,当时的河内,街边奶茶店都在传"中国偷走了我们的珠江"。

细琢磨这事儿,得从越南的"造神运动"说起,自打1975年统一后,越南急需打造民族认同,他们考古队比拆迁队还猛,在清化省挖出个东山铜鼓,立马被包装成"东南亚文明起源"。

前几年在岘港博物馆,解说员指着件汉代铜镜说是"越南古代科技巅峰", 越南初中历史课本,从李朝到阮朝,每个章节都在强调"北属时期的苦难"。

现在越南年轻人玩TikTok比咱还溜,但算法推荐的全是"古南越疆域"之类的视频,有个在河内教中文的老师说,他学生刷到广东早茶视频,居然留言:"这是我们祖先发明的"肠粉都要认祖归宗了?

油管上几个越南历史大V更是离谱,有个叫"岭南往事"的频道,把广州南越王墓说成"越南先祖遗迹",弹幕里清一色"泪目",最夸张的是有人把广西白话和越南语硬扯上关系,说"梧州口音保留了古越语精髓"。

去年中越边境重开时,有个搞笑视频火上热搜:越南游客在友谊关举着"回家看看"的横幅,评论区越南网友集体高潮,结果点开IP地址一看,发视频的账号注册在胡志明市唐人街——合着是自导自演的行为艺术。

要说这些都是民间自嗨就天真了,2019年越南国会讨论《海洋法》修正案时,某议员突然抛出"历史性水域应包括珠江口",在当时的会议现场,中国代表的表情就像生吞了颗越南酸檬。

更值得玩味的是他们的文化产业,年越南翻拍《花千骨》,硬把故事背景改成"南越国时期",剧中角色穿着改良奥黛在桂林山水间谈恋爱,种文化挪用的骚操作,比韩国偷春节还隐蔽。

最近在河内书展看到本《地缘战略新思维》,作者是越南社科院的大牛,里明晃晃写着:"两广地区应成为越南文化影响力的缓冲区",着这是要搞"文化版一带一路"?

历史不能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说句公道话,历史记忆这东西就像螺蛳粉——放久了容易串味,硬要把两千年前的地方政权说成现代国家的前身,这就好比意大利人非说整个地中海都是罗马故土。

今天越南人关于领土的错误思想,其本质上,还是当局政权的纵容结果。如果不能纠正,那么一定会因为他们的错误思想,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效果,几十年前中越边境的那一场反击战,就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了。

中越边境考古发现更有意思,西龙州出土的骆越铜鼓,纹饰和越南东山铜鼓高度相似,这本该是文明交流的见证,在越南某些学者嘴里,这就成了"自古以来的领土证据"。

这种历史叙事最危险的地方,在于把文化认同和领土主张搅和在一起,像有人非说披萨源于中国馅饼,难道意大利就得把西安划进版图?

看看现在的南海局势就明白了,南渔船常年在西沙碰瓷,每次被抓就说"祖宗之海",套说辞和"两广故土论"根本是同款配方——历史想象掺合现实利益,再加点民族主义辣椒面。

但现实是,广东GDP顶三个越南,要按他们说的"认祖归宗",怕不是得反过来对中国俯首称臣,错误的历史观点,用虚构的辉煌来掩盖现实的窘迫。

说到底,这种"两广故土论"就是碗加了历史香精的迷魂汤,赵佗到胡志明,从铜鼓到TikTok,不同时代的"作料"轮番登场,揭开锅盖一看,熬的还是那锅民族主义的陈年老汤。

参考资料:红星新闻.越南“电荒”背后:高温干旱、承接产业转移,薄弱电力基础难撑“越南制造”.[OL].2023.06.17.

南方新闻网.2023年广东GDP突破13万亿元 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OL].2024-01-23

观察者网.越南2023年GDP增长5.05%,未达设定目标6.5%.[OL].2023.12.3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