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巴拿马运河的觊觎并非一日之寒,2月鲁比奥到访巴拿马后,这个中美洲小国突然宣布不再续签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并启动对中国企业特许经营权的审查。
这场政策转向看似突兀,实则是美国长达数月的施压结果。
早在2024年底,特朗普就多次声称巴拿马运河是“美国重要国家资产”,甚至扬言要“收回”控制权,尽管运河主权自1999年起已归属巴拿马。
但美国不满的不仅是通行费,更担忧中国企业在运河区的存在——例如中国香港和记黄埔自1997年起运营的两个港口。
鲁比奥访问期间直接要求削弱中方影响力,最终巴拿马以“评估国家利益”为由暂停合作。
耐人寻味的是让步细节:巴拿马允许美军舰艇免费通行运河,并在移民遣返等问题上对美倾斜。
谁在薅埃及的羊毛?
2024年,受红海局势影响,苏伊士运河收入从2023年的102.5亿美元暴跌至39.91亿美元,降幅达61%。
原本15天能走完的航线,现在要多花10天,运费蹭蹭涨了3倍,埃及本想靠2024年初涨价15%捞一笔,结果连老客户都跑光了。
6000公里外的战略对冲
就在特朗普叫嚣的前8天,中国空军运-20机群载着歼-10C、空警-500等主战装备飞抵埃及卢克索基地。
歼-10C配备的霹雳-15导弹,可对200公里内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更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参演机群在4月24日完成运河区防空演练后,突然转向红海海域进行反舰作战训练。
而埃及退役将军透露,埃及已秘密引进中国红旗-9B防空系统,配合歼-10C可构建完整的空防体系。
航道大棋局
特朗普的野心远不止两条运河,在菲律宾巴丹群岛,美军陆战队部署反舰导弹,既威胁台海又封锁马六甲海峡。
不过,中国的应对策略早已展开,秘鲁钱凯港预计2025年5月投用。
将成为南美连接太平洋的重要枢纽,其深水港设计可容纳超大型集装箱船,与计划中的两洋铁路配合,将打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陆海联运通道。
同时,北斗系统与拉美37个港口的智能互联,提升了物流效率与安全性,在埃及西部沙漠,中国军队的远程精确打击演练,也被视为对航道安全的战略预判。
航道博弈的背后是规则之争,美国以“航行自由”之名强化对关键节点的军事控制,例如在巴拿马运河施压排除中国合作,并试图通过抬高通行费、收购港口等手段影响贸易链。
而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推动多元合作,例如中欧班列降低海运依赖,北极航道开发缓解“马六甲困局”。
美国试图“锁喉”,中国则以“走一步看三步”的布局回应,例如,缅甸皎漂港和中巴经济走廊的陆路通道,早被规划为绕过马六甲海峡的替代方案。
而特朗普对全球港口的资本渗透,反而促使中国加速自主港口网络建设。
殖民时代的终结与觉醒
巴拿马运河的百年恩怨、苏伊士运河的主权之争,本质上是新兴国家与霸权主义的较量。
1956年纳赛尔收回运河引发第二次中东战争,如今埃及再次站在主权捍卫的前线。
这两条黄金水道的主权回归,背后有着相似的逻辑:民族觉醒浪潮下,埃及和巴拿马民众通过罢工、示威甚至流血冲突表达诉求。
国际社会对殖民主义的普遍抵制形成压力;冷战格局下美苏博弈客观上制约了传统列强的干预能力。
如今,运河早已超越单纯的航运设施,成为地缘政治的晴雨表。
2016年巴拿马运河扩建后,中国企业与当地合作参与港口运营,这种基于市场规则的合作模式,与历史上武力强占形成鲜明对比。
而中国战机跨越6000公里的部署,不仅是军事存在,更是向全球传递信号:任何单边主义的航道控制企图,都将遭遇多边主义的强力反制。
当运-20运输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穿越尼罗河上空时,这不再是大国实力的炫耀,而是全球安全协作的新注解。
参考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