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球时报报道,前不久,英国国防参谋长托尼·拉达金海军上将抵京,与中方举行会谈,这是英国军方最高级别官员时隔10年首次访华。然而,就在人们聚焦于此次会谈为中英关系带来积极信号之时,英国国防部宣布,以“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航母打击群将于4月22日出发前往“印太地区” ,预计夏季停靠日本港口,并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举行联合演习,且部署时间长达8个月。一边是军方最高将领访华寻求交流合作,一边是航母战斗群剑指中国周边,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复杂考量?
英国首相(资料图)
从历史角度看,自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推动中英“黄金时代”后,英军最高将领此次访华,标志着中英军事交流层面出现积极变化。特别是2024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中英高层互动频繁,英国外交大臣、财政大臣相继访华,为此次军事对话营造了一定氛围。拉达金访华期间,双方就两国两军关系、国际地区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还就加强两军交流合作进行沟通。拉达金强调,作为“拥有全球利益的负责任大国”,中英需在动荡局势中发挥作用,并肯定两军交流的重要性。这似乎都在表明,中英关系正朝着回暖方向发展。
然而,“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驶向印太的消息,却让局势变得微妙起来。英国此举,首先是出于自身战略定位的考量。脱欧之后,英国在国际事务中急于重新找寻定位和影响力,试图通过派遣航母打击群前往亚太,彰显其“全球性大国”地位,表明自己“蓝水海军”仍具备远洋作战、长期作战能力,向世界表明自己依旧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能够在全球热点地区发挥作用。
英国首相(资料图)
其次,美国因素不可忽视。美国近年来不断推行“印太战略”,试图在亚太地区制造紧张局势,遏制地区大国发展。英国作为美国传统盟友,此次航母部署很大程度是在配合美国这一战略。美国当前两艘航母部署中东集中打击也门胡塞武装,亚太地区航母力量暂时缺位,“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此时前往,有填补空缺、持续对中国保持战略威慑的意图,同时也能为美国提供额外军事支持,巩固与美国的特殊关系。
再者,经济利益也是重要因素。英国智库“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指出,亚太地区防务市场价值高达7.3万亿英镑,英国希望借此机会争夺日本、印度等国的军购订单,拓展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利益,促进本国军工等相关产业发展。英国航母打击群与日本自卫队以及美国等盟友频繁开展联合演习和协同行动,能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军事联系,为经济合作尤其是军工贸易铺路。
从军事力量对比来看,“威尔士亲王”号作为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二号舰,满载排水量超过6.5万吨,拥有较大飞行甲板,理论上可搭载36架战斗机,但实际搭载数量经常仅8架左右,有时甚至需借用美国F-35中队充数,舰载机数量不足极大影响航母打击群作战效能。航母动力系统也曾出现问题。
英国首相(资料图)
英国这种一边派最高将领访华加强交流,一边派航母战斗群到中国家门口示威的行为,反映出其矛盾心态。军事专家李莉指出,西方国家在军事行动前主动与中国沟通,本质上是避免擦枪走火的政治保险,而非真正具备对抗决心。英国大概也是如此,派拉达金访华是希望建立沟通机制,降低军事冲突可能性,为航母行动“打前站”,防止战略误判;而派航母前往印太,更多是出于政治和战略层面的考量,试图在大国博弈中获取更多利益。
但这种行为无疑会加剧中英关系的复杂性,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地区局势紧张。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会重视与英国在军事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信号,推动两国两军关系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对英国航母战斗群的行动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充分应对准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地区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