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发现,沦为“空巢老人”的父母,多半有这三个共性

布衣粗食 2024-12-05 14:26:58

作为70后的我,小时候看到村里的独居老人,觉得他们怪可怜的。

当我到了中年,也做了父母之后,再去看他们,慢慢明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很多的人生结局,不能完全怪儿女如何,而是老人自己设计出来的。或者说,是老人在中年的时候,给自己挖了几个坑。

沦为“空巢老人”的父母,多半有以下几个共性。

01

守故乡,死活不离。

有没有看过这样的老人:不管儿女在城里有几套房,条件多好,反正老人死活不愿意离开老家,要种一亩三分地。

还有这样的老人:跟随儿女到了城里,什么都不缺。但是他们一定要回到老家。他的骨子里,落叶归根,一定要在老屋里断气,要入老家的坟地。

与此同时,老人的儿女都要上班,创业等,根本就脱不开身。

老人回到乡下之后,拄着拐,去种菜,或者在门口坐着,眼巴巴地看儿女来送吃的。一次次等待,一次次失望。老人的身影,特别孤独。

我的小学老师,退休后,花光所有的积蓄,在老家盖房子。又让三个儿女,凑钱做装修。

老师走不动的时候,就坐在门口,哪里都不去。

儿女送他去医院,住两三天,病痛稍微好一点,又会喊着回家。

三个儿女,一个在省城打工,一个在县城教书,一个在隔壁县的工业区打工。

从县城到我的老家,有四十多里路,都是山路,开车要四个小时左右。

现实情况摆在面前,就知道老师为何会不被儿女孝顺了。

俗话说:“哪里的黄土不埋人。”

如果老人选定了一块很偏远的土,是老家的土。还一根筋,那么儿女要孝顺,是特别难的。最终,儿女一咬牙,还是奔赴自己的前程,就让老人自己去瞎折腾吧。

活得通透的 老人,是可以随迁的。儿女在的地方,就是老人的第二故乡。

事实上,老人只要稍微主动一点,到任何一个小区或者村庄,都能够找到同龄的人,能够形成老人圈,并不会孤独。

住得和儿女近一点,就是把儿女奔袭千里回老家的“过程”,就可以变成陪伴的过程。老人的晚年,就不会那么孤独了。

02

育儿女,缺乏感情。

很多父母,把孩子生下来之后,是不那么重视教养的。

两代人之间,没有什么感情,那么相处肯定是不愉快的。儿女孝顺父母,变成一种被动的行为,认定是道德绑架。

作家王朔在书中写道:“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起他们,躲着他们。想要对他们好,装都装不出来。”

反感父母的原因,是父母在长期的育儿过程中形成的。

作家这样回忆,很小就被丢到保育院,两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到了十岁,才走出保育院。

作家有一次和母亲诉苦:“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

母亲冷漠地回答:“你在幼儿园。”意思是说,儿子在幼儿园,母亲在家,根本看不到儿子需要什么。

有一期节目里,作家和母亲一起参加了。

作家问:“妈,你爱我吗?”

母亲说:“当然爱啊。”

作家再问:“如果我是通缉犯,你还爱吗?”

母亲居然沉默了。

一个缺乏爱的儿子,要反哺父母,这是比登天还难的。儿子不甘心啊。

作为农村的70后,应该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触:“父母生下自己之后,自己的成长,自生自灭。”

没有感情的互动,甚至连学习都没有父母过问。初中毕业后,就自己去打工。命运会走到哪一步,父母是不会顾及的。

如果你有苦衷,父母还认为你矫情。

父母老了,却要求你给钱,把“养儿防老”的道理,百分百落实到你的头上。

也有一部分家庭,父母非常重男轻女,偏心严重。被宠爱的儿女,废掉了;被冷漠的儿女,心寒了。谁都不管父母。

父母儿女,无法在一个屋檐下居住,那么父母老了,空巢的概率是很大的,他们被儿女不容。

03

过日子,碾压媳婿。

相信很多人看过这样的一段话:资质平庸的孩子,大概率不会走得特别远,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父母;能力很强的孩子,远走高飞,顾不得父母;去国外生活的儿女,等于没生。

父母想要不空巢,就得依靠附近的儿女。但是父母却口口声声点赞远方的儿女,说他们读书厉害,赚钱多。这就引发了附近的儿女的不满。

更可怕的是,父母本事不大,脾气大,很强势。对儿媳和女婿,各种打压。

本来,在家的儿女,就是父母颐养天年的根本。儿女的伴侣,就是孝顺老人的帮手。但是强势的父母,成为了儿女和伴侣的对立面,这就抛出养老困难了。

人,到底是会记仇的。

曾经父母用什么态度对待儿媳和女婿,后来父母老了,都是要 回到自己身上的。

在父母身边的儿女、儿媳女婿承受不住各种矛盾,那也会选择远离。现在,中年人去外地打工,总是可以的。

或者是,老父母跟随哪一个儿女,去了外地定居。但是和儿女、女婿儿媳闹得鸡飞狗跳,老父母被赶走就不出意外了。

要明白,聪明的老人,不是智慧和能力特别多,而是通情达理。

04

回头再想,为什么父母沦为“空巢老人”?

若要处理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

作为老人,学会随遇而安,听从儿女的安排;对人的感情,真诚一点,别总是把自己当成老大;多修德,树立正能量的形象。

作为儿女,和老人好好沟通,让 老人跟着时代一起进步,而不是一直用老套的养老方式,更不能坐在老家等儿女来照顾。

人活一生,别到老了,还拧巴,自我折磨。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8

布衣粗食

简介: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