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苍南印象最深刻的有哪些?
这一个个大烟囱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还想着到这可容纳800万人的矾矿矿硐里走走。
苍南矾矿的开采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已有600余年历史,这里见证了矾山炼矾历史的变迁,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天,我们到这,沿着滨水栈道行走,去记录镜头下的“世界矾都”矾山。全长大约1.5公里的滨水栈道,两旁青山绿水环绕,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矾山,已探明矾矿储量达2.4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80%,世界的60%,因此被誉为“世界矾都”。
上次来,“印象矾都”灯光秀还在建设中,等开放时,因这或那的原因没有成行。喜欢这片水域,在这挺出片的。
在这曲线型的碇步上行走,来来回回好几次,边上的这古桥也是上了岁数的。这烟囱从一到八,是历史的见证者。
不知这“印象矾都”灯光秀是否还有演绎,夜苍南体验得不多。
矾都奇石馆与矿石馆就在碇步的另一头,这里收集了很多很多珍贵的石头,其中就有世界最大的陨石……
都说到矾山,要来一碗肉燕,很多人首推的就是在福德湾古村的为唐公肉燕。
每次到福德湾古村行走,时光仿佛静止了。这次为了来一碗肉燕的行走,依旧是走走停停,记录着行走中的绽放的模样。
这里是必打卡的,两个直耸云霄的烟囱旁,记录一下。上次到这来,还有一辆小火车停靠在一旁。
我身后的“爱心茶亭”的故事是从自1946年开始,一位叫郑立惠的老人,看到过往的工人和客商辛苦劳作,便决定在自家门口设立茶摊,为他们提供免费茶水,一坚持就是36年。郑立惠老人在临终前,将这份爱心传递给了儿子郑益本和儿媳王宝贞。他们牢记父辈的嘱托,接过爱心接力棒,继续为过往的行人烧茶供水,又一干就是36年。后来,随着夫妻俩年迈体弱,他们的女儿郑秋燕主动接管了“爱心茶亭”,继续传承这份优良传统。
福德湾古村是一个历史上因采矾、炼矾而生而盛的村落,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在这里,有很多值得记录。
在“爱心茶亭”的对面有一无字碑,据说碑文为:“赤洋山炼矾,恩准孤贫渡食,矾浆水必汇入海。”但因时长久远,炼矾产生的物质腐融碑文,导致字迹斑驳脱落,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无字碑。
无字碑不仅是福德湾村悠久炼矾历史的见证,也是康熙皇帝对当地炼矾业进行规范和管理的重要历史记录。
村内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多以石头和木材为主体结构,这里还保存有完好的挑矾古道,另外还可以体验矾塑、矿工号子、肉燕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年,随着矾山旅游业态的丰富,很多年轻人也被吸引到这里来,茶室、酒吧、咖啡屋、民宿……
每一次到矾山行走,都有很多收获。还记得也是在春天里,到这来,福德湾古村桃花盛开……
春天来了,到浙江之南苍南走走,这里是“世界矾都”苍南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