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寻梦青年莱 2024-10-03 00:43:31

文案|水生烟客

【前言】

“你是个啥玩意儿啊!”

平常生活里,别人互相对骂的时候,我们老是能听到这么一句话,骂人家不是东西。

上街买东西的时候,我们也会说自己是去“买东西”的。

大伙有没有琢磨过呢?为啥骂人是说“不是东西”,而不是“不是南北”呀?买东西的时候,为啥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呢?

嗨,你知道吗?800年前南宋有个理学家叫朱熹,就这个问题,他还问过自个儿的学生呢。

有意思的是,一群学生绞尽脑汁也没能解开这道难题,最后却是个10岁小孩一下子说出了其中的关键。

嘿,那这个10岁的小孩到底是咋回答的呢?

【一、争议颇多的朱熹】

在这之前呢,咱们得先去了解下朱熹这个人。

朱熹是谁呢?

他在理学方面是带头人呢,而且是个特别纯粹的理想主义青年。在学者心里,他是明白事理的大家,可在世人看来,他却是个伪善的小人。

同一个人,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为啥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呢?这就得从他提倡的思想说起了。

首先得说说“三纲五常”,朱熹倡导“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意思就是啊,员工得听老板的,儿子得听老爹的,老婆得听老公的。

再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人得遵循客观规律,可不能让欲望控制了自己的理性,像“强迫女子缠足”就是违背这一理念的表现之一。

朱熹那时候是福建漳州的知府呢,他特别讨厌当地男女自由恋爱的风气,就要求当地的女的必须缠足,不准随便出门。

朱熹的思想虽说迎合了封建制度,可这种强硬的做法难免让别人不高兴。

这样的话,朱熹在官场肯定就没法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于是在1129年,朱熹特别不得志,只能不再一心想着国家大事了,转而开始琢磨怎么做个“圣人”。

一提到圣人,咱们第一个能想到的准是孔夫子,朱熹也不例外呀。他满怀着壮志呢,心里琢磨了不少事儿,自己是不是得像孔夫子那样,从开办学堂讲学做起呢?

朱熹想了好半天,心里有了答案。

没错啊,孔夫子能名垂千古,不就是他弟子把他的思想言论编成书了,这才被广为传颂嘛。朱熹一想到这个,心里就有点想法了。

就这样,朱熹啥都没犹豫,挽起袖子就开干。他在江西省九江庐山市五老峰挑了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建了个书院,这书院就叫白鹿洞书院。

朱熹那时候没多大名气,书院是建好了,可招生却成了个大难题。

所以啊,朱熹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绝的办法。这办法搁现在来讲呢,就是靠争议来吸引眼球,借着被黑来走红一阵。

而要实施这个法子,还得把陆九渊拉进来。

陆九渊在宋朝的文化圈里那可是相当有名,是很多文人都追随的意见领袖呢,还被人称作“心学开山鼻祖”。这么看来,朱熹去“碰瓷”陆九渊这个名人,这招儿可真够高明的。

接着,朱熹给陆九渊下了“挑战书”,打算用自己的“朱子理学”跟陆九渊的“心学”辩一辩。

陆九渊挺受人追捧的,哪能忍得了这种挑衅啊,马上就写了一封信,把朱熹狠狠怼了一通。朱熹也不甘示弱,陆九渊来一封信,他就回一封。

他俩呀,你一句我一句的,吵得可凶啦。

当时有个学者叫吕祖谦,这人是个老好人。为了调和那两人之间的矛盾,就邀请他俩去江西鹅湖寺搞学术探讨。朱熹一听,心里头那叫一个美啊,心说这可太合我心意了。

就这么着,800年前的一天,在江西的鹅湖那个地方,好多学者都按照约定来了,就等着瞧他俩的热闹呢。

可是呢,这辩论啊,本来就是朱熹设下的一个“局”。

于是呢,陆九渊说“宇宙即我”的时候,朱熹就拿“灭人欲”来回应。陆九渊又讲“我即宇宙”,朱熹仍然回一句“灭人欲”。

这俩人争来争去,一直争到最后也没个结果。不过呢,朱熹倒是因为这个出名了,白鹿洞书院也跟着一下子就红了。

从这时候起,朱熹就踏上他那漫长的教书之路了。

【二、朱熹出难题,10岁孩童机智应答】

朱熹做了老师,他这老师当得咋样啊?嘿,真挺不错的呢,他可特别会寓教于乐。

有一回,朱熹讲课呢。他在前面讲得摇头晃脑的,唾沫星子乱飞,可下边的学生心思早就不在课堂上,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

朱熹正讲着课呢,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儿。嘿,学堂里安静得不像话。他一低头,瞅见学生们都把头扭向窗外,正看得聚精会神的呢。

看到这种情况,朱熹不但没生气,还打算瞧瞧到底啥东西把这么多学生的注意力都给吸引过去了。

朱熹这么一看,心里就明白了,原来是个年轻姑娘呢,正提着篮子往市集那边走呢,好看的人和东西啊,就是特别招人眼球。

等那少女走了,学生们这才回过神,一瞧,讲台上的夫子早都不讲课了,大家都觉着有点难为情。

朱熹笑了一声,紧接着就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

“你们刚刚在看啥呢?”

学生们都挠起了头,有点难为情地回答道:

瞅见一女的上街买东西去了。

学生们这么一回答,朱熹心里就有了个想法,接着他又向学生们提问了:

嘿,你们倒是讲讲,为啥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呢?

这个问题刚被提出来,学堂里就像炸了窝似的。有的学生赶忙快速翻书,有的学生则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也有学生坐在那儿自己一个人苦苦思考。

时间一点点地溜走,嘿,整个学堂里居然没一个人能答出这道题呢。朱熹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还带着点儿玩味的感觉。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看着还稚气未消的10岁小孩突然举起了手。朱熹看到这情形,一下子就来了兴致,于是就让这小孩回答问题。

这小孩看起来很有把握,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我感觉这和五行说有联系呢,不是有东西南北中嘛,还有金木水火土。在这当中,东西对应的是木和金,南北呢,对应的就是水和火啦。

有个女的要去市集,得拿篮子装东西。但是呢,篮子装水的话,水会漏;装火呢,火会把篮子烧坏。这样一来,篮子就只能装木和金这两样东西了,于是就把去市集买东西叫做“买东西”了。

这话一出口,学堂里立马就响起了一片片掌声。就连朱熹呢,也用赞赏的眼神看着这个孩子,对他评价特别高。

那么,这孩子说得对不对呢?

【三、买东西,其实由来已久】

阴阳五行说这玩意儿,那10岁小孩都能讲呢。这学说最早是夏朝就有个雏形了,到战国的时候就正式确立下来了。这学说对咱古代哲学的影响可深远了,跟无数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实践也联系得紧着呢。

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东西啊,咱们日常生活可离不开呢,它们还是世间万物变化的根本呢。

同时呢,五行是和人的五种德行相对应的,就是我们老说的“仁义礼智信”。五行把天地人三界给连起来了,能靠它算出人的命运会咋变化。

到了秦代的时候,阴阳五行说就已经有个大概模样了。

到了宋朝的时候啊,就连10岁的小孩子都特别了解这个东西,都把它牢牢记在心里头了呢。而且还特别机灵地把学到的用到实际当中去,借着这个来回答生活里的问题,这真的是很让人佩服啊。

这小孩用“阴阳五行说”解释“买东西”的来源,还挺有道理的呢。

不过,为啥是“买东西”呢?从古到今那说法可多了去了。

有一种好玩的说法是这样的,古人在中午做买卖,中午的时候呢,天空中东边和西边是一样的,于是就拿这一样的东西方天空来比方货物是对等的,等到太阳从东边挪到西边的时候,就意味着货物换主啦。

况且呢,中午的时候,东西方向是一样的,可南北方向的天空不一样啊,所以不用买南北的。

这说法呀,既跟古人开市的时间能对上,又很形象地把取“东西”而不要“南北”的原因给解释了,真的是很妙呢。

不过呢,有靠谱的史料写着,“买东西”这事儿啊,和中国的“坊市”制度关联更大。

东汉那时候啊,洛阳和长安各有一个市集呢。老百姓按照自己的需求,能到东边的洛阳去买东西,也能往西边的长安去采购。时间一长啊,就有了“买东西”这种说法了。

再比如说,南北朝的《木兰辞》里就提到过:

在东边的集市买骏马,到西边的集市买鞍鞯,再去南边的集市买辔头,最后在北边的集市买长鞭。

当然了,这话可不是说木兰一会儿跑到东边市集,一会儿又奔到西边市集,忙得不可开交,在一个地儿就只买一样东西。

而是用了互文这种手法,意思就是木兰要买的东西可多了。

到了隋唐的时候,经济挺繁荣的,坊市制度也发展得更完善了。

唐朝的国都在长安,按风水布局来讲,整座城是照着“坐北朝南”的规矩建的,所以道路是南北走向,市集在东西两边,这就有了东市和西市。

长安城东是给达官显贵提供服务的地方,长安城西呢,就是平民百姓买东西的地儿。

就说买东西这么个简单事儿吧,都能顺着往回找到古代的坊市制度呢。读历史啊,就是这么有意思。

而且,到现在了,古人智慧的光还照着咱们呢。就说“不是东西”这句骂人的话吧,这里面也是有点道理的。

【四、骂人不是东西,又到底为何意】

“不是东西”这句话,存在的时间可长了。不过在平常生活里,咱们很少去深挖它的根源,也没几个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为啥会这样呢?这就得回到咱们开头提到的阴阳五行说了。

咱们都晓得,五行学说和天干、地支、方位还有五种物质是相对应的。

东方甲乙木呢,指的就是花草树木呗。西方庚辛金呀,这说的就是金银铜铁锡之类的金属物质。南方丙丁火和北方壬癸水,这就不用多说了,一个对应火,一个对应水。

说一个人“不是东西”,从字面看呢,就是“你不是东西,而是南北”,这南北其实就相当于水火。

一方面呢,水火可无情了。要是骂人不是东西,其实就是在说这个人像水火似的,没情没义。

另一方面,要是两人水火不容,互相怒怼,骂对方不是东西,那就表明这两人合不来,没法凑一块儿。

这句骂人的话里没一个脏字,可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把吵架那人想表达的意思给表达出来了。

如今这社会啊,好多国学知识都没落了,很少有人能像那个10岁小孩似的,用传统文化知识来解自己的疑惑,还追根究底地去了解每个典故背后的故事呢。

不过呢,那孩子求知欲超强的劲儿到现在还闪闪发亮呢,就因为这样,800年之后的我们才能知道这个好玩的知识。

【结语】

800年前呐,有个10岁的小娃娃在学堂里突然灵光乍现。

历史就像一条时光隧道,沧海能变桑田,海会枯石会烂,可咱们能穿越漫长的岁月,去触摸那些辉煌的时代印记。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