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祸后续:现场救人司机发声,遇难家属删除爆料,原因曝光

樱碟啊娱乐 2025-04-06 09:30:58

小米SU7高速车祸后续:救人司机还原现场,家属沉默引猜想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三条年轻生命消逝的背后,隐藏的不仅是技术争议,更有人性博弈。三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在安徽高速发生碰撞后爆燃,家属从激烈控诉到突然沉默,救人司机现身说法,真相在舆论漩涡中愈发扑朔迷离。

救人者视角:车门打不开,乘客已无意识

第一个冲进公众视线的,是现场参与救援的过路司机。他回忆,事故发生后车辆尚未起火,但车门紧锁无法开启,只能砸窗救人。车内三人均处于昏迷状态,“别说找机械把手,连动一下手指都难”。这一细节直接反驳了“乘客未尝试逃生”的猜测,却也引出关键疑问:为何电子门锁失效后,机械应急装置未被触发?业内人士分析,新能源车普遍依赖电力解锁,碰撞断电后若未提前熟悉机械拉手位置,普通人很难在慌乱中操作。

家属态度转折:从“讨说法”到“删帖消失”

遇难者母亲最初在微博连发长文,质疑小米未主动联系家属、未解释车门锁死原因,并晒出女儿驾龄证明和车辆使用记录。但就在网友声讨小米时,家属账号却一夜清空所有爆料。有人猜测双方或已达成协议,也有人认为家属不堪网暴压力——部分言论指责其“利用舆论索要赔偿”,甚至扒出母亲曾建议女儿“累的时候用智驾”,与其控诉车企“误导消费者”的立场矛盾。

技术争议:智驾系统“背锅”还是人为失误?

事故时间线显示,车辆在NOA辅助驾驶下以116km/h行驶,系统提前2秒发出障碍物警告,驾驶员接管后仍以97km/h撞上水泥护栏。网友分成两派:一方认为2秒反应时间反人类,“老司机都难救”;另一方翻出聊天记录,指出驾驶员事发前频繁使用手机,质疑其分心驾驶。更有博主模拟发现,即便及时刹车,超速+夜间视线+施工路障的多重因素仍可能导致悲剧。

小米的困境:数据透明与舆论拉锯

雷军多次强调“不回避责任”,但调查进度成谜。官方称事故车数据已提交警方,但未公开细节;关于AEB未触发,解释是“系统不识别锥桶等静态障碍物”。这种“合规但不够人性”的设计引发争议:车企是否该在用户手册外强化风险教育?毕竟多数人买车时不会逐字研究免责条款。

网友灵魂拷问:我们到底该信科技还是信自己?

事故暴露的不仅是技术漏洞,更是整个行业的认知错位。一边是车企狂卷“零接管”“自动驾驶”等营销话术,另一边是消费者高估系统能力、忽视安全底线。有车主坦言:“开智驾时总觉得像副驾坐了个老司机,现在出事了才发现,它连科目二都没毕业。”

互动话题:

你觉得这起事故的主责在车企、驾驶员还是道路施工方?

你会完全信任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吗?

写在:

三条生命的代价太过沉重,但若只停留在“甩锅”与“反转”的狂欢中,悲剧仍会重演。当车企用“L2.999”玩弄文字游戏,当消费者把“辅助”当成“自动”,我们或许该停下追问:在科技狂奔的时代,谁来为安全感踩一脚刹车?

0 阅读:71

樱碟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