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深原著:为何书桓先见如萍,依萍却能“抢”走他的心

大虫大雨侃娱乐 2021-11-12 16:33:56

人生中有一种无可奈何是“她比你先到”。

而比这更深重的一种无可奈何,恐怕是:你比她先到了,但他还是先爱上了她。

琼瑶作品《烟雨濛濛》里,就讲述了一个有关“出场顺序”的爱情故事。

陆如萍是先遇上何书桓的那个人。

初见何书桓时,如萍满心欢喜,脸上总是散发光辉与喜悦,晕晕陶陶,如同已经恋爱一般。

不想,她的姐姐陆依萍为报复陆宅里的一帮人,对单纯无害的她也下了手——第一次见何书桓,依萍就动了抢走“如萍男朋友”的心。

但依萍的“抢”,几乎没有花什么手段和心机。

因为,何书桓天然地受她吸引,离开陆宅,他就陪着依萍轧马路,两人从家庭住址聊到了人生哲学。

其实按照传统观念来看,依萍的性子比较强势、尖锐,如萍则很温柔、善良,身上有股“好嫁风”(印象中,当年在学校小吃部的电视上看如萍对书桓诉衷肠时,身边就有一群男生夸赞:“她太好了!比依萍好多了!”)。

可是,强悍的依萍啥也不做,便能让柔柔弱弱的、情深深的如萍在爱情里败北。这是为何?

我去原著里找到了一些答案。

1、姿态

首先,如萍输在“怯感”上。

她一向不敢与陌生人交谈,就算交谈了,也会说出很多不得体的话。

面对何书桓时,她会紧张到将两手放在腿中间,一言不发,憨态十足。直到雪姨捏她的腿示意,才勉强挤出一句话来。

明明,如萍一开始与书桓有更多时间独处(他给她补习英文),可她作为近水楼台,还是让“渣女”依萍抢占先机。

我想原因包括,如萍这个乖乖女过于关注自我和约束自我,从而使她的行为流畅度大大受损。

而依萍,一开始便是抱着复仇心去与书桓相处,她的姿态里多少带着攻击性。

许多人以为攻击性会削弱女性魅力,令人生厌。

殊不知,攻击性其实也是生命力的表现,虽然有时它会引发反感,但也会让一个人显得有个性、有存在感、有性魅力。

2、灵魂

其次,如萍输在了与书桓缺乏共同语言上。这是我今天最想表达的一点。

在如萍与书桓对话的时候,她曾误打误撞地找到了他感兴趣的话题:“何……何先生,你……爱看小说吗?”

可接下来如萍的表现,像是灾难现场。她说出自己喜欢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却令何书桓锁眉。

反观依萍,一旦书桓开启“翻译小说”这个话题,她便如打开话匣子,即便偶尔观念不同,也坦然表达见解。

骨子里,依萍和书桓都是文艺青年。

依萍对文艺的态度,不似如萍那样主要用于消遣。何书桓呢,则是:哪怕穷得讨饭,也照样要拿钱买书。

在现实面前,文学艺术容易被视作洪水猛兽,搞钱才是硬道理。

但依萍和书桓,都不愿完全回归所谓的“现实生活”,准确来讲,他们俩都是不愿接纳模式化生活的人。

涉世未深时,我没有意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以为人与人的想法里有个别差异很正常。

后来却发现,人与人的认知不同,往往不只是表现在几个点上,而是,整个价值体系不同——比如说,一个要求女人守贞的人,往往也接受不了别人不够男人或不够女人、接受不了男主内女主外,以及,抵触他人拥有多元婚念观……

“相爱的人,一定有相似的灵魂。”这句话挺有道理。

相似灵魂,可以减少伴侣之间的碰撞。而书籍、影视剧等文化产物的存在,能拓宽灵魂,促使人们的思想产生交集、相融。

依萍对陆宅中人强烈的复仇心,以及她伤及无辜的做法,固然不该被提倡。

但我从琼瑶作品中,看到了依萍的另一种报仇——向压缩自我、过于本分的女性标准报仇,向按部就班、平平庸庸的生活报仇。

就算她没有赢得何书桓,在某些方面,她也是远远胜过了如萍。

作者:肖大雨

0 阅读:193

大虫大雨侃娱乐

简介:和你分享人间里的八卦趣闻、爱恨情愁、果蔬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