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哈萨克斯坦“去俄语化”:折腾了一圈,竟然还是离不开它

漫步梦之谷 2025-01-16 09:33:18

哈萨克斯坦为前苏联加盟国,现以超1万美元人均GDP、1900多万人口及丰富油气资源,成为中亚最具影响力的国家。

哈萨克斯坦经沙俄与苏联144年统治后,于1991年独立。此间,俄罗斯文化深刻影响哈萨克文化、政治及社会。哈萨克与俄罗斯虽有冲突,但在苏联时期也建立了深厚友谊。

苏联解体三十余载,哈萨克斯坦社会巨变。民族主义兴起,俄罗斯在中亚及全球软实力减弱,哈萨克斯坦等国逐渐去俄化,俄语地位及西里尔字母哈萨克文成典型体现。

哈萨克斯坦曾进行文字改革,旨在优化书写系统,确保语言的准确表达和文化的有效传承,改革后的文字体系更加符合现代需求和发展趋势。

2017年10月,哈萨克斯坦政府宣布将修改哈萨克文字,计划在2025年前把使用西里尔字母的哈萨克文转换成拉丁字母。

此消息发布后,外界震惊但未起大风波。震惊因哈萨克斯坦70余年用西里尔式哈萨克文,今突变必有深意。

前苏联加盟国频繁改文字,外界已习以为常。哈萨克斯坦修改文字之举,并未引起太大反响,一切尽在大众预料之中。

哈萨克历史上曾使用多种文字,8世纪前用突厥人创立的如尼字母,后转为回鹘文字母,这两种文字的使用反映了其祖先在草原多神崇拜时期的文化特征。

9世纪后,伊斯兰教传入中亚,13世纪蒙古西征促成金帐与察合台汗国。15世纪,钦察人与乌兹别克人迁入中亚,成为穆斯林,使用阿拉伯字母的察合台文。

察合台文为当时天山南北至吉尔吉斯、哈萨克、乌兹别克及阿富汗北部的突厥语民族通用。19世纪后,哈萨克人采用阿拉伯字母创老哈萨克文,实现与语言的流畅对应。

20世纪40年代后,苏联为强化统治,在加盟国和少数民族地区推广俄语教学,并鼓励用西里尔字母创制新民族文字,该字母沿用于俄文至2017年文字改革。

需明确,哈萨克斯坦文字修改不意味着语言变更,哈萨克语与俄语本就为两种独立语言。

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钦察语支,为东欧-中亚游牧民典型语言。俄语为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哈萨克人过去及未来均使用哈萨克语。

俄语及西里尔式哈萨克文字在哈萨克斯坦地位高,主要原因是沙俄及苏联时期,俄罗斯在政治上占据绝对优势。

时至今日,哈萨克斯坦虽改用西里尔字母,但俄语在政治、社会活动中仍占重要地位。俄语教育虽趋弱,哈萨克斯坦却始终未放弃其官方语言地位。

哈萨克斯坦近代化与现代化深受俄罗斯影响,这一影响显著且难以替代,是造成当前状况的主要原因。

现代哈萨克语中俄语借词众多,法律法规、新闻媒体均大量使用。哈萨克斯坦的工业、行政、法律、教育体系源于苏联,拉丁字母化初期,新文献不足,适应需时。

俄语为该国精英阶层如商界、政界所通晓常用,普通民众若想实现阶层跃升,不掌握俄语,难度较大。

哈萨克斯坦必须顾及国内少数民族,尤其是占比较大的俄罗斯族利益,这凸显了其文字改革存在的缺陷。

将哈萨克文字母改为拉丁式,部分原因在于哈萨克斯坦希望加强与西方世界的联系。

目前,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力有限。哈萨克斯坦为融入全球贸易,需加强与西方国家的联系。纳扎尔巴耶夫与托卡耶夫均认可拉丁字母价值,2022年俄乌冲突后,哈与西方关系更紧密。

2. 去俄罗斯化趋势兴起,旨在减少俄罗斯文化及影响,确保本土文化及身份的独特性与主导地位,逻辑清晰且用词准确。

众多国家如同哈萨克斯坦一样,对西里尔式字母进行了修改。

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国情相似,曾共用察合台文。苏联时期采用西里尔式文字,1993至2010年间,乌兹别克斯坦实施文字改革,以拉丁字母书写的文字取代西里尔文。

1997年,土库曼斯坦宣布改革,将原本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的土库曼文转变为采用拉丁字母进行书写。

目前,中亚地区仅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仍采用西里尔字母书写系统。

蒙古国于2020年宣布,计划在2025年前全面恢复使用传统回鹘文书写的蒙古文字,尽管该国同样采用西里尔字母。

前东欧加盟国中,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1991年独立后去俄化迅速,全面禁用西里尔文字,并废除俄语官方语言地位。

俄罗斯周边国家纷纷去俄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周边国家的民族主义势力显著增强。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强化哈萨克民族主义思潮以塑造国族认同,致民族主义艺术创作与教育繁盛。此现象在苏联其他加盟国亦普遍,皆欲寻求独特,摆脱俄罗斯影响。

在民族主义浓厚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去俄化行为令其担忧。俄罗斯民间及高层均不愿周边国家摒弃沙俄、苏联文化,这不利于俄罗斯在东欧的国际地位维系。

第二个原因是俄罗斯当前的国力和软实力已无法支撑其在海外文化上的强势地位,导致俄罗斯文化影响力减弱。

任何国家欲维持文化海外强大影响力,首要任务是确保文化本身具备吸引力。

俄罗斯文化在东欧、中亚和蒙古曾具强大影响力,这主要得益于苏联行政推动及俄罗斯在科技、经济上的相对领先地位。

苏联时期,莫斯科推行俄语普及政策,抑制其他民族语言文化,迁移俄罗斯居民使加盟国适应俄语生活,导致非俄罗斯族人需融入俄罗斯文化以获得更大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东欧各国因经济和文化实力强大,不再接受俄罗斯影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颓势加剧,难以向中亚输出新文化,软实力大幅削弱,属正常现象。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在经济、生活、教育、艺术创作及工作领域均展现出更广泛的吸引力。

西方影视剧、社交软件、流行音乐在中亚盛行,医生需西方医药,工矿油田依赖西方设备,留学生接受西方教育,这些表明西方文化对中亚影响远超俄罗斯。

中亚国家有意扶持本土文化,因此,俄罗斯对中亚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减弱,导致其文化输出在该地区变得更加弱势。

哈萨克斯坦虽进行文字改革,但不会疏远与俄罗斯外交关系。未来长时间内,俄哈两国在外交和经贸上仍将保持密切往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