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期湖南张家界市、津市、常德等多地秸秆“全域禁烧”改为“划区限烧”,引发关注。
9月10日,张家界慈利县人民政府公布《关于划定秸秆禁烧区、限烧区的通告(征求意见稿)》,10月10日益阳市桃江县人民政府公布《关于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区域和时段划定的通告》,10月15日津市公布《津市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秸秆禁烧区、限烧区的通告》,津市为湖南常德代管的县级市,不久后常德市石门县、临澧县也相继划定秸秆限烧区。10月18日常德市发布了《关于划定秸秆禁烧区、限烧区的通告(征求意见稿)》。
以上通告大都明确提出,未列入禁烧区域的为限烧区域。也就是说,今后不再“全域禁烧”了,大家可以“有条件”的烧啦!一是非重污染天气预警时可以烧,二是要分区域烧,三是要有序组织烧。很显然,这些接连发布的通告似乎代表着某一种风向的变化。
近年来,为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国各地一直严禁农民露天焚烧秸秆,由此产生了不少负面问题。
一是加重了基层负担,引发了治理矛盾。如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以每发现一个卫星火点按10万元的标准进行财政扣款,导致基层乡镇人员在农收期间为确保无火点发生而倾巢出动,在田间地头24小时值守巡查驱赶灭扑,一切工作以禁烧为重点一切为禁烧让路,搞的其它工作几近停摆,领导干部们焦头烂额,工作人员更是疲惫不堪,官民矛盾也不断被激化。
二是秸秆回收跟不上,清理不及时,致使堆积在地头路沟,不但阻碍耕种,而且堵塞了沟渠,影响了雨季排涝。浸泡时间久了,腐烂的秸秆不光散发异味,滋生蚊虫,还严重污染了地表水。等到天气一干燥,又成了火灾隐患,只要恶作剧者一个烟头就会付之一炬,对附近村庄、设施、人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是土壤失去大量草木灰的滋养中和,导致酸碱失衡,肥力和结构无法调节改善。所谓的秸秆还田,土壤根本无法在短期内熟化,墒情难以正常休养生息,再加上没有了高温灭杀,虫卵病菌越积越重,最终导致农民不得不大量滥用化肥农药。
不可否认,当初提出“秸秆禁烧”的理念,是出于对秸秆综合利用,改善环境和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这一良好初衷的。但是实践出真知,经过多年来的实际操作,在执行“禁烧”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出现了以上列举的诸多问题。当初某些专家的灵光一闪与高谈阔论,最终未逃脱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
作为智囊的专家学者,也许擅长的就是在理论方面做文章,但是作为制定政策政令如山的权力部门和机构委实不该拍拍脑门子,想一出是一出。
老实说,“全域禁烧”的政策执行到今天,已经算是勉为其难了。现在出台这个“限烧”政策,应该说是一种理性的回归。现在不光湖南省,其实从全国层面到各省,都在探讨这个问题。
据澎湃新闻报道,2024年8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在答复省政协委员《关于将秸秆禁烧调整为有序焚烧的建议》时透露,2023年5月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就已经成立工作组赴山东、四川、广西、湖北、安徽、浙江、河北、湖南等8省调研有关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情况。
想必是全面调研之后有了新的认识和态度,所以今年湖南等地才敢于尝试这些调整。可以说,这是一个好的动向。实事求是,才是科学态度。
不过也不可避免,也许“限烧”之后会出现另外一些反对声音,比如说环保主义者,或者是呼吸系统敏感者。事情就是这样,不可能人人都满意,关键是权衡利弊,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找到多样化又可有效实施的最优方案,而不是简单粗暴“一刀切”,所以最终考验的还是当政者的治理智慧。
正如当初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一样,原本只是空气污染问题,结果禁来禁去烟花没少放,年味却治没了,还产生了那么大的民怨,激化了治理矛盾。(今日头条·东方约评)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