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终于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刷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在今天这一天获得报酬了。
下面一组老照片,反映的是投降后在中国的日军以及被遣返的日侨。昔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日军,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灰溜溜地交出武器举手投降。(文中照片未按时间顺序排列)
当时,在中国境内,大约有125万日本军人和近200万日本侨民。
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者面前,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这是怎样的一个日子呀!全中国人都欢喜得发疯了!
满街的人都好像发了疯似的,嘴里高声喊着“日本投降了!”

1945年10月10日,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前,华北战区的受降仪式正在举行。现场人山人海,景山上鸣响了激昂的汽笛声。日方代表入场投降,他们都被要求剃光头,以示战败。中国受降主官是孙连仲。

1945年9月20日,在南京的日军无条件投降,这些侵略者犹如丧家之犬。一名日军高举双手,正在接受新六军士兵的检查。

1945年9月9日,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漫三郎向何应钦呈递降书。不远处,记者们用相机拍下了这一瞬间。

1945年9月11日,新六军开始接管南京防务。在一条大街两侧,站满了围观的群众,新六军士兵驾驶吉普车与日军卡车擦肩而过。

当时,麦克阿瑟下令,日军缴械时,不举行收缴副武器的仪式。也就是说,取消献刀仪式。华北战区孙连仲要求,日军将领必须在受降仪式上献刀。

1945年8月21日,湖南芷江,日方代表走下飞机,然后乘坐一辆插着白旗的吉普车绕场一周。

1945年8月9日,苏军出动150万精锐部队,对盘踞在我国东北的60多万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并将俘虏的日军,送到遥远寒冷的西伯利亚下苦力。图为被苏军俘获的日军。

日军投降后,向苏军交出了全部武器。照片中,各种武器堆积如山,苏军士兵正在清点。后来,苏军将其中大批武器装备给了八路军。

1945年,在安徽芜湖,日军投降后,前往城外一处集中营。出城时接受检查。史料记载,当时实行“以德报怨”政策,投降的日军不称战俘,而称作“徒手官兵”;与中国官兵拿同等薪资。

1945年9月,上海。一些日本侨民集中居住在一所学校里。据统计,当时约有10万日本侨民迁入上海虹口集中居住。

1945年10月,位于南京城墙外临时搭建的南京市日侨集中管理所,图为中方管理人员在大门前合影。

1945年12月,位于上海的一处投降日军营房。不少日军在广场上活动,用房边上堆放着很多干柴。当时,对日本官兵和侨民实行集中管理。中国人对日俘日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宽宏大量。

1945年10月,日军向八路军投降。从照片中看,这些高举双手的日军,应该是一些军官。一名八路军战士正在登记信息。

1945年10月,南京日侨管理所,一群正在玩跳绳游戏的日本儿童。当时,在南京的日本侨民,大部分被遣返回国,不少人把孩子留在了南京。还有不少人不愿回日本。
当时,在中国的日俘日侨,有三百多万人。遣返这些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动用了中美两国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据统计,当时在上海的日军有六七万人。不但给这些战俘正常的吃喝,生病的还给看病,还要时不时地提防有战俘想不开自杀。照片中,日军正在拆除昔日在街上设置的一些路障。

1945年10月,居住在南京日侨管理所中的日侨家庭。仔细看,有些日本女子还背着孩子。

1945年9月,在位于南京龙潭的日军战俘集中营里,日军正在做饭。据说,生活在那里的日军,伙食都挺好,没有挨饿。
根据当时的管理法规定,日本战俘每人的费用大概9000块。这些钱只能由中国暂时垫付,可惜到最后,中国并没有得到日本的战争赔款。

1945年10月,一些日本侨民,拉着马车装着行李前往集中营管理所。马车后面跟着不少人,其中大部分是日本女侨民。

1945年10月,南京郊外,一些日军战俘正在清理水沟。

1945年10月,安徽芜湖。日军向八路军投降,并交出武器。八路军正在清点这些武器。随后,这些日军被送到位于城外的集中营管理。

1945年9月30日,南京。一些日本侨民正携带行李,前往位于城墙外面临时搭建的日侨集中管理所。路边站着不少看热闹的南京市民。

1945年12月,上海虹口日侨集中区。一些日本人为了生计,在路边摆摊卖一些日本产品。现场有身穿军装的管理人员。

1945年12月,一名被遣返的日本侨民,正在接受治安保卫队警察严格的检查。当时规定,被遣返的日侨,不准携带武器弹药、照相机、金条银条、珍贵文物等。

1945年,南京一条大路上,一群日本侨民排着队携带行李,从沪江大学出发前往虬江码头,然后乘坐日本轮船回国。
另据“日本官方善后总联络部”统计,大约有3.6万人,担心回日后找不到工作,主动要求留下来了,没有返回日本。

据当时一些日军回忆,中国人对他们的友好态度出乎意料。上海集中营里的日军生活很充实,上午参加劳动,下午休息或进行体育活动。

1945年12月4日,上海码头上,岸边停着日本轮船“明优丸”号。第一批日侨准备乘坐它返回日本。到了1946年6月底,中国境内的日俘日侨遣送工作基本完成。
结束语:这些照片,详细记录了1945年日军投降后,日军和日侨在中国的活动。中国人对日俘和日侨以德报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宽宏大量,这段历史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