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召开隐私监管会,公开斥责“DeepSeek”数据不透明,欧盟各国将采取集体行动,共享信息,遏制DeepSeek。
中国在大语言模型领域实现弯道超车,高性价比震动AI圈,ChatGPT、Google Gemini等美国科技公司的生成式AI产品成了全球用户的候选,但产品优质似乎成了中国的“原罪”。
那么,欧盟到底在怕什么?中国的AI崛起之路能被打断吗?
今天刘律就带大家一起了解欧盟抵制中国AI发展的始末。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给【刘律强法】点点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精彩,又不会错过最新内容。
中国AI技术超强,引人眼红举行的巴黎人工智能峰会,中国AI成为100多个国家共同的焦点,很多人DeepSeek而来。
DeepSeek“异军突起”后,在2月初又为国际用户献上了一份大礼——公布“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
相比原版的DeepSeek,这一全新型号的AI,在推理能力、以及对应用端的适应性上要更胜一筹。
不过,各国更惊叹于DeepSeek背后公司惊人的产品发展速度。
从原版DeepSeek到DeepSeek-R1的突破,中国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并且DeepSeek-R1的开发和应用成本更低,更进一步打破了国际上对高阶AI模型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的固定认知。
眼下,DeepSeek已具备亿级规模的用户。
倘若DeepSeek再打出“低成本”这张牌,世界各国的消费者,究竟会更青睐中国AI,还是美国AI,答案不言自明。
在此次巴黎人工智能峰会期间, DeepSeek还取得了一个显赫的外交成果:
闭幕之际,中国同印度、欧盟等多干个参会国家,签署了《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
图源网络
这项声明,既为中国后续的AI产品出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中国同印度等多个国家的跨国科技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会场上依旧出现了几个不和谐的音符。
法国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法国首都举行
英美两国以中国等国签署的《声明》不符合“国家利益”为由,拒绝签署这份文件。
在英美两国“作妖”之后,欧盟那边便一改此前对中国AI友好的态度。
欧盟的抵制,还得很快!
欧美围堵中国AI,包围网已现其实,在巴黎的AI峰会召开期间,美欧等西方国家,就对中国的AI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譬如美国的发言代表认为,只有放松对AI的市场监管,才能促使AI技术释放活力,服务于人类。
出席此次峰会的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则认为,AI的发展应首先保证欧盟的“安全问题”。
这已不是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第一次弹起“欧盟安全问题”的调子,早在2024年7月,她就以“经济安全”问题为由,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高举关税大棒。
冯德莱恩此番旧调重弹,强调AI关乎欧盟“安全问题”,无疑为日后欧盟对中国AI的发难埋下伏笔。
欧盟的“数据保护委员会”在巴黎人工智能峰会落幕之际,就已经有所行动,商讨DeepSeek对欧盟构成的潜在安全威胁问题。
法国国家信息自由委员会的主席丹尼斯声称:欧盟各国将会对DeepSeek的数据隐私安全做出风险评估,欧盟各国将会对DeepSeek采取一致行动,这些行动的信息会在欧盟成员国之间公开透明。
丹尼斯所强调的公开透明问题,也是欧盟国家指责中国DeepSeek的重点,他们始终对中国抱有最大的恶意,怀疑DeepSeek会采集欧盟用户的数据信息,然后上传至中国的国内服务器上。
目前,法国、爱尔兰、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已计划针对DeepSeek采取限制措施。
那么,美国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欧盟当前对DeepSeek的强烈抵制态度,与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AI的打压如出一辙。
美国下达了对DeepSeek的禁令,以“泄露政府信息”为由,要求国会工作人员不得在办公室使用DeepSeek。
如今,欧盟和美国似乎达成了共识,一张针对中国AI发展的包围网逐渐成型。
双重封锁下,中国有希望破局吗?
欧美等国对中国实行严格的AI封锁,并非是出自对AI技术本身的抵制,而是不希望看到中国AI占据全球AI产品市场。
欧洲各国也在AI大模型上下了大功夫,比如法国就曾投资500多亿欧元,开发一款名为Lucie的AI。
遗憾的是,由于欧盟AI市场内部的用户严重不足,加之资金问题,这款AI仅运行3日便宣告停摆。
中国AI在巴黎峰会上的大放异彩,无疑给欧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欧盟决定一方面加强遏制中国AI发展,另一方面也将加大对AI技术的科研投入,从而实现对中国AI的弯道超车。
冯德莱恩宣布欧盟将启动“人工智能投资”倡议,计划投入2000亿美元。
加上欧盟于2023年跟美国签署的《人工智能促进公共利益行政协议》,欧美联手的局面可以说已经形成。
我国能做的就是在欧美的各国政府对中国AI发展保持高度警惕的情况下,始终不放弃与西方外企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
目前,我国已经向外迈出一大步:美国苹果公司计划与阿里合作,开发面向中国iPhone用户的AI功能。
倘若这一项目能够成功落地,苹果与阿里不仅将实现“双赢”,这也是中国对欧美联合“AI封锁”的一次“外贸胜利”。
到那时,一切质疑中国AI存在隐私问题的流言蜚语,都将不攻自破。
中国AI的发展,一不为意识形态,二不为称霸全球,让科技服务于民是我们自始至终恪守的原则。
中国科技行业开放、包容的姿态,也注定将会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