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上医院是看病;后来,时髦说法叫看医生;到今天,我觉得最为贴切的说法应该叫“看医械”,也就是去看医疗器械。
前两天得了伤风感冒,想去医院拿点感冒药。接诊的是一位年轻的大夫,简单问了问,就在电脑上捣鼓,不一会,六、七张化验单、检查单就开好了,一句话:“去检查吧,等结果出来后再找我看”。陪我看病的爱人说:“要相信科学,大夫让查咱就查吧”。交了费,做了检查,回家等结果。第二天,拿着这些检查报告,再找到这位医生,他说从检查结果看,没啥大问题,只是感冒,为了谨慎起见,再做个胸透和腹部B超吧。我当时就火了,“你除了会开各种检查单,还会干啥?你现在马上立刻给我开点感冒药。”大夫看我真急了,就给我开了几盒感冒冲剂,临了还不忘说一句:“要是病情厉害了我可不负责任”。
你看看,就是一个普通的小感冒,我花了1000多,还和各种医疗器械打了半天的交道,去医院这不就是去看各种医疗器械吗?此情此景,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个画面,我地下党被捕后,凶残的敌人拿出了各种刑具,逐个试,严刑逼供,想彻底摧毁他们的意志,可我们的英雄就是宁死不屈。现在我去看病,好像受刑一样。医疗器械逐个来,总有一个适合你。难怪有些人把就诊过程编成了顺口溜:
先验血,
再验尿,
中间还要把片照(胸透)。
B超CT不能少,
核磁最能赚钞票、
曾经有一位老医务工作者在某医科大学毕业典礼上发出了灵魂拷问:“如果离开了医疗机器,你们当医生还能当几天?”。而我想问的是:“机器人也会开检查单,你们医生的饭碗还能端几天?”
医生给病人看病,离开了医疗机器就啥也不会了,这已经不是啥新闻了,关键是怎样才能把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从机器的束缚中解救下来,我来给开个“处方”:
医科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必须上山下乡,当一段时间的“赤脚医生”,在没有任何医疗机械的情况下,用所学知识给人看病,增强实践能力,培养高明的医术,也只有这样,将来在大医院里才能更有所作为。
以上只是个人浅见,如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讨论,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看好了就是浪费钱做检查,没看好就是为什么不开检查查清楚就开药让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