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59cd6ece4a3172f1cf961c25e13426.jpg)
中共北方局领导人欢送朱瑞赴山东。左一为朱德,左三彭真,左四陈若克,左五朱瑞,左六李伯钊,左七杨尚昆。
朱瑞将军与宿迁境内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朱瑞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是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1948年10月1日献身于辽沈战役的义县战场。
1905年,朱瑞出生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龙河镇朱大兴村。1920年,15岁的朱瑞告别父母到徐州、南京等地上学。1924年夏又远赴上海参加广州大学招生考试,从此走上为国为民奋斗之路,再未回到过家乡宿迁。在人们的印象中,也就是从离开家乡起,朱瑞和宿迁基本上再没有什么关系,有关朱瑞将军的研究也鲜有提及他和家乡关系者。其实,朱瑞不仅爱国爱民,也很家乡,宿迁始终装在朱瑞的心中,爱国爱民爱家乡,在朱瑞身上是完美统一的。
首先,朱瑞是开辟宿迁境内抗日根据地的早期主要领导者之一。大家知道,全民族抗战时期,我们党在全国范围内领导开辟了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其中宿迁境内分属苏北和淮北两块根据地,朱瑞家乡所在为淮北根据地。朱瑞从1939年7月起,曾直接领导了苏北和淮北这两块根据地早期党的建设和军事建设,为宿迁境内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是宿迁境内抗日根据地的早期主要领导者之一。
1938年11月6日,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根据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中原局。六中全会结束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关于中原局组成及管辖区域的通知》,决定“以胡服、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为中央中原局委员,以胡服兼中原局书记。所有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概归中原局指导”。朱瑞成为江苏地区党的领导人之一。但由于中共北方局的工作原因,朱瑞当时未能到职。1939年1月1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关于北方局与中原局辖区划分的决定》:决定“一、以陇海铁路为分界线。二、陇海路南的部队及地方党,无论在指挥上及建制上一概拨归中原局管理”。3月24日,朱德、彭德怀、杨尚昆、朱瑞致中央书记处并报毛泽东电:“关于山东问题及苏、皖、豫(新黄河以北)问题,我们意见:(一)陈、罗虽已去山东,但陈在军事上、罗在政治上均困难形成中心。(二)山东 (缺)一个骨干,我们拟派徐向前同志去。一年来,徐在各方面均有进步,但须配以坚强的政治委员,才能坚持大的局面。(三)拟以朱瑞同志去山东任政治委员。朱各方面均很坚强,可形成中心领导。”4月13日,朱德、彭德怀、杨尚昆致中央书记处电报告:“朱瑞同志准于4月20日前后动身与向前同志会合去山东”;“徐、朱以八路军笫一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名义统一指挥张、黎,陈、罗,萧华及雪枫部”。5月4日,北方局发出《关于山东分局扩为苏鲁皖分局等问题的通知》,决定“扩大山东分局为苏鲁皖分局,以郭洪涛、朱瑞、徐向前、罗荣桓、陈光、黎玉、张经武、彭雪枫为委员,洪涛为书记”;“组织八路军第一纵队,统一指挥新黄河以北山东境内及萧华区各正规部队及各游击部队。以徐向前为司令员,朱瑞为政委”。8月9日,北方局发出《关于同意建立山东军政委员会向中共中央的报告》:“同意建立山东军政委员会,以朱瑞、向前、洪涛、荣桓、黎玉为委员,朱瑞兼书记,以军政委员会为统一某一地区党政军民工作的领导机关,定期讨论和检查当地党政军民工作的总方针,其决定分由党政军民各方负责执行。”8月10日,《大众日报》发表八路军总部正式任命:徐向前为第一纵队司令员,朱瑞为政委,统一指挥山东与包括宿迁在内的苏北境内所有八路军各部队。10月下旬,中共山东分局书记离开山东赴延安,朱瑞接任分局书记职务。由此可见,此时朱瑞以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和八路军第一纵队政委身份,统一领导包括宿迁境内在内的“某一地区党政军民工作”。
事实上,1939年5月,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决定派徐向前和朱瑞到山东组建八路军第一纵队,统一指挥山东与苏北地区的八路军各部队。6月下旬,徐向前、朱瑞到达山东省沂水、蒙阴地区,与张经武、郭洪涛、黎玉会合后,召开髙级干部会议,部署了党政军各方面的工作。8月1日,第一纵队正式成立,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委。8月9日,山东军政委员会成立,朱瑞为书记,统一领导山东和苏北党政军民工作。9月,徐向前、朱瑞给在苏北宿迁地区活动的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发来电报:根据毛泽东关于《八路军今后发展之方向是华中》的指示,决定成立八路军苏皖纵队,任命山东纵队政治部主任江华为苏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陇海游击支队编入苏皖纵队。9月下旬,江华率苏皖纵队机关百余人到达邳北,与陇海游击支队汇合,江华宣布陇海游击支队改名为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下一步的任务是,到陇海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东的皖东北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1月24日,徐向前、朱瑞、张经武、黎玉发出关于第三期部队整训计划及行动方针给各支队、各分区的指示,指出,为使山纵各支迅速走上正规化与加强前方军队的组织性,加强与群众发生血肉不可分离的军民关系,加强战斗力,逐渐代替主力支队,并巩固与深入坚持全面开展统一地区之任务,以便抽出某些支队为机动部队,决定自2月1日至 5月30日止为第三个整训期。其工作计划纲要规定,在部队整训方面,陇海支队以现有之基础扩补一个3000人的主力团,另一个500人的特务营;江华应完成1500人的普通团作为基干,苏北各军分区各应完成500人的一个独立营或1000人的普通团,请依实况给各分区完成具体任务。指示并明确要求,在各支队各军分区行动方针方面,江华及陇支开展与深入陇海路以南地区工作,创造平原游击抗日根据地(陇支由江华规定执行)。其后,八路军苏皖纵队在宿迁境内成立了宿迁大队和运河大队等,扩大了抗日武斗。
在党的建设方面,1939年12月下旬,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苏皖边区党委由中共山东分局领导改隶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但直到1940年3月上旬,苏皖区党委书记金明赴中原局(驻淮南)向刘少奇汇报工作,从此开始宿迁境内党的建设工作由刘少奇直接领导。此后,在军事建设方面,宿迁境内的八路军部队仍然由朱瑞等领导。到1940年7月,山东八路军第一纵队根据中央决定撤销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司令员钟辉带一个主力营护送江华和出席中共“七大”的华南代表团去山东。不久,朱瑞正式通知钟辉:“现党中央决定调大批干部回延安学习,分局和纵队决定调你回延安八路军军政学院学习。”8月份,黄克诚在泗洪境内组成八路军第五纵队,并任苏皖区军政委员会书记。至此,山东分局和朱瑞正式不再领导宿迁境内党政军工作。
其次,朱瑞十分支持宿迁境内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工作。1939年下半年至1940年上半年,朱瑞不仅领导了宿迁境内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还以“宿迁人”的个人身份直接支持了宿迁境内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朱瑞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吴法宪时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的团政委,朱瑞领导过吴法宪工作。1938年,吴法宪任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政委,1939年苏鲁豫支队奉党中央命令南下支援新四军,同年7月间吴法宪率苏鲁豫支队一大队(胡炳云大队)进到皖东北泗洪境内。吴法宪后来曾回忆:当时,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的书记是朱瑞。朱瑞是宿迁人,知识分子出身,红军时期曾任过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对我比较熟悉。我们打通与山东的联系后,他得知我以前叫吴文玉,是一军团下属的一个干部,就给我发电报说:“我是宿迁人,在宿迁的上层人士中还有一定的影响,我现在拟了一封信,致宿迁及苏北的父老兄弟,请你用我的名义印好后散发出去。”我接到电报后非常高兴,当即叫人出去买纸。当时纸张极其困难,我们到处买纸,也只能油印二百多份。后来,我们通过各种关系把他这篇《告苏皖边父老兄弟书》,在苏北、皖东北各地散发了出去。就这样,到一九三九年的夏末秋初,我们把皖东北包括一部分苏北地区的局面基本打开了。东到运河边,西到津浦路,北到徐州附近,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有自己的政权,有我们的党组织,有游击队,有主力部队在活动,军队、地方各负其责,局面打开了。
同样是在1939年秋的秋末,苏皖纵队司令员江华率部开辟宿迁南部一带时,朱瑞又写信给他的亲戚、乱庄圩地主蔡沛恩,要他在地方组建抗日武装,并要他找江华司令联系开展抗日斗争。不久,在李浩然等的组织领导下,蔡沛恩的侄子蔡玉辉便组建起宿迁抗日大队,由其本家蔡振国出任大队部副官。从此,他们投身抗日走上了革命道路。
朱瑞曾经回忆说:“因我影响,我长兄及兄弟辈侄十余均参加党。”1948年9月8日,朱瑞已经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兼炮校校长,在戎马倥惚之际写信给母亲和哥哥,仍不忘叮嘱说:“各子侄辈,仍希统统推动他们出来参加革命工作或学习,才不致落到时代后边,甚至做对人民不利的事情。此事请哥哥多负责领导他们。”在朱瑞的影响和要求下,他的亲朋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即有多人参加革命。朱瑞的外甥女陈爱华曾回忆,全民族抗战开始后,朱瑞常和在家乡做地下工作的三舅、四舅联系,宣传革命思想,发动群众,扩大革命力量。陈爱华聆听舅舅们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道理,受到革命思想的教育,产生了投身革命的愿望。当时她和几位表姐妹商量一起到山东找舅舅朱瑞,但因敌人封锁十分严密,尤其对青年学生倍加防范,几次都未能成行。这时,陇海南进支队叶道友等人到宿迁县埠子镇宣传抗日、建立抗日民主政府。陈爱华找到叶枫,参加了八路军宣传队,在埠子镇宣传抗日救国,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之后,陈爱华动员弟弟陈耀华和陈斯球、郭宝山等人参加了八路军。1939年11月,陈爱华和6个表姐妹在两个舅舅护送下,冒着危险到皖东北参加了八路军部队。全民族抗战时,朱瑞兄长朱珮及兄弟侄辈几十人参加革命工作,朱珮曾任淮北行署泗宿县的仓库主任。他们在朱瑞带领下,为全民族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三、朱瑞对家乡深怀感情,十分信任宿迁抗日根据地。这从他安排妻子潘彩琴到新四军第四师师部即可见一斑。1941年11月,朱瑞的第一位妻子、山东省妇女联合会常委陈若克在日军大“扫荡”中被捕,英勇就义。1942年10月,朱瑞和潘彩琴结婚。1943年中秋前夕,党中央指示朱瑞去延安学习,参加党的七大筹备工作。此时,潘彩琴怀有身孕,即将临产,无法随朱瑞赶赴延安。对如何安置好潘彩琴,朱瑞经过思虑,决定把她送到一个“安全地方”,这就是淮北根据地中心区、新四军第四师师部驻地泗洪县大王庄,托付给红军时期的老战友、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朱瑞前往延安时,潘彩琴也就前往宿迁,来到了位于洪泽湖西畔的新四军第四师驻地。他们的女儿朱淮北在此诞生。由此,潘彩琴也从八路军战士成为新四军战士,带着女儿淮北在在新四军部队中战斗生活。直至1945年12月,潘彩琴母女才离开淮北解放区,离开新四军部队,前往东北与朱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