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笔者在某论坛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姓陈的皇帝?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显然有点孤陋寡闻,陈武帝陈霸先,不正是当了皇帝的陈家人吗?
不得不说,南朝陈霸先的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一定请了高人。陈霸先这个名字里的“霸先”二字,似乎在预言他处处争雄不肯屈居人后的一生。
故事的开端,发生于南梁末期。
武帝萧衍的前半辈子,是个杀伐果决的阿修罗,可他后半辈子就像改邪归正了一样,竟皈依佛门吃斋茹素,还请了达摩这位佛学大师当老师。正当萧衍忙于洗净身上的罪孽时,南梁的克星在某个荒僻的小村落悄然降世。
与那些一出生就显得不平凡的开国皇帝们不同,陈霸先的童年十分平庸。家里穷得就剩一张床四面墙,每天除了帮爹娘种地就是放羊。因为没有丰富的夜生活,所以陈霸先得以将大部分多余的精力放在读书习武上。
小陈虽然穷得底掉,但贫穷亦赋予他一身宝贵品质。他经常照顾同村的孤寡老人,也会在邻居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因为当时天下大乱,所以不少壮丁都被召入军队为国争光去了,年纪轻轻的小陈被乡亲们推举为里司,成了一村之长。
正赶上萧衍的侄子萧映来到小陈管理的村子查访,会做人的陈霸先搞了点当地的土特产孝敬特派员。一来二去,两人变得熟稔起来,萧映觉得这小伙子不错,对身边的亲信说道:“此人方将远大。”小伙子将来必成大器,跟我混吧。
就这样,陈霸先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次晋升的机会,来到金陵成了一名管理油库的公职人员。人穷困潦倒的时候,最好学点本事充实自己。当然,有了本事以后,还得靠贵人的提拔,要么为何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呢?
第一个把宝压在陈霸先身上的伯乐,就是萧映。
有了他的资助,农村小伙陈霸先得以见识到了花花世界,获得了在城里打拼的机会。这份恩情,家徒四壁的陈霸先自然无以为报。所以,陈霸先耿直地说道:“萧公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以后你就是我大哥,叫我揍谁我揍谁,绝不含糊!”
见陈霸先如此耿直,又懂点拳脚,萧映在调任刺史时将他带在身边,给了他参军的职务。虽说寥寥数语介绍了陈霸先投身行伍的过程,但此时的陈霸先已经完成了从农村小伙到老油条的转型。如果不是北越李贲造反,估计陈霸先这辈子都只是个跟着萧映屁股后头打转的小跟班。梁武帝派卢子雄率兵平叛,结果官兵被反贼揍得鼻青脸肿,大败而归。
战场上瞬息万变,谁能轻言胜负?是以胜败乃兵家常事。然而,在梁武帝看来这场失败太过反常。自己花光了国库里的底子,修建了四百多座庙,还曾从大臣那里骗来不少香火钱孝敬佛祖。都已经做到这份上了,就算南梁称不上“佛国”,起码能得到佛陀的庇护,怎会失败呢?所以,肯定是卢子雄这小子吃里扒外,推出去斩了!
兢兢业业的卢将军,被叛军打得灰头土脸,回到家里还被萧衍给杀了。卢的旧部见到老上级遭到了如此不人道的对待,纷纷投入李贲麾下,真的变成了吃里扒外的反贼。一群人骂骂咧咧地打到广州城外,打算推翻南梁为卢将军报仇雪恨。
广州是谁的地盘?
萧映。
眼看反贼打上家门,萧映急得火上眉梢,立马给陈霸先写了封信:“老弟,哥被揍了,速速驰援!”
萧映急得火上房,可陈霸先心里乐开了花。
有什么比战争更能证明自己的东西呢?于是乎,陈霸先带着手底下的弟兄,星夜兼程来到广州,不但瓦解了围城的危机,还将一众罪魁祸首全部俘虏。一场战争,让陈霸先的知名度飙升,萧衍相中了既勇猛又忠诚的陈霸先,打算委以重任。
在此期间,萧映病故了。他的离世,让陈霸先悲痛了好一阵子。如果没有这样一位好大哥,可能陈霸先还活在那个鸟不拉屎的小村子里,当他的井底之蛙。既然萧映已死,陈霸先便投入萧衍麾下继续卖命。陈霸先接替了卢子雄的位置,领兵讨伐李贲。
战争持续了三年,陈霸先靠着与生俱来的军事天赋,击败了李贲,收复失地。一时之间,世人皆知一颗将星在南梁冉冉升起。
萧衍的前半生风光无限,哪知他晚年竟成了没牙的狮子。身居高位的萧衍,这么多年来得罪了不少人。此时若他收起爪牙,开始吃斋念佛,仇敌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侯景带着人马造反,通过兵变顺利俘虏了萧衍,将他软禁在台城。人们在台城里看到一个八十六岁的小老头,没人想到这就是曾威震天下的武帝萧衍。
萧衍被饿死了,陈霸先的时代即将到来。
对于陈霸先而言,萧家人给了他机会与荣耀。如果没有萧映和萧衍,自己恐怕仍是个乡野村夫。现在的陈霸先,已贵为手握重兵的权臣,他一跺脚整个南朝颤三颤。有了实力的陈霸先,于情于理都不会放过杀了自己恩人的侯景。
陈霸先扶持了萧衍的七儿子,是为梁元帝。随后,陈霸先带着人马义无反顾地杀向侯景,打算给恩人讨个公道。在他与另一支由王僧辩率领的官兵汇合时,王僧辩的军队已耗尽军粮,马上就要到了人吃人的程度了。陈霸先非常慷慨,立马拨出军粮让王僧辩的人马吃了个饱。
紧接着,两路人马合为一路,以压倒性胜利战胜了侯景。
这一时期的南梁正值多事之秋,没过多久西魏的人马就开进南梁首都,干掉了刚上台不久的梁元帝。萧衍与萧映死后,南梁宗室就只剩一些“晚辈”。所以,陈霸先对他们失去了原有的尊敬。若不是看在萧衍的面子上,以他的势力根本无需再管南梁宗室的家事。
在拥立新君的过程中,陈霸先与老朋友王僧辩起了争执。显然,事关皇权,这对昔日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表面兄弟,终于翻了脸。毫无疑问,王僧辩成了陈霸先立威的垫脚石,他的死成就了陈霸先在南朝举足轻重的地位。
连陈霸先自己都没发觉,他对南梁皇帝的态度,已经从“报恩”逐渐变成了“控制”。对于他来说,如今刚上台的小皇帝就像个传话筒一样,他才是真正的南梁皇帝。
如今的天下大势,已基本定型,没人是陈霸先的对手。
王僧辩的旧部下集结在一起,被陈霸先轻而易举地拾掇了;北齐趁机兴兵来讨,陈霸先在解决了内乱后深入北齐,烧光了北齐的经济核心——几千艘商用船。
萧勃在广州谋反,陈霸先笑了,自不量力,知道广州是谁的发迹之地吗?结果不出一个月,陈霸先就解决了萧勃的叛军。没过多久,王琳又集结了十万人马,打算找陈霸先较量一番。陈霸先干脆借着这一契机,向天下人发布公告:有胆子一块来,老子一并拾掇!
经此一役,王琳的十万人马被抹去了几个零,一支正规军被打成了土匪流寇。
“征伐有所自出,政刑不由于己”,陈霸先所进行的一系列征伐,都没经过当朝天子萧方智的同意。陈霸先在战场上越是无敌,萧方智就越是心惊肉跳。萧方智的心态,估计和汉末献帝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陈霸先并不是曹操,他可没有什么顾虑。所以,在某个静谧的晚上,陈霸先坐到了萧方智的身旁:“龙椅舒服吗?”“要不您坐坐?”第二天一大早,陈霸先一屁股坐在龙椅上,打发萧方智去江阴当王爷了。过了一段时间,或许是考虑到江阴王萧方智思念已故的萧衍,于是陈霸先便送他去见先帝了。
有时候,人在做,天在看。
陈霸先从最初的善良小伙,到中年时的忠臣良将,再到晚年的窃国贼,其中的转变固然有其个人因素,但周围环境的影响亦是不容忽视的。他所处的年代,礼教废弛,没人拿“正统”二字当回事,也没人管王朝是否“君权神授”,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
公元559年,陈霸先与世长辞。公元589年,陈霸先三十年忌辰,他所开创的南陈被杨广所灭。一支人马来到陈霸先的陵墓处,众人合力开棺,将陈霸先的遗骨拉出来鞭尸,焚烧殆尽后挫骨扬灰!
这群人是谁?为什么针对陈霸先?
原来,他们就是王僧辩旧日臣属的后人,这次来找陈霸先的麻烦,就是为了翻几十年前的旧账。
陈霸先的人生,与曹操颇为类似,难怪他们都有武帝的名头。或许,把陈霸先放在其他朝代,他亦能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
可惜,他生在了南朝。
参考资料:
【《陈书·高祖本纪》、《南史·陈本纪》】
南朝第一英主 ,还轮不到陈霸先,南朝第一雄主,刘裕还没有说话,陈霸先在刘裕面前洗洗睡吧!
南朝只有一个武帝,六味帝皇完刘裕。
南燕,后秦这种国家和东晋真不是一个级别的。陈霸先在南朝里的地位在历代史学界都是和刘裕同级,然而在演义结果论史观的网友眼中只有刘裕。这是很可悲的,说明对南朝真的了解很少,典型的南朝只知道一个刘裕就出来叫了。
陈霸先对江南华夏汉文明的存续是有贡献的,这是历史公认的!从这个角度他比刘裕强,尽管他在军事,政治各方面都不如刘。
他让汉文明多延续了几十年,才过渡给隋这个汉族政权。而不是亡于侯景之乱,或者被北齐北魏这样的鲜卑政权灭亡。
如果不是陈霸先操蛋的杀了王憎辩,南朝不至于这么弱鸡。
乱世出英雄。可惜南朝大好局面已经在晚期梁武帝侯景之乱后败光。大片领土被夺,政权不稳内部自相残杀。陈霸先再猛也挽回不了败局。南朝被灭只是时间问题。
猛个几把 从东晋开始整个南朝最弱的地盘最小的就是陈 几乎没有北伐的能力 北方统一陈就是等死
刘裕,陈霸先都是发家太晚,死得太早,不过刘裕应该要厉害一点
陈霸先太急于称帝了 他死的时候就只有江东地盘 也就是和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有作为 论地位跟刘裕 刘义隆 萧赜 萧衍都没得比 也不知道为啥吹的这么厉害 刘裕不多说 后三位面对的都是上升期巅峰期的北魏啊!
还可以吧,毕竟他打败宇宙大将军[笑着哭]
不是刘裕吗?
春华已逝
刘裕
陈霸先是吴兴人也就是今天宜兴人。
都被人挫骨扬灰了。。
猛能猛过刘裕?差不多得了。不是人家才活了那么点应该是能统一的,陈霸先,哈哈[笑着哭]
把刘裕放那里去了
“气吞万里如虎”说的是陈霸先?[呲牙笑]
刘裕一人追一千人打,谁有他猛
陈叔宝瓦岗起义
何为英?何为雄?你知道?
被人挫骨扬灰了
你咋知道的?泥牢坡说泥坝更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