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半年时间,就用8000元赚到了130多万,你敢想象有这么好的事情吗?
刚看到这条热搜的时候,反正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知道又是哪个博主的剧本”、“假新闻”之类的想法。
不过在我点进去仔细看了视频之后,发现这件事情应该是真实的,可信度很高,大致过程整理如下:
博主的昵称叫做“戚越的模拟人生”(下面简称戚越),是一名理想L9的车主,对车载冰箱的使用率很高,由于内部没有固定位置,导致放点东西就会在里面摇摇晃晃,让他很苦恼。
和大家一样,他首先就想到了去网上购买,却没有找到相关产品,最后花钱在理想官方买的杯架又很难用,于是戚越就想着不如自己做一个“车载冰箱杯架”。
经过大致计算,一个的成本算50元,理想官方卖的188元只有4个位置,他卖168元给10个位置,完全是降维打击,每个能赚到110元。
结合当时理想L9的月交付量在1万台左右,如果其中30%的人有需求,每个月就有3000个客户,一个月的利润就是33万元。
于是说干就干,立马找人设计产品、修改尺寸、对接工厂,最终以每个32元的成本做了出来,并在双11当天销售320单,一天就赚了4万多元。
不过后面因为竞争压力过大,导致销量急速下滑,虽然手中还有几千块的库存,仍旧被迫关闭了店铺。
最终历时大半年,通过杯架赚到了110万元,同时这期间还开发了另外一款产品:车载香薰棒,也赚到了20万元,总计130万元。
总的来说,看完后,我认为这件事情应该是真的,从有想法到项目结束,整个过程都能说得很清楚。
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用这么低的成本赚到了那么多的钱呢?我思考了一晚上,整理出了以下几点原因:
1、以小见大
其实车载冰箱杯架是一个很小的东西,大多数人应该和我一样,就算是觉得这个冰箱没有固定物品的东西,也不会太在意,最多就是去网上买一个,不好用只会嘴上抱怨几句。
而戚越通过自己对产品的体验感受,却敏锐地觉察到了背后存在的巨大商机。我们常说自己没有遇到好机会,其实好机会就在身边,只是我们不一定抓得住。
英国企业家理查德·布兰森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商机通常藏在细节中,忽略它们,你就会错失良机”。
雷军在创立小米时,也是发现了当时的消费者普遍认为“贵的东西才是好东西”,同时又在进行海淘寻求便宜产品,这就意味着消费者既在意品质好坏,又在乎价格高低。
因此小米从一开始就定下了高性价比的战略方向,先后推出了手机、手环等各种智能设备,甚至于现在已经有了小米汽车。
不论是戚越,还是雷军,最后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们初期对于市场中已存在问题的敏锐感知,以及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小细节中去挖掘用户痛点这种以小见大的能力。
2、敢想敢干
光知道有好机会没有用,想得再多不如行动一次,戚越就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
巴菲特说:“不敢想,就永远不会做;不敢做,就永远无法成功”。
大部分人在遇到这种不确定的机会时,都会犹豫不决,不确定能不能做,更不敢贸然开始,畏手畏脚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
而戚越想到后就敢大胆去干,也曾想过失败,但他觉得大不了就是做不成,亏掉花在设计费、3D打印这些方面的钱。
后面在不知道有没有人做,也不知道别人是否会先做出来的情况下,仍旧选择了投入8000块做模具,并且开启预售。
正是因为这种敢想敢干的性格,最终让他迈出了第一步,将事情做了起来。
3、兵贵神速
西晋陈寿在《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一书中首次写到“兵贵神速”这个词,主要指用兵之道最重要的是行动速度。
商场如战场,兵贵神速的道理同样适用,戚越从诞生做杯架的想法,到第一批产品出炉,前前后后大概只花了20天左右,并且早就已经开始预售。
这个速度就算是交给一个常年从事产品生产工作的人,估计也快不了多少。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戚越始终很在意速度,一直与时间赛跑、与对手赛跑。
找设计师的时候,一定要找同城的,这样才能当面沟通,及时对接问题,确认人选之后,立即前往设计师家中开始设计,并在当天晚上就做出来首版设计稿。
后面因为预售的问题,了解到设计师的电脑配置不足无法渲染产品图时,又立马去把人接到自己家中进行渲染工作。
渲染结束后,当天晚上就开始上架产品,并开启预售,等一切弄完早已过了凌晨12点。
但付出终会得到回报,等戚越第二天中午醒来,打开手机一看,已经卖出去30多单,销售额也突破了6000元,等到当天结束,扣出成本以外的净利润就达7000多元。
不禁让我想到常说的“市场红利”,市场红利不就是这样抢出来的吗?
4、先去做,再去学
如果让我去做一个车载冰箱杯架,我肯定很迷茫,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始,这也是大多数人在有好想法时难以执行的原因。
实际上戚越也不懂这些,产品设计不懂、样品制作不懂、工业生产更不懂,和我们一样完完全全是个做产品的小白。
甚至设计师都是临时在闲鱼上面花了100块找的兼职,生产工厂也是通过阿里巴巴一个一个问出来的。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行动不必等一切都搞懂,成功属于那些敢于实践的人”。
面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们往往都习惯了先做好准备,实际上大多数事情都需要先去做,做了才会有答案。
5、目标制定与预期回报
上面说的不论是敢想敢做,还是兵贵神速,要想靠意志力去鞭策自己前进是很难的,大概率还无法被实现,但我始终相信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方法论”。
戚越在整个项目体现出了异于常人的魄力、超强的执行力以及极高的办事效率等等,实际上这些都离不开最初的“目标制定”和“预期回报”。
从一开始他就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和先机,这样才能实现每个月卖3000个杯架,并带来30万元的预期回报。
平日里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去做某件事情,又或者不能高效的坚持下去,往往就是目标不够清晰,或者没有看见希望。
戚越在一开始就做出了清晰的商业规划和预期,心里很清楚这样做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回报,这就是预期回报的重要性。
试想,如果我告诉你做某件事情可能赚钱,赶紧去试试,你会去做吗?大概率是不会的,就算做了,也肯定不能高效地执行。
但如果我告诉你,去做某件事情,只要在20天内做好了就可以得到30万,是不是立马感觉打了鸡血,最终可能要不了20天,只需15天就能完成,这就是设立目标和预期回报的重要性。
后续为何频频失利?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有其背后原因的,所有事情的失败同样如此。
在视频后面,戚越分享到杯架和香薰棒都被迫关店,更重要的是在赚到130万后面的两年中,因为各种投资把前面赚的钱亏得一分不剩。
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一句话:“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而当下,我们所拥有的财富就是自己的江山。
很多人在这一生中,都会因为某些机会打下属于自己的江山,如当代的各位网红,但是真正守住的却没多少,这其中又有什么说法呢?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产品上线并引爆市场时,戚越也曾想过出现同类产品的可能性,因此去做了专利申请,但因为种种原因,实用性专利被拒绝,只下来了一个外观专利。
单一个外观专利对产品的保护力度是很小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只要别人在样式上稍微做出一点调整修改就不存在侵权问题。
戚越当时或许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又或者没有想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总归是没有将产品保护这件事做出个结果,这时候倒也没多大影响。
《论语·卫灵公》中写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该来的总会来,市面上开始出现类似产品,当第一款类似产品出现后,因为占据了先机的原因,并没有对戚越的销量产生多大的影响。
这也导致他错失了“产品保护”的第二次机会,后面又陆续出现多款同类产品,并且其中一款做得更好,好到他自己都换了一个别人的产品使用,而这也是生意没落的开始。
如果在一开始实用性专利被拒时,戚越能想着找一些其他方法来保护自己的产品,或许结果又会不一样。
当时因为缺乏竞争对手,对这方面不够重视其实也很正常,但当第一款同类产品出现时,就应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既然别人在想着优化你的产品,那为什么自己不能优化自己的产品呢?如果先他人一步做出更好的产品,占据先机的戚越依旧会对这个领域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同样,人生也是如此,如果今天我们不想着让自己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将来就一定会沦为被他人摆布的棋子。
2、缺乏用户反馈
当我们无法限制他人仿制自身产品时,就只能想办法把用户留住,而留住用户最好的办法就是“贴合用户需求”,产品越是贴合用户需求,用户的粘性就越高。
想要知道用户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获取用户反馈,用户用了感受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用户本身最清楚。
比尔·盖茨就曾对此表达出深刻的理解:“商业成功的秘诀在于了解和满足顾客的需求”。
虽然戚越本身就是用户中的一员,但个体的使用感受存在很大偏差,不具备参考性,所以需要找到更多的用户寻求意见。
当足够数量的用户对某一产品进行长期的、持续的反馈使用体验后,一定会为该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带来更多的灵感和优化方向。
如果能始终保持走在用户需求的最前沿,那么产品力就会成为产品本身最好的保护伞。
基于用户需求之上,实际上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帮助长期发展的方法:“品牌化”。
在产品爆火后立即打造自主品牌,实现品牌化运作,为产品打上你独有的标签,便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产品的原创性。
例如:NIKE爆火的空军一号系列,同样是一双鞋子,所有的厂家都可以做类似的鞋,但为什么只有NIKE那么被追捧呢?
就是因为品牌,消费者都觉得只有NIKE的才是原创,才是正品。
实际上回过头来看,对品牌的认可同样是用户需求的一种,品牌在某种层面上给予了用户安全感和荣誉感,让用户购买该产品时,只会考虑这一个品牌。
3、赚快钱的机会主义思维
不论是杯架还是香薰棒,两个项目都属于暴利项目,以杯架为例:售价168元/个,后期成本仅需32元/个,利润136元/个,利润率达到了80%。
正是因为这两次超高利润回报项目的成功,导致戚越陷入了一种赚钱很容易的错觉,在后续的两年中,一直遵循着“机会主义”的赚钱逻辑。
《稀缺》的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在书中提出“管窥效应”,意思是指当我们的注意力被某件事情全部吸引过去后,就像从一根管子里面看世界,会忽略更多的外界信息。
在后面两年中,戚越总想着去找那些超低投入、超高回报的项目,加上赚了很多钱,以前只能接受8千元的投入成本,现在可以接受8万元、80万元的投入成本,心想着反正最后会10倍、100倍的赚回来,却忽视了项目的风险程度。
乔治·华盛顿曾说过:“机会主义者永远无法创造持久的成功,他们所追求的只是眼前的利益”。
我们经常感叹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被吹上天。却没有人去思考风停了之后,被吹上天的猪应该如何落地,做自由落体运动吗?
那必然会被摔的粉身碎骨,所以要想真正赚到钱就不能只做“机会主义者”,脚踏实地的做好能力储备和自我成长,长出一对强有力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4、认知与财富不匹配
一个人这一辈子赚到的所有钱,都是他的认知在这个世界的变现。我们永远无法赚取到自己认知以外的财富,同时也无法留着认知以外的财富。
查尔斯·达尔文在描述财富与认知的关系时这样说道:“财富若超出了一个人的认知界限,它将如同水中沙子,最终从指缝中流失”。
戚越因为两个好项目,在半年多时间内就赚到了130万,这是很多人花10年都赚不到的钱,如此快速的财富增长速度与自身的认知提升拉开了很大距离。
在拥有这笔钱之后,实际上他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来妥善处理这笔巨款,更不懂得如何做好财务规划。
但是这个世界不会等着你慢慢提升自我,只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收割你手中的财富,并为你丢下一包理财经验,这就是拿钱买教训。
所以在我们没有钱的时候,或许不需要那么着急的去赚到多少多少巨额财富,将自己的认知提升到足够高的水平以后,财富自然会到来,这时候也才具备守江山的能力。
说在最后尽管戚越前几年的创业过程中经历了大起大落,但这并非坏事,在往后的生活中,都将化作金盔铁甲,为以后的创业之路提供更好的保护。
同时,戚越敢于尝试、永不言弃的心态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在自媒体平台所发的视频也能看出他正在进军自媒体领域,开启新的创业征程,并且目前已经初具雏形。
希望戚越早日东山再起,也祝愿各位读者在生活中越挫越勇、一往无前!
终身耕耘个人成长领域,关注我,带你走向更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