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到底有多厉害?他若不死朱棣不敢篡位,明朝历史差点被他改写

蔡妹 2025-02-21 16:58:18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一生有件事让他极为伤心。那就是在他还没有驾崩的时候,他的长子朱标竟然先他一步,早早地就离开了人世。

朱元璋对长子朱标极为器重,那可是将他当作继承人来悉心培养的呢,这一培养就长达30多年之久哦。

人们常常会设想这样一个问题:倘若朱标没有英年早逝,而是成功地继承了皇位,那么大明王朝的历史走向是否就会截然不同,从而开启另一段全然不同的历史篇章呢?毕竟朱标在诸多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所以不禁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猜测和遐想呢。

仁厚温和的朱标

在后人看来,提到朱元璋,往往就会联想到像“残暴”“暴君”这样的一些代名词呢。不过呢,大家得知道,他当时所做的种种行为,实际上都是从维护自己辛苦打下的那片江山的角度去考虑的哦。他历经艰难险阻才建立起大明王朝,所以在治理过程中采取的一些举措,虽然在后人眼中可能显得有些严苛甚至被解读成“残暴”,但出发点主要还是为了能让江山稳固,让王朝可以长治久安。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不管换成谁,在那种情况下恐怕都会做这样的考虑呢。为啥这么说呢?主要是因为朱允炆这个人,他真的是很难担当起重大的职责。就他那样的情况,要想局面能有所发展,能更好地掌控局势,那就必须得把那些权臣们给铲除了,不然的话,很多事情都没法按照理想的方向去推进呢。

朱元璋在对待开国大臣这件事上,确实表现得有些残忍了。不过呢,当面对自己的家人时,他可就完全不是那样的做派啦。特别是对于他的结发妻子马皇后,朱元璋向来都是以温柔的态度去对待她的,和对待大臣们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呢。

当朱元璋的事业才刚刚有了一些起色、取得了一定成就的时候,身为大元帅的郭子兴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把自己的义女马氏许配给朱元璋。

朱元璋与马皇后成婚之后,那日子过得可是相当恩爱呢。马皇后为人温柔又贤淑,这般性情可把朱元璋给满意得不行。就因为这样,打从结婚以后,他们俩在相处的时候始终都是相互敬重,如同对待宾客一般有礼有节,感情好得很呐。

没过多久,朱元璋与他的妻子马皇后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儿子,这个儿子便是朱标。

朱元璋和爱人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这对于朱元璋而言,那可真是视若珍宝,宠爱得不得了。而且呢,朱元璋这人很有长远眼光,他心里琢磨着为日后做打算呢,所以特别早就着手对这个儿子朱标展开培养啦。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元末的大学士宋濂吧,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心中有值得自己快乐的事,就不会去在意吃的穿的这些物质享受比不上别人啦。宋濂就是秉持着这样一种心态的人呢,他的故事也一直流传了下来,让我们能从中有所感悟。

想必很多朋友都有学过这样一句话,它在《送东阳马生序》里可是相当出名的呢。

宋濂这人呐,可是一位极为仁厚的老师呢。他在教导学生等诸多方面,都展现出了自身的仁厚特质。而且,他对朱标的影响可不小,尤其是在性格塑造这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朱标的性格在其影响下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呢。

大家都晓得,朱标这个人呢,品性上是非常宽厚仁慈的。他能有这样的品性,一方面和宋濂有很大的关联哦。宋濂对他的影响可不小呢,在其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也很重要呢,那就是朱标是家中的老大。这老大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他养成了宽厚仁慈的性格特点呢。

不知道大家留意到没有,现在存在着这样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呢。就是通常在一个家庭里,排行老大的那个孩子,脾气往往是特别好的哦,并且呢,大多也比较安静,还特别听话呢。

然而老二的情况可就大不相同啦。老二,通常是那种调皮捣蛋的性子呢,老是闲不住,到处去招惹是非,惹出一堆事儿来。这和老大的性格相比,简直就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类型哦。

在正常的情形之下,朱标要是能够顺顺利利地长大成人,那么他十有八九会成为一位极为仁厚的兄长呢。

要知道,朱标有着十分温和的性格呢。就是因为他这样温和的性情,使得朱元璋对这个儿子,是越发地喜爱起来啦。

在朱元璋成功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便径直把朱标册立为太子啦。这一举措呢,其实完全是在人们正常的预料范围之内的事儿,并没有什么值得大家去议论纷纷的地方哦。

在古代,一直遵循的是“立嫡立长”这样的规矩呢。就拿朱元璋来说吧,按照常理,如果他不把朱标立为太子的话,那可就要引发大臣们纷纷议论啦。毕竟在当时那种传统的继承制度下,大家心里都有个既定的标准,要是不按这个来,大臣们肯定会觉得不太对劲,从而七嘴八舌地议论个不停。

在之前的那段时间,朱元璋确实已经着手对朱标进行培养了。不过呢,那时候和朱标成为太子之后的情况可不一样哦。在成为太子之前,朱标所处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没那么正统呢,毕竟太子之位有着特殊的正统性嘛。所以呢,就把朱标在成为太子之前的那些日子暂且不算在内啦。

在朱元璋成功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便正式开启了对朱标的悉心培养之路。这时候,他心里的目标已然十分清晰明确了,那就是要将朱标当作未来继承皇位的下一任皇帝来着力培养呢。

就当下的情形来看,其他那些皇子呢,都已经把自己心里那份野心给收起来藏到肚子里啦。为啥会这样呢?主要是大哥朱标太受宠啦,不仅如此,他还特别聪明又十分能干呢。就朱标这样的条件,那将来肯定会是一位备受大家欢迎的仁君。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的皇子根本就找不到什么机会去争一争那个位子啦,只能把野心先放一边咯。

朱棣等人和朱标乃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在他们之间的关系里,朱标对朱棣等人那可真是极为亲密,毫无隔阂,彼此相处得十分融洽呢。

在朱元璋小时候,他的那些弟弟们可调皮捣蛋啦,老是惹出各种各样的事儿来。这时候呢,朱元璋就会去教育他们,想着得让弟弟们懂点规矩。而朱标看到这样的情形后呢,就赶忙把弟弟们都护在自己的身后,好像在跟朱元璋说别太严厉啦,要护着弟弟们呢。

朱标这个人啊,不管那些孩子是不是马皇后所生的,他向来都是一视同仁,对他们都特别好呢。对待弟弟也好,妹妹也罢,他可从来都不会有什么偏心的情况出现。

在那时,朱元璋的孩子们无一例外地都对他们的这位老大哥怀有深深的敬意。要知道,这位老大哥在他们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呢,孩子们都发自内心地敬重他,把他当作很重要的人看待。

不少人都觉得,朱标对待自己的兄弟们那可真是非常好,照理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的皇子们应该不会产生想要取代朱标位置的念头才对呢。然而,蓝玉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蓝玉曾对朱标讲过这样一番话,他说道:“太子殿下,您可得留意一下燕王朱棣呢。我在观察他的过程中发现,这人有着不小的野心啊。您瞧他平日里的一举一动,那行事风格跟皇帝陛下都极为相似。就凭这些迹象,我心里就琢磨着,他迟早是会有谋反举动的。所以呢,太子您对此可一定要多上点心,千万得注意着点儿啊。”

朱标听完相关的事情之后,脸上带着笑容开口说道:“我那四弟,平日里对我可是极为敬重的呢。就凭他对我的这份敬重之情,我打心底里相信,他是绝对不会去做出像刚刚所说的那样的事情来的。”

朱棣不会反的理由

人们常常会说起这样一句话:“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意思就是啊,在历史的长河当中,那些身处帝王之家的人,往往表现得极为无情呢。帝王家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尊贵无比的地位,可也正因为这些,使得亲情、爱情等在很多时候都变得很脆弱,各种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事情不断发生,亲情被权力欲望所淹没,展现出的似乎多是无情的一面。

在朱标看来,亲情和友情在他心里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呢。对于朱棣会不会谋反这件事,他觉得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的。那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大家知道吗,朱标这个人呐,性格是非常温和且仁慈的。从他对待自己兄弟的那份感情来分析,他在很大的可能性上是不会去做削藩这件事的哦。

在那样的情况下,就算朱棣心里存在着谋反的念头,可他也是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去付诸行动的。因为各方面的情形安排得妥妥当当,把能堵住他借口的因素都考虑周全了,所以即便他真有那种逆反的想法,也只能干憋着,没办法名正言顺地去实施反的行为,毕竟没有一个正当的由头,他要是贸然行事,那在道义等诸多方面都是站不住脚的。

朱棣有没有当皇帝的野心这件事。其实呢,朱棣确实是有当皇帝的那份野心的哦。不过呢,大家要知道,朱标和朱元璋那关系可不一般呐,简直就像是同一个人似的呢。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朱标还活着也好,还是朱元璋还在世也罢,朱棣想要当上皇帝那可真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哇。

要知道,朱棣后来可是找了个借口就起兵造反了。但咱们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是朱标在世呢,朱标那可是有着相当出众的能力,而且个人威望也很高呢。就凭他的这些优势,面对一个藩王起兵反叛,难道还没办法将其消灭掉吗?很显然,要是朱棣在朱标还活着的时候就贸然起兵反叛的话,那可真就是自己往绝路上走,根本就没有胜算嘛,完全就是在自寻死路。

从诸多方面呈现出来的种种迹象去分析的话,朱棣有极大的可能性是不会选择谋反的。既然朱棣都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那么其他的皇子们,按照常理来讲,自然也是不会去走谋反这条路的。

朱标在成年之后便踏入了从政之路,自此开启了他在政治领域的生涯。从那时起一直到他因病离世,在这长达三十多年的漫长岁月当中,朱元璋对朱标那可是寄予了极为深切的期望,一直将诸多的期待都放在了朱标身上呢。

朱标有一点和朱元璋很不一样,那就是他不会像朱元璋那样去做滥杀无辜的事情。而且呢,在削藩这件事情上,朱标同样也是不会去做的。

大家知道吗?在朱标在世之时,他可是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成功救下了不少开国大臣呢。就拿他的恩师宋濂来说吧,宋濂便是朱标所救下的众多开国大臣中的一位。

在那个时候啊,发生了胡惟庸一案,这案子的影响可不小,居然还牵扯到了宋濂呢。朱元璋得知这个情况后,心里那叫一个生气,一气之下就起了要将宋濂处死的念头。不过呢,好在太子朱标和马皇后啊,他们心里着实舍不得宋濂就这么被处死,于是就苦苦地向朱元璋哀求,求他放过宋濂一马。朱元璋呢,在朱标和马皇后这般恳切的哀求之下,最后也只好无奈地放弃了处死宋濂的想法啦。

在这里要提到的是,除了宋濂之外,蓝玉也曾因为朱标而幸运地逃过一劫呢。当时的情况是,由于某些特定的缘由,蓝玉面临着可能遭遇危机的局面,不过好在和朱标有着一定的关联,凭借着这层关系或者相关的因素影响,最终使得蓝玉成功避开了那场可能降临到他头上的灾祸。

实际上呢,朱元璋心里对蓝玉起了杀念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不过呢,好在朱标一直在中间苦苦地劝说、劝解着朱元璋。也正是因为朱标的这份努力,朱元璋这才暂时没有对蓝玉下手呢。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朱标遭遇了不幸,过早地离世了。这之后呢,朱元璋就又把以前的那些旧账重新给翻了出来。蓝玉原本以为能躲过一劫,在之前算是暂时逃过了一些危机,可没想到,终究还是没能完全避开,最后还是没能逃脱厄运,终究是躲过了初一,却没躲过初二。

有不少人都持有这样的看法,他们觉得要是朱标最后能够顺利地登上皇位的话,那他肯定会成为一位极为温和且满怀仁爱的皇帝。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一位皇帝在位,必然会处处为百姓着想,施行诸多有利于百姓的政策,关爱子民,让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如此一来,那可真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人民之福啦,百姓们能在这样一位皇帝的统治下,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呢。

实际情形和所说的基本相差无几,朱标的仁慈那可不是装模作样装出来的呢,完全是打从一出生就带有的特质,当然啦,这其中也少不了宋濂等那些秉持仁爱理念的老师对他悉心教导的功劳。

要是他能够成功地获取到更高的地位,那最起码明朝在开国时候的那些大臣们,就不会有那么多都丢掉性命啦。就好比蓝玉这一类的大臣呢,也就不至于落得那样悲惨的结局咯。

咱们来说说朱棣啊,如果真的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也就是有这么一位皇帝,就像朱棣实际所处的那种状况一样的话,那他,这辈子就只会安安分分地当他的燕王了,就一直会是那个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燕王形象,不会有后面那些我们所熟知的其他经历啦。

要知道,历史往往就是这般模样,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不确定性呢。就拿朱棣来说吧,恐怕在一开始的时候,他自己压根儿都没敢去设想,有朝一日居然能够瞅见当上皇帝的那份希望。可谁能想到呢,最终他不但看到了这样的希望,而且还真的成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可真是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奇妙与无常。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情况,也就是所谓的“时也、运也、命也”。意思就是说呢,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发展、经历以及所遭遇的种种事情,往往和时机、运气还有命运这些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呢。时机对了,可能做事就会顺遂一些;运气好了,说不定就能碰上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事;而命运呢,似乎也在冥冥之中起着某种作用,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总之,就是这么一种被大家常常提及的说法啦。

最终,朱元璋做出了一个举动,那就是追封朱标为“孝康皇帝”。从这一行为当中,能够非常明显地感受到朱元璋内心满溢着的惋惜之情呢。他对朱标,想必是有着诸多的遗憾与不舍,所以才会通过追封这样的方式来表达那份难以言表的情感。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