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全球芯片市场中,美芯拥有着极高的话语权,无论是电脑、手机,还是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都有着美芯的影子,全球芯片市场近一半的销售额都被美芯巨头企业拿走了。
只不过美国为了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进行了严格的芯片限制规则,虽然令中国半导体元气大伤,不过也令包括中企在内的很多半导体企业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开始想方设法地摆脱对美芯的依赖。
不久前,有消息称三星今年要引入10台EUV光刻机,而中芯国际也突然宣布要提高资本开支,对此便有外媒表示:事情被闹大了,美芯还能卖得动吗?
美国芯片规则的反噬
作为半导体的发源地,美国在半导体行业中的实力自然毋庸置疑,其拥有的技术优势和产业链优势几乎影响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及其相关产业。
不过美国习惯了科技霸权,当中国半导体的强势崛起严重威胁到美国在半导体行业中的地位时,美国便毫不犹豫地推出了芯片限制规则。
为了避免中企在芯片领域再做突破,美国多次修改芯片规则,切断了台积电,三星等芯片代工企业与华为的联系,迫使麒麟芯片停产,同时也严格限制本土的英伟达、AMD向中国出口高端GPU芯片,也禁止高通向华为提供5G芯片。
而且,美国还通过各种手段拉拢盟友,将日本、荷兰也拉拢到了限制阵营中,共同签订了所谓的“三方协议”,目的就是进一步限制先进半导体设备的对华出货。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任何一方可以独善其身。美国芯片规则所带来的反噬已经出现了,就连美企也无法置身事外。
一方面,在全球芯片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高通、英伟达等美芯巨头企业已经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局面,营收更是大幅度下滑,为了节省成本,很多美企甚至还出现了大规模的裁员风波。
另一方面,美国针对芯片限制规则的不断加码,也令其他国家的企业逐渐走上了自研的道路,国内的一些企业,如华为、中芯国际等也深刻意识到了依赖美芯的副作用,于是开始全面布局芯片领域,加大了芯片自主研发的力度,从而降低对美芯的依赖。
中芯国际已经行动,三星也不例外
除了美芯巨头企业之外,三星和中芯国际也都是全球半导体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其中三星已经掌握了5nm、3nm等高端制程芯片的量产工艺,几乎和台积电平分秋色。
而中芯国际持续布局成熟芯片市场,主打24nm、14nm成熟芯片工艺,去年已经斥资1700亿来建厂扩充产能,先后在上海、天津、北京、深圳等地建设了4座成熟芯片晶圆厂,一旦全面投入量产,预计月产能将达到34万颗左右,届时在成熟芯片方面足以满足国内大部分企业的芯片需求。
目前,这两个半导体企业都先后有了大动作,先是三星表示今年会引入10台EUV光刻机,加大在先进工艺制程方面的投入。而中芯国际也宣布将会提高资本开支,将今年的资本开支定在了456亿元,中芯国际的布局将会提高中国芯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完成芯片自给率达到70%的目标。
美芯还卖得动吗?
很明显,三星和中芯国际的大动作,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摆脱对美国芯片的依赖。于是有外媒表示:事情被闹大了。那么,美芯还能卖得动吗?
虽然短时间内来看,美国芯片仍旧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毕竟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等美芯巨头企业的实力摆在那儿,其影响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消除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逐渐完成自主芯片的研发,完善芯片产业链,突破美国的技术封锁之后,美芯想要卖出去,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比如华为不久前突然发布的Mate60Pro,其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已经正式该芯片并没有发现美国技术的存在,这也就意味着国内已经拥有了量产7nm芯片的能力。
可以预见,国产芯的崛起已经势不可当,美国一味的打压和封锁反而起到了反作用,随着中芯国际、华为等中国优秀科技企业的持续发力,彻底摆脱对美芯的依赖也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