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一头野猪奖励2500元,多地捕猎队赔本,效果怎么样?

张勋评社会 2023-01-08 02:08:09

我国是生态多样性大国,拥有脊椎动物6200多种,兽类约500种,生物资源十分丰富。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部分野生动物种群增长迅速,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野猪就是其中的典型。

为控制野猪,各地政府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不惜“重金”悬赏,每头的价格最高达到数千元。这不,陕西省渭南市林业局日前就发布了一份悬赏公告,决定发动当地群众猎捕野猪,每头奖励2500元,但要求猎捕过程做到“依法依规”。

怎么才算依法依规?根据公告,合格的狩猎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狩猎团队要办理专业的猎捕许可证,每个成员都要缴纳人身意外险。其次,猎捕野猪不能用猎枪,也不能用毒饵诱捕,可供选择的方式只有猎犬猎捕。

这下可难倒了网友们:与野猪肉搏风险很高,狩猎队员很容易受伤,2500元可能还不够赔医药费。总而言之,这个赏金不好赚!

我国多地悬赏猎捕野猪,人猪冲突并非始于今日

作为自然生态链中常见的哺乳动物,野猪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该物种具有不良的觅食习性,这也是人和野猪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野猪是典型的杂食性动物,尤其喜食各类农作物,直接影响粮食收成,严重时还可能导致颗粒无收。

不仅如此,野猪还非常善于糟蹋田地,被蹂躏的庄稼可能是吃掉的几倍到十几倍。国内外还真有团队做过专项调查,结果发现:因为野猪取食造成的农作物损失仅占5%~10%,另外90%~95%的损失都是因为猪群的啃咬、翻动、践踏所致。

野猪的另一个危害是可能对人类和家畜造成伤害。野猪生性胆小,但伤害人类的事件也偶有发生,例如:2021年9月,一头体型硕大的成年野猪闯入湖北恩施州一村庄,将一名中年男子扑倒在地,导致男子浑身是血,严重受伤;同年11月,一头野猪闯入江苏淮安某水务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当场被掀翻在地,右腿被撞骨折。此类新闻还有很多,说明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对于野猪的“为非作歹”,各地不得已颁布了防控野猪的政策,而陕西省渭南市只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人和野猪的矛盾并非始于今日,部分地区已有多年历史。早在2015年9月,荆楚网就发布了一则题为“十堰郧阳野猪疯狂抢粮,警方3天共击毙14头”的新闻,公职人员出面解决野猪在当时还是新鲜事,但没想到“人猪大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近几年,控捕野猪的新闻层出不穷,频率上有增多的趋势,仅2021年秋季就发生了两起。先是安徽金寨县主动制定抓捕方案,组建狩猎队实施猎捕,政府按10元一斤的价格收购。而后四川通江也加入其中,对外邀请职业的狩猎团队,计划猎捕750头野猪,每头一次性奖励2000元。

悬赏猎捕野猪,效果究竟怎么样?

奇怪的是,尽管各地专门配备人手控制野猪的数量,但整体效果却不尽人意。先以湖北十堰为例,当地警方在短短3天内击毙14头野猪,这一辉煌的战绩令不少网友感到惊讶,但和当地野猪的总数相比,14头几乎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数量。

自2000年以来,湖北省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南等山区的野猪数量急剧增多,仅十堰市的种群规模就达到了6万头以上,按照10%的比例控制,每年至少要猎捕6000头野猪才能稳定生态平衡。很显然,3天14头的战果无异于杯水车薪。

要强调的是,这一成绩还是当地集中研讨会战、配备枪支的结果,如果采用常规的肉搏方式,效果将远远低于预期。在展开试点的省市(县)中,河南信阳、江西婺源、浙江宁波、湖南石门等地都出台了控制野猪的政策,结果都收获寥寥。

比较典型的例子还有四川通江。根据《通江县野猪危害防控点工作方案》,野猪的控制方案也是相当节制,要求不得采取对其他野生动物有威胁的方法,这意味着禁止使用毒饵诱捕、挖掘陷阱、放置捕兽夹等方式。这样一来,野猪就在人猪博弈中占据了上风,被束缚住手脚的狩猎队开始败下阵来。

2021年,通江县狩猎队最终出动了4名猎人,7条猎犬,还授权配备了四支猎枪,结果用了两天时间才猎杀了8头野猪。按照4头/天的猎捕效率计算,通江县划定的750头野猪配额需要188天才能圆满达标!更可惜的是,有两条猎犬在搏斗中牺牲,其中一条还是从国外引入的名贵犬种,市场价高达60000元,狩猎队赔了个底朝天!

从捕猎效率不难看出,人为狩猎的方法整体上是治标不治本。另一方面,国家自1994年统一收缴了农村的自制土枪,民间狩猎被全面叫停;2000年野猪又被国家林业局列为了三有保护动物,严禁个人私自猎捕野猪,进一步增加了野猪的防控难度。

为防控野猪,中美黔驴技穷:野猪为何难以控制?

据估计,我国的野猪数量或已超过100万头,是名副其实的“野猪大国”。最近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美国也存在庞大的野猪储量,至少有35个州都有野猪的自然分布,种群数量约为650~900万头,每年的经济损失达15~25亿美元,美国农业部将这种现象称为“野猪炸弹”。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对付野猪目前还没有立竿见影的万全之策,这其中的原因不一而足。

首先,野猪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人为猎捕的速度比不上种群增速。据维基百科记载,野猪在每年的3~5月份进入繁殖高峰期,产仔数量取决于母猪的年龄和营养状况,一窝猪崽少则4~6头,多则10~12头。新生猪仔重约0.6~1公斤,哺乳期为2.5~3.5个月,只需1~2年就能发育成熟。

野猪的自然寿命也很长,在野外能达到10~14年,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一对野猪足以建立庞大的自然种群。如果放任不管,种群最终会达到过饱和状态。

其次,国内的野猪缺少天敌的制约。在生态系统中,虎豹豺狼熊等都是野猪的天敌,但受环境变化的影响,顶级捕食者的数量大不如前。以狼为例:据调查,一头成年狼每年能杀死50~80头野猪,但在我国,狼群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地区,人口的增多与流动导致大量野生动物失去栖息地,狼群受到食物链“上行作用”的影响,规模逐渐减少。虎豹熊等捕食者同样如此,不足以控制住百万规模的野猪。

最后,山林是野猪栖息的自然屏障,生态的改善有利于野猪的增多。自1970年代以来,我国愈加注重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森林覆盖率从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了2021年的24.02%,基本翻了一倍,森林总蓄积量增至194.93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50.32%,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提高了野猪的种群容纳量。

总之,“解铃还须系铃人”,控制野猪还是要重视生态系统的恢复,加强对肉食性动物的保护。当食肉动物的种群恢复后,捕食链才能健康运转,届时,“野猪之患”或许就能迎刃而解。

0 阅读:10

张勋评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