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国军一师在菏泽苦挡优势日军失败,城陷,师参谋长跳楼殉国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5-02-01 12:10:34

黄启东

黄启东,字霞鹤,又名礼常,1891出生,湖南省平江县三阳乡人。幼年入私塾,14岁时考入长沙陆军小学堂,继入武昌陆军中学堂。1911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1914年毕业后,入四川新军任职,历任巡阅官、参谋官等职。1924年出任湘军贺耀组师教导队教育长。

1927年,黄启东调任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上校大队长。1928年,应同乡同学李云杰(独立第二旅旅长)邀请,在其部任参谋长。

1930年随部参加中原大战,黄启东在曹庄一战中表现英勇。1931年,黄启东调任第二十三师(师长李云杰)参谋长。后随部参加对红军的历次“围剿”。1935年12月李云杰病逝后,李必蕃继任第二十三师师长,黄启东留任参谋长。1936 年1月,第二十三师转至河南休整。12月,西安事变后,随部开赴陕西驻防。   

1937年7月,抗战爆发。李必蕃、黄启东率部由陕西临潼出师抗日。7月底,日军占领平津后,其第十师团矶谷廉介及第十六师团中岛今朝吾部主力,分由津浦铁路东西两侧南下,企图略取沧县,打通沧石线,以完成其对河北平原之控制,再进图山东。

9月,第二十三师参加保卫沧州的战役,阻击日军南下。日军在飞机、大炮及装甲车的掩护下,向第二十三师阵地疯狂进攻。黄启东与李必蕃利用有利地形抗击日军,击退数倍于我之日军,胜利完成阻击任务。

沧州会战结束后,第二十三师移驻津浦、平汉、陇海各线,抵御日军南侵中原。   

1938年初,日军调集兵力十余万实行南北夹击,企图打通津浦线,侵占战略要地徐州。山东日军分三路南侵,其右路由济宁出兵商丘、柳河,企图切断陇海路。

2月,李必蕃、黄启东率全师移驻鲁西南定陶,旋驻防郓城、菏泽,修筑工事,防日军南侵。郓城、菏泽为鲁西南重镇,此处若失,中原危殆。李必蕃、黄启东以第六十八旅驻守郓城以北防线,第六十七旅守菏泽西北防线,师部位于菏、郓之间的皇姑庙。   

4月后,黄河北岸日军窥伺黄河防线,东路日军与济宁日军欲联合侧击郓城,西路日军屯兵待发。李必蕃、黄启东不断向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电告详情,并请求司令商震速派兵增援。

5月上旬,商震军团进驻归德一带,但为时已晚。日军土肥原第十四师团为掩护主力渡黄河,该师团酒井旅团由新乡转赴济宁,于5月9日在空军配合下,向郓城一线发兵强攻。

11日,日军陷郓城。李必蕃、黄启东计议收复郓城,令第六十八旅反攻郓城,由于实力不足,反攻未能奏效,于是改取守势,以两个旅分置菏泽左右两翼,决心固守。

但准备尚未就绪,鲁西日军已于13日发起攻击,日军第十四师团于濮县强渡黄河,以机械化部队攻陷菏泽北面的董口,企图从正面突破菏泽,截断陇海,侧击徐州,阻中国军队东援。第二十三师兵员极少,虽经广大官兵顽强奋战,但在日军飞机、大炮攻击下,沿河防线被日军突破,第二十三师余部被迫撤驻菏泽城内。   

菏泽古称曹州,自明、清以来,一直为州府所在地,是鲁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尤为重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一旦菏泽失守,日军即可发挥机械化部队的优势,长驱中原。

14日,日军兵临菏泽城下,集兵席卷城池。数架飞机临空助战,对城防狂轰滥炸,并以重炮轰开北城头道城门。日军蜂拥而进,情况紧急。李必蕃、黄启东率部与城门下日军展开白刃战,拼死抵御,终把日军逐出城门外。

而后,日军另取攻城目标,用迫击炮轰塌城西北角,大批日军涌入城内,菏泽遂陷敌手。日军进城后,沿街烧杀,奸淫掳掠。李必蕃、黄启东率领第二十三师剩余官兵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

黄启东见败局至此,无力挽回,遂跳楼殉国,时年47岁。   

李必蕃、黄启东二位将军为国捐躯后,菏泽人民将他们的遗体葬在县城东南门外护城河东岸。白色的墓丘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许多平民百姓为他们烧纸扫墓,深切悼念这两位血洒菏泽大地的抗日英雄。   

武汉、长沙、岳阳与平江各界人士分别举行隆重追悼李必蕃、黄启东大会。其中以5月29日武汉召开的追悼会最为隆重。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代表吴玉章、罗炳辉和武汉200多个团体1000余人参加了追悼会。邵力子主持了追悼会。

会场中央悬挂着蒋介石的挽联“转战徐淮早识精忠能报国,同舟风雨胸怀节烈信念悲”,横幅“成仁取义”。中共中央在武汉的机关报《新华日报》连续报道了李必蕃、黄启东殉国经过和其抗日事迹,并发表评论,悼念两位将军为国捐躯。蒋介石于其遗像上亲题:“生也雄,死亦烈,哀国殇,垂毋亟。”   

后国民政府追赠黄启东为陆军中将,明令褒扬抚恤,入祀忠烈祠。   

198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黄启东为抗日烈士。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