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之长春镇守使裴其勋

复杂历史简单说 2025-01-11 04:58:53

民国时期,张作霖是大名鼎鼎的“东北王”,而他在民国刚成立之初,手里只有一个师的部队,通过吞并了冯德麟的第二十八师,才彻底控制了奉天的军政大权,然后张作霖开始对黑龙江和吉林动手。

张作霖靠着日本人的支持,强行收编了许兰洲的部队,从而控制了黑龙江,接着张作霖买通北洋政府的段祺瑞,任命自己的亲家鲍贵卿为吉林督军,再策反了长春镇守使裴其勋,逼得吉林督军孟恩远只好宣布下野,最终张作霖控制了整个东北。

北洋军阀

裴其勋在清末时期,帮过袁世凯训练北洋新军,当时日本和沙俄都想武力插手东北,清政府派裴其勋跟着蔡锷率兵去往东北,一边和列强交涉,一边防止列强的入侵。民国成立后,裴其勋率兵平叛过蒙古的分裂势力,之后调往吉林,担任长春镇守使,成为吉林督军孟恩远的心腹。

后来张作霖准备夺取吉林的时候,裴其勋就背叛孟恩远,投奔到张作霖麾下,结果不久又被张作霖免去职务,此后就退出了军界。

1870年,裴其勋出生于河南光山,早年就读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在清军里面当教官。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军和日军在朝鲜作战,裴其勋跟随部队前往朝鲜,和日军交战多次,由于不少将领贪生怕死,导致清军一直打败仗,最终清军全部撤离朝鲜,裴其勋却在战斗中升为千总。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裴其勋担任清朝驻日本的军事武官,在日本的时候,使裴其勋思想有很大转变,相比于日本,清政府要改正的东西太多,因此裴其勋决定在日本的军事学校读书,学习先进的军事思想。

1897年,裴其勋回到国内,写了一本《留日考察军政报告书》,里面记载了他这两年在日本学习军事的一些感受,日本部队和清朝的部队有什么不同,因此裴其勋受到重视,被授予守备加游击衔。后来直隶提督开办了北平战备学堂,裴其勋靠着两年的留日经历,被任命为学堂监督(校长)。

袁世凯

1901年,袁世凯担任山东巡抚,他听说了裴其勋的才华,于是邀请裴其勋到山东帮忙训练新军,担任过炮兵管带(营长)、之后升为都司,当时袁世凯部队的操练手册,都是裴其勋编写的。

1905年,江西巡抚胡廷于想训练新军,他也听说裴其勋的才华,所以就向朝廷申请,希望能把裴其勋调到江西任职,虽然袁世凯有点舍不得裴其勋走,但有朝廷的命令,他也只好让裴其勋去江西。如果当时裴其勋没有去江西,一直留在袁世凯身边,相信他的后来不止只当了一个镇守使,应该有更大的发展。

到了江西以后,裴其勋担任新军督练处的参议,常备军统带等职务。由于当时全国到处都在训练新军,而会训练新军的人很少,像裴其勋这样的留日人才很抢手。

1906年,江北提督荫昌向清政府申请,把裴其勋调往江苏训练新军。不久海州发生农民起义,裴其勋率兵前去围剿,他经过一番调查,发现起义的其实都是一些灾民,是因为闹饥荒才被迫起义的,所以裴其勋主要以安抚为主,并没有大开杀戒。

吴禄贞

1907年,日本人企图占领中朝交界的间岛,清政府赶紧派吴禄贞、裴其勋等人去间岛和日本人交涉,一 边防止日本人的进攻。吴禄贞和裴其勋据理力争,不许日本军队踏入中国的领土,然后调集大量军队布置在中朝边界,使日军不敢贸然进攻。

除了日本人对东北虎视眈眈外,沙俄也经常派兵在东北作乱,为了捍卫国家主权,裴其勋手腕强硬,只要有少量沙俄士兵窜逃到东北抢劫,裴其勋都会派兵去赶走。沙俄为了侵占国土,经常派兵偷偷移动界碑,面对沙俄的狼子野心,裴其勋带人不顾天气的寒冷,爬山涉水视察边界,然后绘制成地图,用来和沙俄交涉,从而保住一些土地。

1910年,清政府和日本人的中朝边界争端解决,裴其勋因功升为步兵统领,率兵驻守在吉林。

1912年,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当上总统,这时候沙俄趁机鼓动外蒙古的贵族势力叛乱,企图分裂国土,东北都督赵尔巽派率兵前往内蒙古地区维持秩序。裴其勋在内蒙古驻守的时候,截获了沙俄人的船只,里面都是运送给叛军的军火,裴其勋大骂沙俄人狼子野心,收缴了全部军火。

不久外蒙古的叛军进攻内蒙古,裴其勋积极争取当地蒙古贵族的支持,劝说他们不要和外蒙古叛军有牵扯,然后率兵反击叛军,收复了扎旗、铁旗、那罕明等地。裴其勋靠着平叛的功劳,被北洋政府授予二等文虎勋章,晋升为陆军少将军衔。

1913年,裴其勋担任吉林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率兵驻守在长春。

1915年,裴其勋担任长春镇守使,兼第一混成旅旅长。

1915年冬天,长春有不少灾民被冻死,裴其勋自掏腰包拿出四百大洋,要求长春警察局修建灾民栖留所,在裴其勋的带头下,不少官员捐款,购买了食物和药品,此后长春大街上面很有有人冻死。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授予裴其勋三等男爵封号。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北洋政府准备收回中东铁路控制权,任命裴其勋为总指挥,没用两个月的时间这件事就成功了,裴其勋晋升为陆军中将军衔。

1919年,张作霖控制了奉天和黑龙江两省后,又把目光放到了吉林,吉林督军孟恩远随时防范着张作霖,因此张作霖也不能用武力直接抢。张作霖买通北京政府的掌权人段祺瑞,推荐亲家鲍贵卿为吉林督军,但孟恩远手下的大将高士滨和高俊峰等人,坚决反对鲍贵卿到吉林任职,这让张作霖很头疼。

孟恩远

不久日本人挑起“宽城子事件”,日本人的铁路守备队,和高士滨的部队发生冲突,北京政府怕发生规模更大的战斗,所以要求孟恩远保持冷静。这时候张作霖看到机会来了,他首先买通长春镇守使裴其勋,让裴其勋脱离孟恩远,然后派兵从三路进入吉林,孟恩远没有想到张作霖这时候会趁火打劫。8月,经过一番谈判,孟恩远愿意把吉林督军位置让给鲍贵卿,自己下野到天津居住,就这样张作霖控制了整个东北,正式成为“东北王”。

1919年底,裴其勋投奔张作霖后,升为吉林第一师师长,兼长春镇守使。

张作霖

1920年,毕竟裴其勋不是张作霖的心腹,策反他只是为了赶走孟恩远,所以当张作霖稳定吉林的局势后,就开始打压裴其勋,逼得裴其勋向北京政府辞去所有职务。辞职后他回到河南老家,被河南督军赵倜任命为河南清乡督办,由于他没有自己的部队,所以只是一个虚职。

1927年,裴其勋在北京去世。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