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
村头的两户人家,一个姓李,一个姓张,门挨着门,院连着院,李家老两口叫李国强和王秀兰,今年都65岁了,张家的是张大山和刘桂花,也都是花甲之年。
这两家,说起来也怪,李家生了四个闺女,张家添了四个小子,村里人都说:“李家祖坟冒了青烟,张家八辈子烧高香。”
李国强和王秀兰哪能听不出这话里的酸味儿?可他俩从来不在乎。
“闺女怎么了?闺女也是自己的心头肉!”
李国强总是这么说,他是村里的木匠,一双手巧得很,能把木头雕出花来,王秀兰在镇上的小学教书,虽然工资不高,但也算个体面活儿。
他们家的四个闺女,老大李小梅今年35岁,老二李小兰33岁,老三李小菊31岁,老四李小荷29岁。
张家呢,张大山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刘桂花在家里操持家务,他们家的四个儿子,老大张建国37岁,老二张建军35岁,老三张建民33岁,小儿子张建国31岁。
要说这两家,曾经也是村里的模范户,李国强和张大山年轻时都是村里的能人,一个木工活儿干得好,一个种地有一套,可谁能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两家的日子竟然会变得天差地别?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李家老四刚出生那年,村里来了个大学生村官,这个年轻人,眼界开阔,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有一天,他找到李国强,说:“李叔,你得让闺女们好好念书啊!现在不比从前了,女孩子也能顶半边天!”
李国强听了,若有所思,回到家,他跟王秀兰一合计,两口子下定决心:闺女们,必须念书!可张家不这么想,张大山常说:“读那么多书干啥?早点出去打工,多挣点钱不好吗?”
就这样,两家的路,慢慢地岔开了,李家的闺女们,书包不离身,张家的儿子们,锄头不离手,村里人都说李国强傻,赔钱赔到姥姥家了,可李国强和王秀兰不为所动。
他们坚信,总有一天,闺女们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他们哪能想到,这一天,来得比想象中还要快......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李家的日子,看着不咋地,四个闺女上学,开销大得很,李国强和王秀兰省吃俭用,恨不得把钱掰成两半花。
村里人背地里说:“瞧瞧,李国强家连个像样的新衣裳都舍不得买。”
可李国强夫妇不在乎,他们的心思全在闺女们的学习上,老大李小梅争气,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这一下,可让全村人都傻了眼。
“李国强家的闺女,真有两下子啊!”
张大山听到这话,心里不是滋味,他家老大张建国,早就辍学在家帮忙种地了。
“读书有啥用?种地才能养家糊口!”张大山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没底。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李家老大要高考了,那几天,李国强睡觉都睁着眼,王秀兰天天去庙里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闺女考个好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小梅,考上了省城的大学!
这个消息,在村里炸开了锅。
“李国强家出了个大学生啊!”
“闺女也能考大学?”
“了不得,真了不得!”
村里人议论纷纷,眼神里满是羡慕,张大山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家老大张建国,正在工地上搬砖呢。
“早知道,当初就该让他好好读书......”张大山心里懊悔,可又不肯认输。
“挣钱才是硬道理!“他还是这么对自己说,李家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老二李小兰学习更刻苦,直接跳级,比姐姐还早一年上了大学。
老三李小菊虽然成绩平平,但也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专,就连老四李小荷,也在省城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反观张家,四个儿子都在外打工。
张建国在工地搬砖,张建军跑长途货车,张建民在工厂做普工,小儿子张建华刚开始在饭店当服务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还总不安生。
有一次,张建军开车出了事故,赔了不少钱,张大山心疼得直抽烟,整宿整宿睡不着觉,村里人都看在眼里。
“李国强家真是风光啊,四个闺女有出息,老两口享福了。”
“可不是嘛,谁说女儿是赔钱货?这不比儿子强多了!”
这话传到张大山耳朵里,心里不是滋味,可他哪里知道,更大的变化还在后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李家和张家的日子,真是天差地别,李国强和王秀兰,早就搬到省城享清福去了。
四个闺女,哪个不是有出息的?老大李小梅在大学当了副教授,老二李小兰是医院的主治医生,老三李小菊开了家不大不小的公司,老四李小荷在外企当经理,李国强和王秀兰,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
“你瞧瞧人家李国强,养老不愁啊!”
“可不是嘛,四个闺女轮流照顾,比养儿子强多了!”
张大山听到这些话,心里不是个滋味,他和刘桂花还在村里种地,四个儿子是出去了,可也没啥出息。
老大张建国还在工地上,只不过从搬砖变成了小包工头,老二张建军买了辆二手车,跑起了专车,老三张建民在工厂当了个小组长,工资比以前高了点,小儿子张建华倒是有点出息,在城里开了家小饭店,可整天忙得脚不沾地。
儿子们是想帮衬老两口,可自己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有一年夏天,村里来了个“孝心榜”评选活动。
李家四姐妹包了全村老人的体检费用,还给村里捐了个小广场,这下可把张大山刺激得不轻。
“我家四个儿子,咋就比不上李家的闺女?”
他心里不服气,可又无可奈何,日子就这么过着,谁也没想到,变故来得这么突然,那是个阴雨绵绵的秋天。
张大山在地里干活,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刘桂花吓坏了,赶紧叫儿子们回来,可四个儿子,要么在外地,要么走不开,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
眼看着张大山疼得直冒冷汗,刘桂花急得直跺脚,这时候,谁也没想到,帮忙的竟然是李家的闺女们。
李小梅和李小兰刚好回村探亲,听说这事,二话不说就赶了过来,李小梅给张大山做了简单检查,李小兰联系了城里的救护车,不一会儿,张大山就被送到了最好的医院,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张大山和刘桂花都懵了。
“李国强家的闺女,咋这么热心肠?”
村里人都看在眼里,议论纷纷,张大山躺在病床上,心里五味杂陈,他望着窗外的秋雨,突然觉得,自己这辈子,好像做错了什么......
张大山在医院住了大半个月,这段时间,李家四姐妹轮流来照看,比张家自己的儿子还尽心,张大山心里不是滋味,既感动又惭愧。
“当年要是也让儿子们好好读书,现在会不会不一样?”
这个念头,像根刺,扎在他心里,出院那天,张大山拉住李小梅的手,欲言又止,李小梅笑了笑:“张叔,您别多想,我爸常说,村里人都是一家人。”
这句话,让张大山老泪纵横,回到村里,张大山的心结却越来越深,他开始埋怨儿子们不孝顺,整天唉声叹气。
刘桂花看不下去了:“你少埋怨孩子们!人家也不容易,能顾得上自己就不错了。”
张大山一听这话,更来气了:“你瞧瞧人家李国强,四个闺女多孝顺!我们养儿防老,到头来还不如人家的女儿!”
两口子因为这事,没少拌嘴,村里人都看在眼里,私下里议论纷纷。
“你说这张大山,咋就不知足呢?”
“可不是嘛,四个儿子虽说没大出息,可也没坑爹啊!”
“就是,你看隔壁王老三家,儿子赌博欠了一屁股债,那才叫坑爹呢!”
正说着,只见李国强夫妇从县城回来了,两个老人,穿着体面,精神矍铄。
“哟,李国强,又回来啦?”村长老远就打招呼。
李国强笑呵呵地说:“是啊,闺女们说要给村里修条路,我们回来看看。”
这话一出,村里人都惊呆了。
“修路?那得多少钱啊?”
李国强摆摆手:“钱不是问题,主要是想为村里做点事。”
张大山听到这话,心里更不是滋味了,他躲在家里,一个人闷闷不乐,刘桂花看不下去,拉着他出门透透气,谁知道,刚出门就碰上了李国强夫妇,四个老人,面对面站着,一时无言。
还是李国强先开口:“老张啊,听说你前段时间住院了?身体还好吧?”
张大山勉强笑了笑:“好多了,多亏你家闺女们照顾。”
李国强拍拍他的肩膀:“别这么说,都是一个村的,应该的。”
就在这时,村长急匆匆跑来:“不好了!张建民出车祸了!”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张大山腿一软,差点摔倒,刘桂花哭喊着:“我的儿啊,可千万别出事啊!”
李国强二话不说,掏出手机:“小兰,快联系市里最好的医院,张建民出车祸了!”
张大山愣住了,看着李国强的背影,突然觉得鼻子一酸,他没想到,在这个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的,竟然是曾经的“对手”。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邻里之情,什么是人间大爱,村口的老槐树下,两位老人相对而立,目光中饱含着复杂的情感,多年的隔阂,在这一刻似乎有了融化的迹象......
张建民的车祸,成了改变两家关系的转折点,李家四姐妹齐心协力,把张建民送进了最好的医院,李小兰亲自主刀,做了长达八小时的手术,手术很成功,张建民保住了双腿。
张大山和刘桂花在手术室外等得心急如焚,当李小兰走出来,说:“手术很成功,张叔张婶别担心了。”
两位老人激动得老泪纵横,对李小兰千恩万谢,李小兰笑着说:“张叔张婶,别这么说,您们是我爸妈的老邻居,我们也是看着您们长大的。”
这句话,让张大山心里的那道坎儿,彻底没了,出院那天,张大山拉着李国强的手,哽咽着说:“老李啊,这些年是我太固执了。”
李国强拍拍他的肩膀:“老张,咱们是一辈子的邻居,何必说这个。”
两个老人相视一笑,多年的隔阂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张建民出院后,李家姐妹们轮流来照看,张家其他三个儿子看到这场景,也深受触动。
老大张建国主动提出要去夜校进修,老二张建军决定考个驾校教练证,小儿子张建华更是下定决心要把饭店经营得更好。
村里人看到这一幕,纷纷感慨:“你瞧,李家闺女们不光自己有出息,还带动了张家一大家子!”
转眼间,又是一年重阳节,村委会组织了一场敬老活动,李国强和张大山两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李家姐妹们给老人们表演节目,张家兄弟们忙前忙后张罗饭菜。
村长看着这一幕,感慨地说:“咱们村有李家和张家这样的好邻居,真是村里的福气啊!”
夕阳西下,两位老人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张大山叹了口气:“老李啊,要是我们早点想明白,也不会错过这么多年。”
李国强笑着说:“往事不要再提,咱们还有大把时光呢!”
“对,还有大把时光!”张大山也笑了。
远处,李家姐妹和张家兄弟有说有笑地走来,两位老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映照出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
村口的老槐树,见证了两家几十年的恩怨,如今也见证了他们的和解,树叶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人情的温暖。
这一刻,他们懂得了: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重要的不是性别,而是如何教育,不管是邻里还是亲人,重要的不是关系,而是互帮互助。
人生的路还很长,只要携手同心,定能共创美好的未来,夕阳西下,两位老人慢慢走回村子,身后,是他们共同的家园; 前方,是充满希望的明天,这,就是属于他们的幸福晚年。
【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文中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所涉及的其它方面,均与现实无关(不含任何隐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