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
引言富士康刚从印度撤退,印度就对苹果下手了。
这个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暴露的是印度对外资企业一贯的套路:先养肥,再宰杀。
外资在印度的未来,到底还有没有活路?
正文富士康的撤离让印度经济少了一条“大腿”,而苹果却成了倒霉的“背锅侠”。为什么富士康要撤离印度?苹果又为何在印度遭遇困境?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印度对外资企业的不友好态度。
先说富士康,全球最大的代工厂,曾积极响应苹果的号召,将一部分产能转移到印度和越南,想着在印度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分一杯羹。
印度劳动力成本低,这对制造业企业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给富士康泼了一盆冷水。
首先,印度劳动力的质量令人堪忧。尽管印度人口众多,但教育水平远不如中国,工人们对现代制造业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严重不足。结果呢?苹果15在印度的良品率竟然不到一半!
更糟糕的是,印度工人的工作态度也让人头疼,旷工在印度工厂是家常便饭,这让富士康的生产效率大打折扣。
其次,印度的供应链不够完善,这让富士康的成本远远超出预期。虽然印度政府一度高调欢迎富士康的到来,但在关键环节上却没有做好准备。
富士康在印度生产的苹果手机,许多零部件还得从中国进口,这一来一回的运输费用可不便宜,成本也居高不下。
更让富士康头疼的是印度政策的反复无常。为了改善工人的素质,富士康原计划从中国调派顶尖工程师到印度进行培训,可印度却以各种理由限制中国技术人员入境,什么新冠疫情、中印边境冲突,全都成了挡箭牌。
这种自断生路的操作,简直让人哭笑不得。最终,富士康不得不下定决心,挥别印度,重返中国大陆。
富士康一走,印度马上把矛头对准了苹果。印度反垄断机构发布了一份报告,指控苹果利用其市场地位垄断印度的安卓系统市场,还要收取高达30%的“苹果税”。
这让苹果措手不及,不仅如此,这份报告中还透露了苹果的商业机密,直接落入了竞争对手的手中。印度政府这次“背刺”行为,简直是无底线操作。
那么,印度为什么要针对苹果呢?表面上看,印度是为了保护本土手机系统免受外来巨头的压制,维护国家的科技主权。
但背后却藏着另一层更现实的考量:罚款,没错,印度政府可能只是想找个理由,从苹果身上“捞一笔”。毕竟,印度近年来对外资企业的手法已让人见怪不怪了。
还记得小米吗?2022年,印度以非法转移资金为由,冻结了小米近48亿的资产,还罚了5.5亿的税款。
这样的罪名完全是凭空捏造,印度政府上演了一出“突击检查”和“高管逮捕”的大戏,结果还是没找到确凿证据,却在过程中大赚一笔。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三星也曾因“偷税漏税”被印度开了2亿多美元的罚单。
印度政府的套路其实并不复杂:先给你点甜头,让你觉得印度市场大有可为,然后等你投资建厂,慢慢做大做强。
到了“肥”得差不多的时候,突然一记“闷棍”打下来,不是罚款就是限制,弄得你赔了夫人又折兵。
面对这样的营商环境,富士康果断撤退,也就不奇怪了。
苹果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虽然在印度市场份额不大,但也不得不面对印度政府的“反垄断调查”以及各种不公平的待遇。苹果未来在印度的前景,恐怕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从富士康到苹果,印度对待外资企业的态度暴露无遗。这种做法不仅让企业对印度的商业环境失去信心,也让印度的国际形象大打折扣。
长期以往,印度吸引外资的政策再多,恐怕也难以挽回企业对其失去的信任。
总之,印度要想在全球市场上立足,就必须真正改善营商环境,而不是搞些“养肥了再宰”的小把戏。
否则,富士康只是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离开。
结语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印度的“外资坟场”还能“养羊杀羊”多久?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