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一路寻觅到晚秋

东方春晓文化 2024-04-03 02:48:30

作者 东方春晓

​ 我-直固执地认为,家乡的秋才真正具有秋天的秉性与特质。在一种不动声色中,予以秋之灵魂,展现有骨有肉的季节模样。

​ 无论是小住或长留,我在江南的那个城市,几乎找不到从春到夏,从夏至秋的边际所在。五年的用心体验,仍分辨不得季节交织之时,哪一个季节更多一点。茫然间,只好在时令的最深处,慢慢感知。就说现今这夏秋的交替吧,总是在欲说有秋、感受仍夏的缠绵悱恻里纠结。夏的湿热难耐,夏的花开艳丽,夏的绿影婆娑,一直浓烈到仲秋之后。这样的秋之体验,几近有亦聊胜于无。

​ 而塞北的秋,虽有一时的葳蕤和波澜壮阔,到底是“匆匆”来去一场,不待久留。如同北方夏天的短暂,倍受珍视的季节之秋,那满眼的葱茏或金黄,也不过瞬间功夫。一阵寒风,一场霜冻,便将秋叶扫落,秋色抹去,萧瑟之间,又拉来满天飘洒的雪花。漫长而冷酷的冬季,弥漫开来,无边无际…这是在北国戍边,守护国门六载的家侄,感受瞬间之秋的心得之言。

​ 大别山北麓,淮水之上,便是我心心念念的家乡。回到久违的家乡,满目之见,恰是天高云淡,秋色缤纷,瓜果飘香的金秋胜景。一种感动,从心底油然而出。

​ 家乡的秋,多数在四季分明的那一档定格。敏感的档口期,每一次细微的声响,都将报送一次入秋的讯息。突来的一阵风,倏然从躁热变得清凉;匆至的一场雨,滴落眉间的丝丝冷意;城市清晨的林荫小道里,落叶凋零的泛青微黄;尤其行走的午夜,那缕缕扑鼻,浓得化不开的丹桂幽香…都在不经意间告知:秋天来了,一个新的季节由此展开。如果到了一树银杏金黄,一棵乌桕红艳的时分,那一定是秋深驻久,秋色浓郁的极致晚秋。

有些时候,家乡的秋天也是可以用来回忆的。大集体时期,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精神并不贫穷。在我们生产队,秋收之前的那段时日,正赶上青黄不接,日子特别难熬。二叔是队里种田的好“把式”,用现在的说法,叫做“技术权威”。每当这个时候,二叔就会腰别一支旱烟袋,肩扛一把圆头锹,在由青转黄的稻田不停转悠。终有一日,他与生产队长一阵耳语之后,第二天队长早起催工的哨音吹得特别响亮。社员们手握早已磨得锃亮的镰刀,涌出家门,扑向二叔指定的稻田。一排排放倒的稻穗,铺满身后,沿伸的是乡亲们的喜悦与希望。

秋天的辛劳与沉重,永远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这顽皮的一群,快乐嬉戏,无忧无虑。在记忆深处,那时最抓心的是三嫂家院里那棵大枣树。秋深之时,青枣变红,密匝匝挂满枝头,每次 路过,都把肚子里的馋虫勾了出来。曾和小伙伴们密谋,趁着大人上工的机会,爬墙进院,攀枝上树,偷得一兜枣儿,然后一粒一粒均分共享。几次得手,暗自窃喜。也有被发现的时候,三嫂可着大噪门幺喝,健壮的身影疾步追来,让落荒而逃的我们差点屁滚尿流…现在想来,原本憨实善良的三嫂并非叫真驱赶,那不过是虚张声势,做做样子罢了。

转晴之间,岁月的秋霜,从自然之秋,漫过人生的秋季。四季轮回,光阴荏苒。而我们生命的秋天,从光彩亮丽中一路走来,并继续缱绻在晚秋的路途。

​ 别问我从哪里来,只为家乡金秋的图腾胜景,寻觅而至,并甘愿为家乡的秋声秋色秋景站台。进而,努力用手中那枝还不够饱满的画笔,描绘家乡从浅秋到深秋的幅幅精彩!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点赞评论+关注,方便您及时观看最新内容,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原创首发)

0 阅读:0

东方春晓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