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4岁何香凝恳请不火化遗体,周总理含泪特批:不烧,不烧

百态人间如流水 2024-10-09 06:30:40

在七十年代前后,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毛主席认为人死如灯灭,不能够铺张浪费,要为后代子孙做贡献,当即带头签下了火化同意书。

而何香凝自从病倒后就郁郁寡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床榻之上的何香凝忍不住伸手抓住了周总理的手,哽咽道:“我不要火葬,还望棺葬,望党中央批准。”

一听到这话,周总理的眼里就忍不住泛起泪花,他紧紧的握住何香凝的手,颤抖着说道:“不烧,不烧。”

当时火化政策推行得如火如荼,就连毛主席领头的一众领导人都火化同意书,为什么何香凝能够有特权棺葬呢?

从大小姐到革命女杰的蜕变

在1905年孙中山先生成立同盟会的时候,何香凝和其丈夫怀揣着满腔热血,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这一历史性的组织,成为了首批成员,跟随者孙中山先生的那几年,何香凝的成长是迅速的。

在此之前身为何家大小姐她的生活轨迹压根与厨房的烟火气息不沾边,然而命运的转折使她与同盟会紧密相连。

为了守护这份革命的火种,她遣散了家里所有的佣人,从此厨房成了她的新战场,锅碗瓢盆之间的回响亦是她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与此同时同盟会使用的许多接头暗号和使用的旗帜都是经过她的奇思妙想创作出来的。辛亥革命胜利之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的果实,于是何香凝又加入到讨伐袁世凯的人民队伍之中。

在二次革命失败以后,何香凝夫妇毅然搬到日本,在日本他们正式加入中华革命党,决心为国家的未来而斗争,在袁世凯的政权倒塌之后,何香凝又紧密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步伐,共同构建了当时人民期待的中华民国。

1924年,何香凝被任命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这一时刻不仅标志着中国政治舞台的深刻变革,也见证了女性力量在革命洪流中的璀璨绽放。这一任命照亮了妇女解放与民族进步的道路

她在国民党一大会议上提出,妇女要和男子一样 教育平等,工作平等,法律平等和经济平等,此后她又举行了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

何香凝作为妇女解放与民族革命的先驱,它不仅带领广大妇女投身进入争取自由的伟大事业,更在民族解放的洪流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此期间何香凝以深邃的洞察力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穿梭于理论与实践的密林之间,通过不断地吸纳国外的妇女运动经验,又紧密贴合中国女性的独特经遇,培育出一朵朵不断绽放的思想之花

她将这份思想巧妙地融入到民族解放战争中,指导她们如何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为中国妇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孙中山病重的时候何香凝悉心照料,她的深厚情谊成为了孙中山先生晚年的一道温暖阳光,并且成为孙中山遗嘱的见证人之一,这段经历无疑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她更加坚定了她投身革命事业的决心。

孙中山先生去世之后她的丈夫廖仲恺继承了孙中山的遗志,让何香凝没想到的是,因为孙中山先生的去世,让国民党内部乱成一锅粥。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翼极端分子一心想要破坏国民党的团结,蒋介石一直想找机会彻底清孙中山先生的思想,而继承了孙中山先生遗志的廖仲恺就成了他们的主要目标。

面对蒋介石的威胁与打压,廖仲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坚定的说;“无论任何人反对我,我皆无所畏惧,即使有人意图杀掉我,我也绝不退缩。”

1925年,廖仲恺遭到严重枪伤,何香凝看着眼前的丈夫身中数弹而亡,眼中满是不可思议的神色。在得知廖仲恺被刺杀之后,周总理第一时间来探望,并且抓捕行刺的凶手,再抓捕的过程中不断有蒋介石人百般阻挠,最后此案不了了之。

然而命运的打击并未让失去丈夫的何香凝陷入深渊,而是使她像烈火中的凤凰,涅槃重生,反而更加干劲十足,迎难而上。

九一八事变之后,居住在海外的何香凝得到消息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她火速赶往了上海,积极参与抗争行动,集结于各方力量共同对抗日本政府的侵略行径。

与此同时,她还对蒋介石独裁政府的行为表现了严厉的批评和抨击,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奋斗。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何香凝同宋美龄创办了伤兵医院,还组建了救护队,慰劳队,并且发起了多场募捐,变卖自己早年的画作并且联系当时著名的画家征集作品,筹集资金17750元。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掀起了白色恐怖,疯狂捕杀工人和共产党员,手段残忍,令人发指,面对这样的暴行,何香凝与宋美龄却并未退缩。

她们毅然决然的与毛主席站在一起,共同讨伐蒋介石的罪行,他们坚信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让更多人觉醒。

在1935年抗日战争进行到胶着时期,蒋介石对日方有明显的妥协倾向,国民党和日方的多次会谈中,日方的变本加厉和国民党的碌碌无为,最终造就了“何梅协议”。

何香凝一听闻此事之后愤怒不已,当即拿了一条自己的裙子,并写了一首诗“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差人连同裙子一块送去给蒋介石,这首嘲讽蒋介石不如女人的诗,蒋介石看了气愤不已,但他也只是愤怒罢了。

他手下的士兵要去找何香凝讨个说法,连忙被蒋介石拦住;我可不敢惹这个女人,让她说两句就说两句吧 。

1937年7月,抗战的号角骤然吹响,在这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何香凝毅然决然的组织起了“中国妇女抗战后援会”,将一群群心系国家,勇敢无畏的女性紧紧凝聚在一起。积极走在抗战第一线,永不退缩

她说;只要女同胞有坚决不中途妥协的决心,即使再有男子想要中途放弃我们也不怕他们了。

在八一三抗战救亡运动中,何香凝组织全国妇女为战士们赶制棉衣,这就是当时著名的“缝棉衣运动”短短一个月,何香凝就为人民队伍提供了50万套棉衣。

在抗日解放战争中何香凝始终坚持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站在抗战第一线,完完全全的体现了民族气节。

在1937年的第五届国民党三中全会上,何香凝与宋庆龄深知,在当前国家为王的关键时刻,只有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抵御外敌,才能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因此他们呼吁国民党摒弃党派之争,重拾孙中山先生的遗志。这一倡议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希望与生机,它象征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开始,预示着共同抵御外敌,捍卫民族尊严的坚定决心。

在抗战期间何香凝不断发文宣传,必须坚定地秉承总理的十三年改组精神实施三大政策。

大脚姑娘与留洋回来的青年才俊

何香凝出生在香港,但是他的父母却是实实在在的老学究思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她七八岁的时候她的母亲便要为她裹小脚。

她母亲让人把她带进屋子里,用纱布给她裹脚,一个小孩子要反抗成年人是多么困难。

她气不过,回到自己房间便用剪刀将裹脚布剪了个稀碎,如此反复十几次,她母亲眼见阻止不了也就放弃了裹脚这个念头

而这也成为了她“离经叛道”的开始。

父亲不让她读书认字,她古灵精怪自有办法,偷偷跟着哥哥学习,若是遇到什么不懂的地方就问自己的哥哥,何炳恒对于这个女儿的“叛逆”也很无奈。

父母为了何香凝的婚事愁的白了头发,因为她不肯裹脚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大脚姑娘”。直到她和相亲对象廖仲恺在广州结婚,开启了她具有传奇色彩一生。

廖仲恺在美国出生长大,美国思想开放,廖仲恺深受其影响,对于裹脚这种陋习不屑一顾,按照父亲的遗嘱找一位不缠足的女子结婚。

回国后的廖仲恺在报纸上征婚唯一一条条件便是;“所娶的女子不能缠足,以后生的女儿也不能缠足”。

何香凝的父亲看到这则征婚启事心想还有这好事,当即便为两人安排相亲,而二人见面后都对对方十分满意。

这一年廖仲恺20岁何香凝19岁,郎有情妾有意,一个要找不封建的姑娘,一个死活不肯缠脚,这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在廖仲恺的引导下,何香凝对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更深的认知,他们希望救国救民。

在当时的年代,去日本留学成为一股探寻救国的真理,何香凝与廖仲恺这对志同道合的夫妻亦被这股时代的浪潮深深吸引。

然而世事无常,此时的廖家已经没有往日的繁华,家道中落犹如一道巨大的天堑横在他们面前,但是何香凝并未退缩,为了探寻救国的真理,她做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卖掉自己的嫁妆,带着这份深情与决心,廖仲恺夫妇踏上了前往日本的征途。

何香凝先后在日本两所学校就读,在此期间廖仲恺发现何香凝对绘画方面极其有天赋,便介绍日本著名画家田中赖章,跟随他学习绘画。

也是在此期间,何香凝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孙中山让她去绘画学校就读,使她手里的画笔变成救国救民的剑。

生同衾死同穴

其实在早年间何香凝的两个孩子便加入了共产党,对于这两个孩子周恩来没少关心,呵护并且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无论是廖承志还是廖梦醒,周恩来都付出了成倍的感情,完完全全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对于这些恩情,他们也同样铭记于心。

1972年何香凝在上楼的时候不慎摔倒,当时她已经是耄耄之年.并且患有肺炎,如此高龄怎么经得住这么一摔,当即倒地不起重伤入院。

得知何香凝摔倒的消息周总理立马赶来探望。

在病床上何香凝听闻老友来探望自己,突然眼前一亮,紧紧抓着周总理的手说;我不要火化,想要棺葬,请求中央批准。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何香凝,周总理眼眶一红,沉声应道;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同意你的请求,不烧,不烧,你就放心吧。

听到周总理这句肯定而明确的答复,何香凝才放心的笑了起来,宛如一朵绽放的花在生命的严冬找到了温暖和希望。

只因为她和已经去世多年的丈夫当初定下的誓言“生同衾,死同穴”为了能和丈夫合葬,何香凝才不得不向中央提出进行棺葬的请求。

0 阅读: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