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底的一天,国民党南京国防部监狱里,一位高度近视的青年共产党人被敌押上了囚车,来到南京的雨花台,敌人最后问他:你到底有没有转变的可能。
青年轻蔑地一笑说:绝无这个可能。只听远处的敌人拉开了枪栓,身边的敌人迅速离开。青年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着敌人的枪响。没想到,呯呯几声枪响,几颗子弹从他的耳边飞过,并没有击中他。
原来,敌人这是在吓唬他,企图迫使他屈服,没想到青年是如此之硬,死都不怕。
第二天,监狱再来人做他的工作,希望他能发表声明,脱离共产党,高官厚?什么都有,青年再次斩钉截铁地拒绝。敌人再次给他戴上镣铐,押着他上了囚车,这次来到了南京栖霞山的燕子矶。
敌人将他五花大绑,然后身上又绑了一块大石头,再次问他脱不脱离共产党,青年大声地喊道:但求一死,信仰绝对不可能更改。他的话音刚落,恼羞成怒的几个敌人,直接将他推入了江中,青年瞬间被江水吞噬,壮烈牺牲。
这位青年是谁,为何国民党反动派这样对待他,又为何两次给他机会,让他投入到国民党的阵营中来呢?青年叫刘亚生,是三五九旅的政治部副主任,也是王震同志的秘书,北京大学的高材生。
刘亚生出生在一个贫穷家庭,6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刘亚生知道,要改变命运就必须要好好读书,而他的母亲更明白这个道理,砸锅卖铁拼命供他上学。
后来,刘亚生考入了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可因为他参加革命,被学校礼送出校门,刘亚生只能来到北京先卖报再投考。
这一年,刘亚生同时被北大和清华录取,刘亚生选择了北大的历史系,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不幸的是,他被国民党反动军警逮捕,后经组织营救来到延安,分配到了三五九旅。
刘亚生到三五九旅工作不久,便被王震调到身边,担任了他的秘书,后来担任了宣传科长,旅政治部副主任。在三五九旅,很多官兵都是他的学生。因为,他到旅部以后,便成为了讲课最多的文化教员,而因为他高度近视,戴着大大的眼镜,大家也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刘瞎子。
大家这样叫刘亚生,他并不生气,反而笑着接受了。这是因为,他在旅里与大家相处非常好,谁都知道他是三五九旅的青年才俊,是大笔杆子,是最有文化的同志,也是最热心的同志。
1946年6月,刘亚生随王震南下支队重回延安。可是,走到陕南的时候,他身患重病,再加上此时正是雨水季节,刘亚生肯定无法跟随队伍过封锁线了。王震便决定,刘亚生夫妇脱离部队,自行返回延安。
可此时,胡宗南已经在各个关口和要道,层层设下了重兵,叫嚣:“宁错抓一万平民,不放过一个共军。”可惜,刘亚生没能逃过敌人的魔爪,就在过西安的时候不幸被捕。
更不幸的是,他在狱中被三五九旅的一个叛徒杨言钊认出,身份顿时暴露了。而糟糕的是,刘亚生的妻子何薇,此时也因为立场不坚定而叛变了。
敌人让何薇来劝降,愤怒的刘亚生狠狠地甩了她几巴掌,并与她正式离婚断绝了关系。敌人知道他是我军高级干部,千方百计,威逼利诱,各种酷刑,能用的招法都用上了,希望能从刘亚生的嘴里套出东西来。
可刘亚生横竖不说一句。因为他在军中的职务比较高,胡宗南没法撬开他的嘴也不敢杀,只好把他送到了南京的国防部监狱。在这里,刘亚生同样是受尽了酷刑,折磨得不成样子,但他始终不肯屈服,组织狱友与敌人坚决斗争。
此时,三大战役已经扭转胜负战局,我军大军压向长江沿岸,渡江战役随时准备发起。国民党深知南京已经保不住了,开始疯狂屠杀共产党人,这也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国民党始终以为,刘亚生是我军高级干部,他会屈服,这个时候宣布脱党,会造成很大影响。可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刘亚生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最后,他被残忍地沉江,壮烈牺牲。
1983年,王震同志为纪念刘亚生,亲笔为他题词:“德才兼备,英勇牺牲的楷模——刘亚生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