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玺最爱的“碑体”行书:不止是结构

灰灰看艺术 2024-09-18 15:10:39

细观近年来的书法界的最高赛事兰亭奖和国展,可以看出,评委们的审美取向有了一些变化,一改以往唯“二王”是重,而趋向多元化,尤其取法清一代的书法成为了香饽饽,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受益的书法家,他们多次同时斩获兰亭、国展大奖,比如:当代青年领军书家王玺。他就非常喜欢写取法赵之谦的碑体行书。

王玺 行书《古人题画诗一首》

所谓“碑体行书”,是指将写碑的技法与行书本身的技法融合一起而形成的新的行书面貌,这里的“碑”主要是指汉碑和魏碑。“碑体行书”在碑的骨格上出以牵引、连带、呼应,因而既具有金石味,又具笔势连贯的动态美。

这种书体可追溯至清代乾、嘉之世,“金石学”开始兴盛的时候,一批不满足于帖学现状的书家蓄意创新,“碑体行书”因势而生,并几乎成为一种主流,而赵之谦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赵之谦 行书《吴镇诗》

赵之谦35岁前作品多行书,皆自颜体,35岁时,则开始疏远“颜风”了,36岁之后此种颜体行书便再不复作,后面直接将北魏书笔法运用到行书之中。沙孟海曾在《近三百年的书学》评价其:“把森严方朴的北碑,用婉转流丽的笔法行所无事地写出来,这要算是赵之谦第一副本领了。”

王玺学着赵氏的这种“碑体行书”,将字体结构均成扁方的碑体风格,重心偏上,呈现上紧才松的特征,并掺入修长结构,使字体欹正,疏密,大小,主次等范畴的书法形式相互衍生,以不变应万变,变化自然。

行书《岳飞〈小重山〉词》立轴

“以印摹目,以目摹心,以心摹手。于目丰,于心通,则与手工,舍是毋学。”王玺恰恰便是这样:学书,心法高于手法,看的东西多了自然会揣摩透很多东西。临帖时,临习必然很重要,但读贴也必须跟进,只有多看帖,才能看到整个字帖的章法,气息,结构,用笔等,更能很好的指导实践。

王玺 行书《古人无虑诗两首》

0 阅读:9

灰灰看艺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