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隆政变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斗法的经过【01】

吕公评历史 2023-02-14 01:18:04

因为太平公主的哥哥兼皇帝李旦一直在利用她,从来都不想让她赢,只是想利用她平衡一下李隆基的权力而已。但是,太平公主却把自己想像成了她娘武则天,把李旦的利用当成了放纵。下面是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斗法的经过,看完之后,大概肯定对这个结论深有体会。有点长,大概一万多字,但非常详细。

公元710年6月20日,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将准备做武则天第二的韦后一党全部铲除。6月24日,李隆基将他的老爹李旦,扶上了皇帝的宝座。这是时隔20年,李旦又一次当上皇帝。26年前,他在老妈武则天的操控下成了皇帝,胆战心惊地做了6年的傀儡。如今,他又在儿子的支持下重新坐上了宝座。虽然李旦没有参与唐隆政变,但他德高望重的身份以及谦恭的性格,让他赢得了人心,拥有了实权。不过李旦这个皇帝当的仍然很无奈,唐隆政变是儿子李隆基一手策划的,妹妹太平公主也有参与,唯独他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夜捡个了大便宜。所以,当上皇帝之后,他在治理国家的同时,还不得不像过独木桥一样,时刻平衡着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势力。如果给李隆基的权力太大,这儿子能力太强,心腹太多,一不小心就会让自己变成太上皇。

如果给太平公主太多权力,老娘武则天和韦后的教训还在眼前,一个人不可能在一条河里摔倒三次。如果说杀了他们两个,自己独揽大权,不昏庸也不残暴的李旦根本做不到。如何平衡这两派的势力,李旦不得不向当年的李渊学习,扶持弱者,打压强者。那么谁是弱者,谁是强者呢?唐隆政变刚刚结束的那段日子,李隆基毫无疑问是绝对实力上的强者。守卫玄武门的左右万骑都是李隆基的心腹,他自己又兼任了左右万骑的老大。左右羽林军大将军,李隆基又让自己一母同胞的两个弟弟李隆范、李隆业接任了。李隆基的三个心腹刘幽求、钟绍京、崔日用等人又分别控制了中书省和门下省。而且李隆基还赢得了大部分文武百官的拥护。

按照立嫡不立贤的传统,李隆基作为李旦的三儿子,是没有资格当太子的。但是,他的大哥李成器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当李旦表示要把李成器立为太子的时候,他和李旦当年一样,一边哭一边坚决的拒绝了:“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文武百官也都争先恐后地涌上来给李隆基添了一把火。李旦只好顺从了民意,把李基隆立为了太子。在这种恐怖实力的夹持下,李隆基如果想自己当皇帝,估计都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反观太平公主这边,宰相没有她的人,羽林军没有她的人,百官中可能有她的人,但也根本无法和李隆基抗衡。宫中倒有一个她的人,也就是上官婉儿,但也被李隆基给杀了。李旦虽然是一个权力欲望比较低的人,但在此时此刻他还是想当好这个皇帝的。所以,为了坐稳皇位,他只能大力扶持太平公主去抗衡儿子李隆基。只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李旦对太平公主的扶持力度大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至于大唐差一点第三次跳进牝鸡司晨的怪圈。

那么,李旦是如何扶持太平公主的呢?生活上,太平公主本来就很奢侈浮夸,到处包养小情人、建豪宅、买豪车,堪称京城一姐。在李旦的扶持下,她的生活水平再一次直线上升,吃穿用度处处对标宫廷,完全把自己当成了皇帝老二。政治上,太平公主虽然没有担任什么实职,但是,权力却大的惊人。只要宰相们汇报军机大事,李旦都要问一下:“你们和太平公主商量过吗?”如果没有商量过,李旦就要把太平公主叫到皇宫,商量一下再执行。如果太平公主有事,去不了皇宫,李旦便让宰相专门跑到太平公主的家里征求她的意见。另外,宰相以下官员的考核、升迁,太平公主可以随意处置。在她的操作之下,没过多长时间,被李旦罢免的“斜封官”就又全部被录用了。斜封官也就是当年韦后一党卖官鬻爵卖出来的官员。吃人的嘴软,这些人自然全部投靠到了太平公主的门下,搞到最后,文武百官超过一半都成了太平公主的党羽。

宰相的任免权虽然在李旦的手里,但是太平公主通过种种手段,把没有投靠自己的宰相几乎全部赶出了京城。后来,她又干脆一哭二闹三上吊,让李旦把她的几个心腹提拔为了宰相。三年以后的公元713年,七个宰相中的五个都成了太平公主的党羽。这其中竟然还包括了几个原来韦后一党的人,例如崔湜(原上官婉儿的情人,杀掉神龙五虎的幕后黑手之一)、萧至忠、窦怀贞等人。军事上,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等人也成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左右羽林军我们已经讲过很多次了,驻守在玄武门,每一次政变的急先锋。

那么左金吾将军是干吗的呢?他的岗位也极其重要,负责宫中和京城的巡警。太平公主的这一套操作是不是很熟悉?广罗党羽,拉拢宰相,结交禁军,简直就是韦后当年的翻版。更重要的是,太平公主还有一个韦后不能比拟的能力——智商。虽然我们不知道太平公主的智商到底有多高,但史书有这么一句话:“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已,每预谋议。”能让武则天觉得相似的人,能和武则天谋议的人,智商绝对不低。都说权力是男人的春药,其实女人也一样。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是人类的共性。更何况身怀的不是利器,而是能决定帝国走向的超级权力。

李旦给了太平公主如此大的权力,就已注定了她和帝国未来的接班人之间,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李旦是如何打压李隆基的。事先说明,这里的“打压”是我们通过史料一点一滴分析出来的,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表明李旦“打压”了李隆基。军事方面,710年8月,也就是李旦当上皇帝的两个月之后,他就改组了帮助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的主力——万骑,让这些人全部离开京城,到外地当官去了。随后他又设置了两支飞骑军,隶属于左右羽林军。史书上说,李旦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群人仗着讨平韦氏之功,多行不法之事,成了长安百姓的一大祸害。

但是这个理由明显很牵强,原因有二:1、神龙政变的时候,这群人也有大功,为啥当时没有做不法之事,现在却做了?另外,人性都是正态分布的,一个随机组成的团体不可能全是好人,也不可能全是坏人,行不法之事的肯定是少数。2、害怕他们祸害京城的百姓,难道就不害怕他们祸害地方的百姓,他们在京城你都管不住,地方上谁又能管得住?谁都知道,李隆基在万骑中的影响力巨大,心腹巨多,而且刚开始还兼任左右万骑的老大。所以,这一改组毫无疑问就是在针对李隆基。政治方面,李隆基被打压的就更惨了,他的心腹刘幽求、钟绍京、崔日用等人,在被提拔为宰相不久之后,要么被降了职,要么被贬到了外地

。当然,贬他们的理由史书上也不可能说是因为打压李隆基,写出来不好看啊。钟绍京仅仅当了五天宰相,就因为“任意行罚”,遭到了同事们的口诛笔伐。在另一位宰相薛稷的建议下,才当了三天皇帝的李旦,就把他降为了户部尚书,没过多久,又被贬为了蜀州刺史。五天宰相,能任意刑罚个啥?再说了,他就算干了不法的事,功劳如此之大的员工,你不劝一下,不骂一下,不给改过自新的机会,就直接给贬了,能说得过去么?崔日用只当了十几天宰相,也被薛稷给整下了台。有一天,李旦正和群臣们开早会,突然之间薛稷指着崔日用的鼻子就骂:“他虽然政变有功,但以前是韦后一党,为了功劳出卖朋友宗楚客,不是一个啥好货。”崔日用也不是被吓大的,立刻回骂薛稷道:“你才是韦后一党,你们全家都是。”

两个宰相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竟然表演骂街艺术,成何体统。李旦一怒之下,就罢了他们两人的宰相职位,将崔日用贬为了雍州长史,薛稷贬为了左散骑常侍。李旦的操作看似很公平,每人都打了三十大板,但背后却暗藏玄机。薛稷不仅是宰相,还是李旦的旧友兼儿女亲家。崔日用的雍州长史需要离开京城,薛稷的左散骑常侍,却可以留在李旦的身边。另外,崔日用一直到三年之后,李隆基杀了太平公主,才回到了中央。而薛稷不久之后,就升为了礼部尚书,封晋国公,赐实封三百户,加赠太子少保,并经常入宫和李旦商讨机要,被史官称之为“一时恩遇,群臣莫与为比”。只有刘幽求因为唐隆政变时,第一个站出来要求迎接李旦做皇帝,没有被那么快罢相。不过,他当了一年宰相之后还是被罢相了,后来又被贬到了广州,而且差点被太平公主的人给杀了,后面我们会详细讲。

如此短的时间内,效忠于李隆基的万骑没了,中书省和门下省也没了,只剩下了一个太子的职位。可能有人会问,李隆基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权力被一点一滴的剥夺,而毫无作为?我觉得这个不能怪李隆基,束手就擒恰恰是他的高明之处,就像武则天当年对李治百依百顺一样。因为在那个极其讲究“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年代,作为儿子和臣子,他有再大的不满,只要没有到性命堪忧的地步,最好的办法都只能是默默忍受,别无他法。他想得到人心,他就必须让人产生鸣,而产生共鸣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人看到他遭遇的种种不公,将大家的同情之心激发出来。所以,忍受看起来是忍受,其实也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反击。事实也是如此,李隆基的忍辱负重很快就得到了父亲李旦的谅解,以及许多正义之臣的支持。

李旦对李隆基的束手就擒非常的满意,他并不是一个无情的父亲,为了权力可以残杀儿子。他被母亲武则天残酷地打压过将近10年,他知道那种被亲人打压的滋味,他不愿将这种痛苦再延续到儿子们的身上。所以,他在坐稳皇位之后,就觉得有点对不起李隆基了。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就减轻了对李隆基的打压。每次遇到军国大军的时候,他还会让宰相询问一下李隆基的意见,如果李隆基否定了某件事,一般情况下他也不会批准。但是,李旦对李隆基的打压让太平公主产生了一种严重的错觉。她以为只要临门一脚就能把李隆基彻底打倒。

于是,公元710年9月,也就是李旦当上皇帝的三个月后,太平公主率先踹出了这一脚。太平公主踹李隆基的第一脚很阴毒,她让人对外放出风声,李隆基不是嫡长子,不应该被立为太子。按照谁受益,谁嫌疑最大的原则,太平公主是想把脏水泼到李旦的大儿子李成器身上。我们前面讲过,李旦本来是想让李成器当太子的,但李成器却以“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为理由,将太子之位“让”给了功劳最大的李隆基。从后面的事情上看,李成器让太子是真心的,因为他很有自知之明,但在权力欲望极其旺盛的太平公主看来,李成器的“让”完全是被逼无奈,只要她在中间烧上一把火,就能将李成器烧上天。更为关键的是,此时李成器的职位是左卫大将军,属于南衙禁军,主要掌管宫禁宿卫。虽然南衙禁军不像左右羽林军动不动就成为政变中的男主角,但也是政变中不可或缺的男二号。

神龙政变的时候,张柬之带领左右羽林军冲进了皇宫找武则天谈工作,李旦就带着南衙禁军去逮捕了张易之的同党。景龙政变的时候,李重俊就是搞定了南衙禁军的左右金吾卫,带着羽林军们从南门打进了太极宫。所以,太平公主这一招挑拨离间的阴险之处就在于,如果能把李成器的权力欲望烧上天,让李成器和李隆基两虎相斗最好。如果不能,将李成器拉到自己的阵营也不错。但是,再好的计划,遇到三流的执行,那也只能歇菜。阴谋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当年独孤皇后整儿子杨勇、武则天整儿子李贤,执行能力就很强,把儿子整垮了,杨坚和李治还不知道咋回事。太平公主智商可以,执行能力却明显和这两位大神差了一大截,她刚刚挑拨完李成器,李旦和李隆基就知道是她干的了。这就非常的尴尬了,打闷棍变成了打擂台,阴谋一下子变成了阳谋。李旦不是傻蛋,经历了武则天和韦后的浩劫,在一次次死里逃生之后,他早就读懂了人心。他知道太平公主想干什么,就是让自己立一个懦弱的儿子当太子,她好在自己百年以后,夺取最高权力,这种蠢事,他是不会干的。妹妹可以用来制衡儿子,但不可以用来替代儿子。所以,为了平息太平公主放出的流言,李旦又专门下了一个诏书,表示李隆基就是最好的太子人选,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换太子。太平公主傻眼了,阴谋变成阳谋已经够丢人的了,这一诏书下去家丑又变成了新闻联播,自己还怎么在江湖混。

李旦这是要把她往绝境里逼啊,逼着她不得不加大剂量和李隆基做斗争,否则李隆基接班之后,自己的性命必将不保。情急之下,她又拜了当年的独孤皇后和来俊臣为老师,放出了两个杀招。一方面,她收买了大量暗桩去监视李隆基,一旦发现李隆基有任何违规举动,就添油加醋地汇报给李旦。一方面,她又开始勾结朝中大臣,准备采用群狼战术,所有人一起告黑状,不怕李旦不相信。你还别说,这两招虽然俗不可耐,但历史的阴谋家们已经做过了无数次人体临床实验,坑人阴人的效果持久耐用。曾子他妈连续三次听说他儿子杀了人,都吓得赶紧翻墙跑了。李旦本来就有点担心李隆基造反,现在又无数次听说,李隆基准备黑自己,岂能不害怕。为了防止儿子真造反,有一天,他把韦孝宽的曾孙,宰相韦安石叫到了宫中,偷偷对其说:“听说文武百官全都倾心归附太子,您可要多加留意啊。”这是一句很难回答的问话,如果不承认文武百官倾心太子,明显在说谎,涉嫌欺君之罪,还要得罪太平公主。如果承认了百官倾心太子,等于站在了太子的对立面,以后必然没好果子吃。无论怎么做,总要得罪一个人。幸好韦安石是一个生性持重,为政清廉的宰相,当年张易之当权的时候,他就经常当面折辱张易之,被人称之为“真宰相”。

如今又到了历史的关头,他再一次仗义执言,大声说道:“陛下从哪里听到的亡国之言!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太子为宗庙社稷立下了大功,而且一向仁慈明智,孝顺父母,天下人所共知,希望陛下不要被谗言所迷惑。”李旦被惊醒了,他突然意识到韦安石是对的,太平公主挑拨李成器的流言还没有过去多久,现在又出现了这么多黑李隆基的流言,不是她还能有谁?哥哥李贤被母亲武则天害死,还是自己给哥哥平的反,历史怎么能在自己的手里重演?于是,李旦急忙说道:“朕明白了,你不要再提这件事了。”旁敲侧击挑拨李成器失败了。

几个月加班加点,诬陷李隆基被韦安石一句话拆穿了。连续两次的失败,让太平公主不禁恼羞成怒,为啥别人行之有效的坑人术,到自己这里就不行了呢?一直到这个时候,太平公主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区别。独孤皇后能够成功废掉太子,武则天能够成功废掉太子,韦后能够成功废掉太子,那是因为人家都是皇帝宠爱的老婆,人家都能吹耳边风,而且太子的势力都要远远弱于她们。而她自己呢,只是皇帝的妹妹而已,怎么能和皇帝的宠妃相比。小姑子挑拨人家父子关系,有几个能成功的?李旦打压李隆基,只是为了保证自己活着的时候,李隆基不会强制接班,而不是自己死后还不让李隆基接班。可惜一向有谋略的太平公主,早已被权力的欲望熏染的迷失了方向,她思来想去,还是把失败的原因归究于了没有百分百努力坑人。

所以,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她再一次加大了整垮李隆基的剂量。一次下朝之后,太平公主干脆撕掉了所有的面具,直接拦住了所有的宰相,暗示他们应该一起劝说李旦改立太子。在场的宰相们全都被这股骚操作惊呆了,虽然他们早就知道太平公主在整李隆基了,但以前起码还有一块遮羞布。政治是什么?政治讲究的是私下里可以肮脏污秽,但表面上一定要光鲜亮丽,如此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利用道德的力量去指点江山、收买人心,达到自己的目的。如今太平公主直接下场,拦截宰相,赤裸裸地搞阴谋,简直就是幼儿园级别的政治水平。不仅大唐的历史上没有过,整个中国的历史上也鲜有听说。如果眼前的这位不是公主,宰相们肯定会让手下人,把她立刻带到精神病院检查一下。

就在其他宰相还在疑惑,太平公主是不是中邪了的时候,宰相宋璟突然站了出来大声质问道:“太子有大功于天下,是宗庙社稷之主,公主怎么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又一次被打脸的太平公主,这才意识到,这种拦截宰相直接开干的操作简直就是给李隆基送人头。武则天要知道女儿如此之蠢,估计会气得从地下爬出来,在无字碑上刻上一行字:谁说的太平公主像我?这件事发生以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实力,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朝中的有识之士全都意识到了太平公主的急躁和愚蠢,开始快速地向李隆基身旁靠拢,他们连续对太平公主甩出了两记重拳。第一记重拳是姚崇和宋璟打出来的。他们俩虽然不是,至少目前不是李隆基的心腹,但在太平公主拦截宰相事件发生之后,立刻就站到了李隆基那一边。几天之后,他们联合向李旦提出了一个秘密报告:太平公主不断挑拨陛下长子李成器,高宗长孙李守礼与太子之间的关系。时间一长,必然出乱,请陛下将李成器、李守礼外放。另外,将太平公主与其丈夫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阳。如果说当初宰相韦安石替李隆基说话,已经让李旦有所惊醒。那么,如今第一宰相和第二宰相全都站队李隆基,对于李旦的冲击,估计和当年刘邦看到商山四皓下山辅佐太子刘盈一样震撼——羽翼已成,难动也!不对,应该说,姚崇和宋璟对李旦的冲击,比商山四皓对刘邦的冲击更大。

李隆基的三个心腹宰相刚刚被李旦贬到外地,朝中就又出现了三个重量级的宰相支持李隆基,而且这三个宰相还都是自己提拔的,这朝廷到底是儿子李隆基的还是自己的,想必李旦这时候都蒙了。所以,李旦不得不基本听从了姚崇和宋璟的意见,将李成器外放为了同州刺史(今渭南),李守礼外放为了豳(bīn)州刺史(今咸阳彬县),不过,没有把太平公主安置到洛阳,而是外放到了蒲州(今永济)。这些人刚刚处理完毕,另一位宰相张说,也就是当年和宋璟一起力挺魏元忠,硬杠张易之的那个张说,他又给太平公主了重重一拳。当时有个巫师给李旦眯着眼算了一卦,故意大惊失色说道:“五天之内必有军队闯入宫中,发动政变。”李旦刚刚把太平公主等人赶走,本来就害怕李隆基会提前接班,听巫师这么一说,顿时也有点将信将疑了。于是,他就把几个心腹大臣叫到了宫中,让他们严加防范。

没想到,李旦刚刚说完,宰相张说就很直接地拆穿了巫师的把戏:“这一定又是奸邪小人来离间陛下与太子的关系。希望陛下让太子代行政务,流言蜚语自然就会消声匿迹。”还没等李旦反应过来,姚崇也赶紧站出来举双手支持,并表示这是“上上之策”。李旦被深深的震住了,虽然他不贪权,但也不是一点也不恋权,不然刚开始他也不会打压儿子,力捧妹妹,还让韦安石多加留意儿子的一举一动。虽然姚崇、宋璟劝说他将妹妹赶出京城的时候,他就已经接受了儿子羽翼已丰的事实,只是没想到,让他交权的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不过转念一想,有如此深得人心的儿子他已经知足了。国家危亡之时,是儿子发动的政变,将自己捧上了皇位;自己上台之后,过河拆桥将儿子的心腹一贬再贬,儿子也没有怨言。

几位宰相让儿子处理政事,也不是儿子结党所致,因为这些大臣都是自己提拔上来的忠义之士,他相信这些人的节操。儿子能力如此之高,威望如此之大,还能如此孝顺,纵观历史,又有几个帝王的儿子能像李隆基这样优秀的呢?所以,他相信即便把权力交给儿子,自己的晚年应该也会依旧幸福。想到这里,李旦又一次基本听从了宰相们的意见。.。。。。。待续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