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4+8模式:让孩子从焦虑中走出来的窍门

浩广说育儿 2025-03-11 09:37:03

家长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时孩子明明很努力,但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这时你会发现他们不是不想学,而是想学却学不好。

身边的一个朋友说她的儿子,一到考试前夜就愁眉苦脸,不是头疼就是肚子痛,她说简直像是考试恐惧症一样。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孩子们为结果、目标而焦虑,渐渐地他们失去了最初的学习乐趣,变得消极,甚至反应到身体上。

到底要怎么帮助这些孩子呢?

理解孩子的焦虑源头

了解孩子们为什么焦虑,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我曾经听一个老师说,她班上有个孩子,成绩好坏完全看心情,有时成绩名列前茅,有时却原地踏步。

老师找他谈话后才发现,孩子每次一想到要考好成绩,就浑身不自在,焦虑不安,甚至连书都看不进去。

一旦对结果有了执念,焦虑就会不请自来。

焦虑不仅影响大脑,还让孩子们的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很多孩子感受到了学习动机,但杂质也随之而来,这一提劲,能量就迅速消耗掉了,最终连继续学习的力气都没有。

这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就要明白,孩子的焦虑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切实存在的。

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如果能帮助他们找到焦虑的根源,并解决它,相信他们一定能找回学习的动力。

学会欲望管理

我们大多数时候会说:“有欲望才有动力。

”但很多时候,欲望强烈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

我的一个学生家长曾说,她的孩子在学习上有很强的竞赛欲望,想要第一,所以他变得非常焦虑,整夜睡不着。

她学会了控制欲望的重要性,并和孩子一起分析情况,调整了期望值,结果孩子慢慢不再焦虑,成绩也稳定了。

这里要强调的不是抑制欲望,而是管理它。

孩子们需要学会“知止而有得”,控制住那种过度的渴望,把精力放在能够控制的过程中。

当你不过度去追求某一件事的结果,而是享受过程时,心态会变得更加平和,成就反而会来得更自然、更稳妥。

有效的学习节奏管理

学习节奏的管理对于孩子们来说尤为重要,我认识的一个男同学,他最初的学习方式非常拼命,长期高强度学习,但成绩却没有明显提升,甚至因为身体不堪重负,常常感冒、上火,学习成了痛苦的负担。

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他调整了学习节奏,不再一味拼命,而是分阶段进行作息、复习和提升。

每天适度的休息和劳作,让他的状态逐渐好转,他不仅不再害怕学习,反而更有兴趣和动力了,成绩也开始突飞猛进。

有时候,科学合理的学习节奏,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让孩子从内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让学习成为一种有节奏的、轻松的习惯,而不是一种需要“死磕”的任务,这一点很重要。

心流状态的力量

何为心流状态?

就是当你沉浸在一件事情中的时候,忘掉时间的存在,全然投入。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们达到了心流状态,他们的专注力、创造力会极大提高,并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有个孩子,他很喜欢绘画,每次握上画笔,时间仿佛都静止了,忘记了外面的环境,忘记了别人对他的评价。

他说在那个时刻,他和画笔一起舞动,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没有焦虑,没有烦恼。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尝试帮孩子找到一种能够进入心流状态的事情,这是他们调节压力,找到放松的最佳办法。

帮助他们从成就动机的束缚中解脱,享受过程本身,成绩反而水到渠成。

有一次和好朋友聊天,她说现在的教育好像都在“要成绩”,每个家长都在焦虑,孩子们自然也是。

事实上,我们家长也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欲望和焦虑,放下对名次和成绩的执念,多关注孩子的过程,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教会他们管理欲望,找到心流状态。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的“内卷”现状,但我们可以从改进自己和孩子的心态开始。

让孩子在过程中学会如何面对压力,学会如何享受生活,而不是被各种目标驱动着前行,最终失去了最初的那份纯真与快乐。

这个世界不仅仅需要成绩,更需要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快乐的孩子。

0 阅读:7

浩广说育儿

简介:每日更新,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