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然决定限制电脑和平板电脑的进口,这看起来更像是官僚主义的无奈之举,而非深思熟虑的产业政策。一天后,印度又将实施时间推迟到11月,这更让人觉得新德里是在无中生有,自我折腾。
政府8月3日的声明,意味着企业将需要进口许可证才能将笔记本电脑等物品带入国内。显然,它表明早先旨在提高国内生产的激励措施未能获得80%的市场份额。具体来说,一项向计算机设备制造商返还现金的1,690亿卢比(20亿美元)计划,似乎并没有像早先针对智能手机制造商的政策那样引起人们的兴趣。
这一突然的限制和优惠政策的动因,可能要追溯到政府去年决定实施的第二代生产挂钩激励计划。该计划于2020年推出,是总理纳伦德拉-莫迪鼓励增加从化学品、纺织品到白色家电和汽车等商品的生产的努力的一部分,他根据企业的收入增长情况向企业返还现金。这种方法的一个好处是,政府只为积极的结果买单:如果投资没有增加,本地生产没有提高,那么就不会发放资金。
智能手机行业是主要受益者;企业可获得净销售额6%的起始奖励,并在五年内获得4100亿卢比總额的专项资金。至少有32家申请企业获得批准,本地制造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上一财年增长了27%,达到35亿卢比。
该计划的第二版旨在为计算机行业再创佳绩。政府的理由很充分:上一财年,印度进口了100亿美元的计算机产品,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目前,印度的大部分工业政策都围绕着两个相互重叠的目标: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活动,减少对其最大军事和经济竞争对手的依赖。印度制造的每一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都是对中国的双重打击。
第一套激励措施的实施正值北京-华盛顿紧张局势的高峰期,也是全球制造商寻求与中国脱钩的好时机,而第二套激励措施从一开始就麻烦不断。据一份报告称,主要品牌去年曾敦促政府推迟该计划,因为全球个人电脑行业正处于低迷期。尽管如此,政府还是一意孤行,于5月份宣布了新一轮的优惠政策,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一体机、服务器和超小型电脑提供激励。
这项计划似乎并没有获得政策制定者预期的吸引力。据当地媒体上周报道,虽然有44家公司注册了该计划,但只有两家公司真正提交了申请,而最初的7月31日截止日期也被推迟到了8月底;除非申请进度缓慢,否则发放资金的公司往往不会延长流程。
当政府公布限制项目清单时,措辞和时间都非常明确。外贸总局用同样的措辞明确指出了这些项目,而且,是在与生产挂钩的激励措施延期发布后不到一周,最初的截止日期已过之后才这样做。
政策上的小插曲很常见。旨在刺激生产或投资的计划并不总能按计划实施,而利益往往滞后于预期。考虑到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甚至强大的印度也无法避免其影响,制造商不热衷于增加新设施的支出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政府做出过激反应的理由。突然将商品标注为受限商品的举措甚至没有禁止这些商品,而只是增加了企业得履行的繁文缛节。现在,进口商需要向政府注册,然后支付0.1%的申请费。而且,还不能保证是否或何时会获得批准。
正如《石英》杂志记者阿南雅-巴塔查里亚所写的那样,这种倒退行为是"许可证统治"时代的倒退,在那个时代,没有政府的批准,就不能做出任何商业决定。不确定性是经济进步的大敌,而不透明则与新德里将国家打造成电子强国的目标背道而驰。
我们还需要质疑原有政策的效果如何。企业会很乐意接受现金补贴,但是,在最新的激励计划出台之前,智能手机制造业的增长就已经步入正轨。2016年,莫迪政府开始提高手机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到2018年,一台完整设备的进口关税攀升至20%。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纬创资通和和硕联合等公司按照苹果公司和小米公司等客户的意愿提高产量,以规避关税。
早期的进口税政策,是印度制造计划的一部分,它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可能远大于后来的激励措施。事实上,尽管我们这些自由贸易绝对主义者不愿承认这一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关税是刺激经济活动的有效工具。
但是,在这些新的限制和许可措施中,我们既没有得到胡萝卜(激励措施),也没有得到大棒(关税)。相反,贸易商和制造商却陷入了灰色地带,无法决定他们是应该增加投资以规避明确的税收,还是将与印度官僚打交道的成本和延误纳入他们的经济模式。
2023年8月9日Tim Culpan|彭博社
20亿都是白嫖小米来的
骗子相互骗 很难再次产生信任。也可以认为是骗术的进化版,手里弄不到钱就升级骗术
印度人很会`养套杀',赚10年的钱,最后1年罚没了 (可口可乐,福特,欧洲通讯公司沃达丰啥的)[笑着哭]
只卖产品不投资
当一个市场缺乏信誉,就会变得可有可无!所有人对待这个市场的第一反应是,赚了一笔就走,绝不在这个市场上谋求长远持续的投资
我想起了明末的晋商
不知道作者说些什么?
印度上下贪污成风扣的钱也都进了个人腰包
自己造不出硬件,软件,不进口成品变成进口配件组装还不是被美国佬卡脖子
没有基础工业,保护个鸡毛,无非就是多了很多贴牌厂,到华强北进货,到印度贴个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