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尼尔:双向赋能工业互联网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

业界观察 2023-05-08 10:20:43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制造业落地数字经济的核心手段,《“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已明确,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到45%。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

青岛莱尼尔智能有限公司专注于工业互联网领域,以智能成就伙伴为使命,以自主研发的数据终端和无线组网作为硬件基础,灵活定制化的数据库和后台服务作为平台,PC端、平板和手机小程序为展示方式,充分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种数据及运营服务需求,并延伸平台、硬件和校企合作多个业务矩阵。

公司服务于青岛宏达锻压机械有限公司、青岛金王应用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博世恩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等市级、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及大型上市公司,并与中国海洋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校企合作。

青岛莱尼尔智能有限公司目前入驻在创联工场·大拇指办公空间,我们采访了企业创始人孙锡亮,倾听他与“工业互联网”的故事。

阿联:首先介绍一下您自己吧,我们了解到您原来在英谷教育任职,当时为什么想要出来成立莱尼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从教育行业转型到工业互联网领域,有什么契机吗?

孙锡亮:大家好,我叫孙锡亮,莱尼尔智能的创始人,从事过六年硬件研发工作和六年高校的校企合作,目前自主创业中。

说到契机,我本身是电子信息专业,毕业之后也一直从事硬件研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成为了英谷教育校企合作的老师,当时我主要是负责与高校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专业的合作共建,包括专业培养方案,撰写教材,教师培训和学生实训等工作,过程中我发现,目前高校专业设置比较超前,但是具体技术的跟进和课程转化有明显脱节的地方,只做一名老师是很难去弥补这些,所以我当时开始考虑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个事情。另一个就是工业互联网开始兴起,国家也在大力宣传,这让我之前的理论和技术积累有了用武之地,机缘巧合之下,我就选择了工业互联网这个行业创业,但教育这方面也并没有放下,同时也进行了一些高校合作的尝试,把行业相关的业务、技术以及积累的经验,再次反馈到合作院校去,算是产教融合模式的一种实验。

可以说,表面上看两个行业,跨度大,实际上是一直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内。

阿联:莱尼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定位是工业互联网领域,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项目的核心业务?能够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孙锡亮:莱尼尔智能的核心业务是L-EMS,也就是轻量级的综合工厂管理系统。

通过平台加硬件的模式,面向中小型生产企业,解决他们对于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帮助他们迈出第一步。首先现在国家倡导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有转型需求,但市面上大型的ERP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功能过于复杂,真正用上的核心功能不多;流程过于繁重,无法抽出更多的人手来学习、使用;其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购买ERP的成本过高,对于中小企业资金的压力较大。

所以我们专门针对这一市场需求,对ERP平台进行简化,做成轻量级的管理系统,在成本方面更加节约资金;在模式上更具有针对性,只保留企业所需要的系统;在安装配备方面更具有灵活性,可以随时进行改造升级。

同时以这些技术和实际案例可以促进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和产教融合。

阿联:刚才您提到L-EMS,轻量级的综合工厂管理系统。您能展开介绍一下吗?

孙锡亮:L-EMS简单说,就是轻量级的ERP加MES,它是一套平台加智能硬件系统,更加简洁和轻量化,而且是模块化可拆分组合,适合中小型生产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又不至于过于繁琐和庞杂,因为这些企业的人员和资源都是有限的,人力和物力都很难支撑起大而全的平台改造成本。

这套系统分平台和智能硬件两大部分,智能硬件用于产线数据的提取和采集,平台部分主要就是一方面满足企业日常的信息化,例如各种统计、报表的自动生成和分析,大大节省了人工录入,另一个就是根据智能硬件上传的数据,形成生产管理大数据和分析决策系统。

阿联:在大数据平台方面,公司搭建过很多综合数据平台和小程序及APP,能为我们分享一下其中的生产管理部分吗?它有哪些特点?能实现企业哪些需求?

孙锡亮:生产管理其实对中小型生产企业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经过我们的调研,目前很多企业还是依赖于人工和经验,很难做到数据分析的科学决策。

中小型企业的产线和工厂通常设备较为简单,不具备数据采集能力,但是全面改造的成本和代价比较高,运行数据又对生产和降本增效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比如各生产环节的能耗,产量、合格率等,依然依赖于人工统计或者经验。

针对于此,我们研发了一系列智能硬件和网关,重点用于产线的加装和低成本改造,既能收集到实时数据,又能兼顾成本。

同时研发了手机端,把之前很多需要纸质记录,然后录入excel,然后放在文件夹保存的这种方式,替换成了手机一次扫码或者录入,直接进入平台进行整合和分析。

总的来说,就是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的特点,简单易用、减少操作,最大限度减少工人在信息化过程中的适应过程。

阿联:智能网关可以说是整个硬件架构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具备数据采集、边缘计算、平台接入等功能,它对企业生产管理的作用或者说重要性是什么?与传统网关相比有哪些优势?

孙锡亮:智能网关是整个生产数据采集的核心,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既要兼容不同类型传感器和智能硬件,又要进行数据处理,减少上传到平台的冗余数据,还有及时处理和下达平台发来的反控指令,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位置。

我们的智能网关,是针对于现有中小企业生产线改造专门研发的,例如多种固定方式,方便安装,多种连接方式,有线直连、无线的级联,以及局域网和4g通信。主要就是为了适应现场的设备和布局以及网络情况。

同时网关也内置数据分析能力,相比传统网关安装调试更加方便,数据整合分析更加灵活智能。

阿联:目前咱们的项目已经落地了吗,有哪些合作案例?

孙锡亮:目前我们的项目已经落地了,比如我们有个高能耗客户,他的生产线加温环节特别耗电,他们也知道这部分能耗最高,但是具体占比多少,哪个时间段和生产过程最高,谁也说不清楚。那么通过我们的智能硬件采集数据发现,这部分占到产线能耗的79.3%,早上6点-7点能耗最高,同时发现加温到130-140度时候最耗电。我们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和峰谷电更改了加温时段,同时调整了温控器的配置,估算下来,这一条生产线每月能节省电费2.5万元,调整过程还不会影响生产。

另一个客户,对于设备每日的例行巡查和检修要求很高,我们针对研发了小程序手机端,改变了以前填表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无法做到有效的监督,管理比较困难,用了小程序后,不需要专门管理,巡检情况一目了然,实时统计,实现了真正的有效检修。

对于无法简单巡检的设备,我们通过加装智能硬件,进行实时判断,例如他们产线有一个重要的电机,通过数据发现表面温度明显偏高,转速不稳,设备部人员就可以提前进行更换,避免设备突然故障造成停产事故,把救火式的维修,变成了防患于未然。这在以前他们是很难做到的。

总之,通过这套系统,一方面可以做到节能降耗,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提高管理能力,达到间接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生产秩序。

阿联:之前您是有高校校企合作教育背景的,能否介绍一下咱们校企合作的情况?

孙锡亮:对于教育,其实我一直有情怀在,现在企业的项目和技术,也在反哺校企合作。

首先,最近几年我们也做了不少尝试,为学校提供硬件设备。例如我们给几个高校相关专业实验室捐赠了一些电路板和芯片设备,给学生提供练手的硬件条件,也引入目前在用的技术,帮他们更好的了解技术发展的现状。

其次,我们还举办了几次相关的竞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和了解项目情况。

最后,在专业建设层面,我们和几个学校的教研室也经常进行交流,并且在课程建设、实验设备、实验课程和教师培训几个方面取得了进展。

另外,校企合作对企业也是一种宣传的方式,我们渴望培养出更多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人才进入到这个行业,来到公司就业发展,也算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阿联:公司未来有什么发展计划?您觉得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更好地在这个市场生存?

孙锡亮:对于公司未来的规划,首先要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这是根本,其次是完善L-EMS系统,平台和硬件的研发,然后发展研发与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产学研的互相促进和互动。在软件,硬件,教育这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发展,服务好中小生产企业和合作高校。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更好地在这个市场生存?我认为适者生存,能适应市场的企业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当然,这句话很泛泛,实际上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行业也有差别,我觉得一是企业要有一个精准的定位,明确产品调性;二是选择缝隙行业保持领域垂直,避免过大的竞争;三是要保证产品优势,技术达标,服务优秀,就是我们这样创业公司的机会。

阿联: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如何?(之于全球处于什么发展水平?)在实际落地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挑战?很多工业企业尤其中小企业不敢去尝试,您认为问题在哪里?

孙锡亮:国内的工业互联网起步还是比较早的,从工业4.0开始就跟进,与全球发展同步,不存在代差问题。至于水平应该还是在第一梯队的,也有很多成果,比如:无人码头、黑灯工厂,可以说在高端科技方面,我们国家发展比较好。

最大的挑战确是中小企业的落地问题,企业有转型需求,却因为自身条件和资金问题存在犹豫和顾虑,无法确定效果;此外中小企业员工少,缺乏信息化的部门和人员落地实施。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研发多种部署方式和模块化的设计,为企业按需设计,不搞大而全的平台和方案,平台服务器可自建也可租赁我们平台空间,从而降低成本,平台数据分析也可以委托我们托管,让他们真正打消顾虑迈出信息化的第一步。

阿联:对于工业互联网可能一般人都觉得比较陌生,离得比较远,您认为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将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和积极的意义?

孙锡亮:其实我们国家,尤其山东省和青岛有大量的工业企业,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从业人员,离我们并不遥远,对他们来说,工业互联网会提高他们工作效率和收入,生产的产品更加完善,也会让消费者和生产者建立起实时联系,给购买和使用的人们生活带来积极的改变和意义。

一方面是体验的改变,消费者过去更多关注的是产品,但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可以进入很多智能化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是身份的改变,从过去被动的消费者,升级为可以进行按需设计的“主人”。

阿联:国家和政府目前对这个行业是否有相应的支持政策,对该领域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意义?

孙锡亮:国家和政府对工业互联网相当重视,支持力度也很大,就在4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十百千”计划,赋能传统制造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助力构建智能制造新模式。

去年12月,青岛也提出了《青岛市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实施方案(2023—2025年)》对工业互联网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和要求。

从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是站在整个产业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高度,给我们从业者指明了方向。支持实体经济的信息化和创新也是我国经济的压舱石,有极高的战略意义。

阿联:咱们当时是通过什么契机入驻的创联工场·大拇指办公空间?

孙锡亮:当时是创业初期,急需办公场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希望办公场所有浓厚的创业氛围,并且能够提供专业的创业服务。

多方考察和比较之下,最终选定了创联工场大拇指办公空间,作为我们的注册地址和办公场地。

阿联:创联工场是否对您有过一些帮助呢?您对我们的工作人员服务是否满意?

孙锡亮:非常满意,咱们的工作人员都很热情周到,关键是他们非常专业,会针对我们创业企业做相关服务。

比如我们正在申请创业补贴和高新技术企业,咱们政策部门的同事帮我们解读政策,做相关材料申请。

市场部也经常组织CEO圈层资源私享会,对接会等交流活动,帮我们宣传和对接资源。

大拇指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帮我们解决了很多日常繁杂事宜,比如洽谈室预定、打印支持、网络搭建、政策辅导等看起来是小事,但其实很牵扯日常精力的事情,让企业真正做到拎包入驻,专心的投入到创业事业当中。

阿联:咱们目前还有哪些需求?

孙锡亮:目前的需求,就是在创联工场这个平台下,更多的有机会和同行,上下游以及异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咱创联工场也发挥资源整合的能力,在企业发展的各阶段,给我们企业更多助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0 阅读:7

业界观察

简介:针对各行业现状与发展的分析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