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公众号名“天山箴言录”,关注此公众号,阅读更多


读这个标题,我们绝不是要为司马南做任何的辩护,我们还是要欣慰一下:因为司马南是这10年来网络上,除胡锡进、张维为之外的、为数不多的坚挺的网红。
然而树大招风,特别是去年司马氏去西安参加一个商业代言,被人追问,司马氏仿佛过街老鼠,被恼得不行。
司马南之所以在江湖混得风生水起,主要因为这几个节点:
第一,90年代末直新千年打假伪气功,这个崔永元曾经回忆过自己《实话实说》曾经邀请他做过两期节目,结果被人家翻脸不认人,反说成是给崔永元捧场。后来小崔(现在是老崔,老崔因为打假转基因,现在也搞得很狼狈,可见那个时代搞媒体的都喜欢抓住一个领域或话题不放,比如方舟子打假伪科学)很不高兴。

第二,2021-2022年联想事件。这件事情,因为司马南已经有了名气,再加上当时大家爱国主义情绪正日益高涨,事件演变成对民营企业整体形象的扭转,从积极贡献者一下子变成了“盗贼”;这后来才有马云的挫折,以及恒大帝国的倒塌。当然后两件事情原因并非司马南的炒作,而是有其他客观原因,但是后两者加速了司马南炒作的风气更加严肃,更加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当时司马南提出对联想到六大质疑:“国有资产流失”、“高管天价薪资”、“董事会外籍成员过半”、“技术创新”、“金融帝国”、“产品在国内卖得比国外贵”,联想至今都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可以想象,没有一定背景,没有一定基础,没有一定风头,一个自媒体人很难做出这么大的工程。

事件当中,联想也对司马南进行了攻击和反围剿:联想雇了多达270家媒体、自媒体来抹黑司马南,不仅发送“死亡威胁”,而且还造谣司马南是“日本遗孤”。
其实在9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是国家“壮士断腕”之举,几乎是普遍现象。当年为了发展经济,从乡镇企业到县市省集体企业,都有任务,大上快上了一批地方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企业已经到了资不抵债、破产的地步,成了政府的负担,不改不行。而要改革,企业最大的负担是债务和员工欠薪,最大的资产是地皮,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接手,或者没有那么多钱接手。只要有人接手,贱卖不贱卖的,也没有人在意。当时实行竞标,就是卖给能凑出来的钱最多的人,仅此而已。
当然,联想不一样,是优良资产,是朝阳产业。但无论如何,当时的国有资产流失,现在返过头来算账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事件的如何结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能站出来提出了质疑。

就连曾经力挺联想的胡锡进都掉转了“枪口”,表示联想是一个“大而平庸”的企业。

2021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发文称,企业家要有五点精神内涵,分别是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当天晚上,人民网也发文称:民营企业要走廉洁的发展路线。
随后财政部正式作出了表态。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家财政部在12月8日明确指出:国有独资、国有全资、国有控股以及实质性金融机构资产转让应当严格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联想虽然没有被清算,但是它的声望从此下落。而司马南在群众心中的威望则如日中天。目前看到的数据是,他的全网粉丝数目达到5000万,抖音平台拥有3700万粉丝,头条平台有1638万粉丝。此外,他在B站和微博等平台也有大量粉丝,例如B站粉丝数达到100万,微博粉丝数为150万。也有人认为他的粉丝多是看戏的,而非对他忠诚,为他付费的意愿并不高,多为“老残”。但是他作为意见领袖,他的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
对民营企业的爱国式的、政治正确以及国家安全式的苛求,对民营企业的“直捣黄龙”,民营企业噤若寒蝉、哀鸿遍野,这使得官方对他如鲠在喉,如芒刺背,不得不除。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向,当国家仍然需要大力发展或者说提振民营企业的时候,司马南这只夜壶也就到了该摔碎的时候。
这也是目前人们所能想象到的主要叙事。
另外,我想指出的是,即使这次官方不以偷税的名义捣毁司马南的老巢,司马南在江湖很难继续做大,特别是他的“夹头”的猥琐形象——比如不能知恩图报、不敢坦诚自己的美国购房、被官方打击后仍然坚持自己对偷税不知情,是MCN(自媒体策划者和组织者)的事情等。

司马南想喊冤,但是又不敢、不能喊冤,
让人想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还有:权力想搞垮一个人,是很容易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