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奋斗正当时丨清华→哈佛→清华!她只为做好这件事!

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2025-01-13 16:34:07

放弃美国排名第一的麻省总医院医师工作

她回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与心脏中心团队一起

不断攻克心脏外科难题

创新应用Ebstein(三尖瓣下移)

解剖矫治技术

解决国际医疗难题

她先后30次前往西藏、云南、贵州等地

筛查救治先心病患者6000余人

她就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

2016级博士校友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

外科副主任医师

张晓雅

从哈佛医学院回到清华医学院

“当医生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奉献精神”

在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

取得心脏外科专业博士学位后,

张晓雅前往哈佛医学院继续求学

并在全美最大儿科医疗中心之一

波士顿儿童医院心脏外科学习

取得美国医师执照

在其他人看来

美国医生的工作待遇高、环境轻松

张晓雅挂念的却是

国内的先心病儿童迫切需要

经验丰富的心脏外科医生救治他们

“精益求精

并一直保持对医学和生命的敬畏之心

一辈子能做好心外科医师这一项工作

就足够了”

这是她在清华读书时的心愿

“想真正帮助自己国家的人民,自己的同胞”

张晓雅意识到自己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2022年

她放弃美国麻省总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工作

回到清华

张晓雅开始了她想用一生

去奋斗和追求的崇高事业

单日听诊1200多名儿童

回国两年

张晓雅仍然保持着定期义诊的习惯

积极参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

小儿先心病筛查救治

“普通小医院没有心脏外科

偏远地区的患者很难得到救治”

得益于清华传承已久的对口支援传统

张晓雅从2015年开始

跟随医疗队义诊

目前已有200多名儿童因得到救治而痊愈

直到今年

张晓雅在西藏阿里、昌都、云南、贵州等地

进行先心病筛查高达6000余人

巍峨的雪山、遍地的牦牛、蔚蓝的天空

是人们心中青藏高原的模样

高寒、缺氧、极度干燥

却是摆在眼前的困难

“听诊器对耳朵有压迫

穿越无人区时有强烈的高原反应

海拔高、气压低、太阳辐射强

极易对人体系统产生损害

反应慢,有点喘

检查强度对于身体和心理的挑战都很大”

但在西藏阿里

张晓雅创下单日听诊1200多名孩子的纪录

尽管耳朵被磨破皮

她也没有停下工作

每一次筛查和听诊

都可能挽救一个生命、一个家庭

她要和死神赛跑

让患者的心脏重新跳动

在心脏外科手术室里

刚刚结束手术的张晓雅再一次看到

短暂停跳后重新有力跳动的心脏

“那种感觉很神奇也很神圣”

张晓雅做过的手术最长达到20小时

心脏外科手术的开展十分困难

一度被认为是禁区

有着极丰富经验的医生

也会因为微小差错导致手术失败

进而影响病患术后康复和生活

在工作中见过太多生死瞬间

张晓雅不断将工作中的高强度压力

转换为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和医疗水准的动力

忙碌在临床和教学科研工作两点一线

“中国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

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如何缩小科研到临床应用转化的差距

造福更多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患者

是清华医学发展过程中

一直重点关注的方向

也是张晓雅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思考的课题

“作为清华毕业的学生

要敢为天下先

要能承担起这个重担

志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

从导师手里接过手术刀

张晓雅在清华读博期间的导师

吴清玉教授

是国内外心脏外科领域权威专家

也是她所在科室心脏中心的主任医师

吴清玉教授在全球

首创Ebstein解剖矫治手术

改进了多种复杂疑难心脏手术技术

手术成功率高

许多病患慕名而来

在前不久的一次Ebstein解剖矫治手术中

张晓雅和心脏中心团队为患者制定了

个体化的Ebstein解剖矫治手术方案

并成功实施手术

展现了团队

在复杂先心病治疗领域的临床实力

被美国媒体评为全美最佳医疗机构的

梅奥诊所手术小组曾专程

来清华第一附属医院学习此项技术

全美排名前列的克利夫兰医学中心

前小儿心脏外科主任

Roger B.B.Mee教授曾说

“这项技术是治疗Ebstein畸形的

重大进展”

张晓雅一直在沿着老师的足迹前行

“从导师手中接过‘这把手术刀’

我们不仅仅要传承和发展先进技术

更要发扬老一代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

和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精神

让更多患者都能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致敬每一位奋斗者!

来源/清华大学

1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