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底线》正在热播,该剧讲述了新时代法治人在司法道路上不断开拓,诠释人民法官使命担当的故事,一个接一个的”热门“案件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直呼尺度真大。
为了更好地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也为了不直接刺激当事人,也可能是为了省一笔授权费,该剧的每个案子都对“原型”进行了大量的改编。所以这部剧宣传的时候没有说自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让观众自己去找“原型”。
但是很多观众把它当成了案件复盘,《底线》每播出一个案子,都会有很多网友去问候这个案子的“当事人”。对一些当事人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就有货拉拉跳车案的司机。
剧中的司机受审时有些神经质,司机家人下跪,律师教唆送钱等情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丰富剧情了,而是改编恶意贬低了自己,希望电视剧立即停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2006年霍元甲的孙子把电影《霍元甲》剧组给告了,霍元甲是清末民初的著名的武术家,关于他的影视剧改编也有很多,绝大多数影视剧都把霍元甲塑造成了从小就为国为民的大侠。
比较出名的有《精武陈真》里面的高雄饰演的霍元甲,一出场就宗师感拉满,也有《大侠霍元甲》中黄元申饰演的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式成长型大侠。这些积极正面的形象,霍家后人是没有意见的。
而李连杰饰演的霍元甲是一个好勇斗狠、滥杀无辜、乱收酒肉徒弟的江湖武夫,并由此导致家破人亡。人生观的转变包括他对武学精神的彻悟竟然牵强地产生于一个盲女的帮助。
霍家人认为这些改编超出了适度改编的范围,还有就是电影中霍元甲唯一的女儿死了,给观众一种霍家无后的错觉。霍家人要求停止影片上映,主创们公开澄清并道歉。
最终判定影片《霍元甲》中的某些细节描写虽与历史不尽相符,但基调和情节仍为褒扬霍元甲的爱国精神及表现中华武术的深刻内涵,影片夸张与虚构内容仍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故该片并未对霍元甲的名誉构成侵犯。
另一个和这个类似的还有《我不是药神》,电影《我不是药神》是近些年唯一一部超过九分的国产电影,被称为国产现实题材电影的巅峰之作,获得了超过30亿的票房。
电影改编自轰动一时的陆勇案,这件事被媒体报道后,就有人找到了陆勇获得了影视改编权,几经周折这件事情的改编权到了宁浩手里。电影也是在2018年成功上映。
电影从立项到上映,一直宣传的都是改编自真实事件,事件的原型陆勇也受剧组邀请,参与了影片的宣传。
电影上映后,原型陆勇懵了,电影除了主角的名字里有一个“勇”字,以及帮助别人买药外,基本上和自己没什么关系。而且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在片尾放上自己的真实片段,对剧中的部分剧情进行澄清。
电影中的程勇生活、事业一团糟,而且还打老婆,帮别人买药的初衷是为了牟利,发财后办了自己的厂子,还把渠道卖给了别人,彻底置身事外。
可是卖药的人心太黑了,病人又吃不起了,好友去世后,程勇良心发现,决定不加价,甚至倒贴钱帮助病友们买药。
现实中的陆勇一直是无偿帮助病友们买药,而且自己不打老婆。作为老板的陆勇也知道进行这样的改编更能吸引观众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但是电影后面没有澄清片段是他不能接受的。
因为电影里那些为了商业方面的考虑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现实中的生活,他的很多朋友看过电影后问他是不是真的打老婆,陆勇选择了起诉了剧组。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一是片方拿出200万捐给白血病公益救助机构;二是票房每到达1亿,追加30万用于救助白血病患者。算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
另一部被电影影响的“原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电影《亲爱的》把多个真人真事合并成了一部电影,导演是陈可辛,可能是拍这个类型的电影多了,经验很丰富。
这部电影的结尾处出现了“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部分情节并未真实发生”的字样,但是却没有说那些事情是没有发生的,也就等于这这句话没有说。
因为电影拍摄的时候,剧中几位主角的原型还没有全部找到丢失的孩子,出于各种考虑,电影的片尾放出了每个角色的原型,也算是一个大的寻人启事了。幸运的是几年后有多个家庭找到了他们的孩子。
高永侠是这部电影里李红琴的原型,她被丈夫欺骗,抚养了被丈夫拐来的小孩,电影中李红琴给别人下跪,受到殴打和辱骂,为了找证人作证,和别人睡了一觉,最后又生了孩子。这些事情现实中并没有发生。
作为一个小地方的普通人,电影上映后她感觉自己每天被人戳脊梁骨,被人指指点点。她希望电影制片方能够出面澄清,并给予公开道歉,当然并没有人理会她的请求。
影视公司享受着“真人真事”自带的热度,为啥就是不愿意在创作前和当事人沟通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