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生死竞速,让一扇车窗成为救命通道。叶先生醒来后,发现自己的车窗被砸,车内的AED不翼而飞。就在他惊讶之际,一条短信映入眼帘。对不起,我父亲突发心梗,急需AED急救,联系不上您只能砸窗,愿意赔偿您的损失。
短信言辞恳切,没有半点推卸责任的意思,甚至还主动提及赔偿。这让叶先生的疑虑稍微缓解,他立即下楼查看,发现车窗碎了一地,但车内现金、贵重物品均未丢失,唯独那台价值不菲的AED消失了。
原来事主的父亲突发急性心梗情况危急,救护车还在路上家人万分焦急。千钧一发之际,他在楼下四处寻找急救设备,偶然发现叶先生的车尾贴着醒目的AED标识。这让他看到了一线生机,但拨打车主电话无人接听。命悬一线的父亲让他别无选择,他决定砸碎车窗取走AED,为父亲争取最后的生机。
幸运的是AED及时发挥了作用,成功帮事主父亲撑到了急救人员赶到,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一般来说爱车被砸,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愤怒、心疼,甚至会立即报警。然而叶先生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看完短信后第一反应不是责怪,而是欣慰我的AED终于派上了用场。
他随即主动联系事主,确认对方父亲的情况,并安慰对方希望老人家平安,车窗碎了没关系,能救人最重要。事主在电话里不断道歉,表示一定会赔偿损失。然而叶先生的回应再次让人意外,修车的钱不急,你先照顾好你父亲。这番话让事主感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一句话道出了最朴素的善意,也让无数网友直呼破防。砸坏别人财物本质上是侵权行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从法律角度来看,事主的行为符合紧急避险的定义,即在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害,不得已损害较小利益的行为。
我国《民法典》第181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引起危险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自然原因造成的,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
换句话说事主无须承担刑事责任,但应适当赔偿车主的经济损失,包括车窗维修费,AED电极片更换费,临时交通费用等。相比挽救一条生命,这点损失微不足道。
当然叶先生完全可以追究事主的民事责任,但他没有选择这样做,而是选择了理解和宽容。这份善意让这起意外事件,最终成为一段温暖人心的佳话。
事主在处理完父亲的相关事务后,如果想表达感谢,事主可以主动支付修车费和AED耗材费用,这是最基本的责任担当。可以准备一封手写感谢信,表达对车主的感激之情,同时亲自登门致谢。
当然事主还可以主动联系社区或媒体,讲述这段暖心故事,让更多人知道叶先生的善举,从而激励更多人参与急救公益,甚至让更多车主愿意配备AED,为社会贡献一份安全保障。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财产损失事故,更是关于生命、善意和社会责任的一次深刻讨论。
叶先生的选择向社会传递了强烈的正能量,他没有被眼前的损失蒙蔽,而是看到了一条生命被挽救的意义。而这件事也提醒我们急救意识和公共AED设备的普及真的很重要。如果更多公共场所、社区、企业愿意配置AED,或许类似的紧急情况就能更快得到救助,而不必在生死时刻依赖砸车这种极端手段。
最后这起事件也让我们看到,善意是可以被传播的。叶先生之所以愿意配备AED,是因为他的家人曾被邻居救助,而这次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一扇破碎的车窗,一颗温暖的心,救了一条命也温暖了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