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在武昌称帝,为什么迁都到南京?东吴有几个国都?

赛子涵吖 2025-01-26 13:15:41

东吴建都史真是一段有意思的历史,跟魏国和蜀国不一样,人家一代人就把基业打下来了,东吴却整整折腾了三代人,换了七个地方才算安定下来,这种反复折腾的感觉让人觉得东吴好像一直在找自己的家。

孙坚作为富阳的大户人家出身,从一个小小的县尉做起来,一路当到了下邳县令,因为做事认真负责所以名声在外,这种从基层做起的经历为他后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黄巾之乱的时候,朱儁找到孙坚让他当佐军司马,这个机会让孙坚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而且他把家安在了九江郡寿春县,就是现在安徽和县历阳镇那边。

孙坚因为打仗勇猛,在平定黄巾军之后被封为别部司马,后来又因为平定战乱被封为议郎,这时候的孙坚还没有自己的地盘,只是朝廷的一个大臣而已。

长沙人区星叛乱的时候,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这是孙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地盘,也是东吴的第一个治所,在这里孙坚很快就平定了区星的叛乱。

孙坚死后,孙策年仅十七岁就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在朱治的帮助下,孙策很快就攻下了会稽、丹阳、谷章等郡,把治所放在了会稽,也就是现在的绍兴。

孙策以会稽为根基,统一了江东地区,这个时期的江东包括了从鄱阳湖开始的长江东面地区,包括浙江、江苏、江西等地区。

在周瑜和张昭的帮助下,孙策稳定了江东局面,但是好景不长,公元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去世,临终前命孙权接替他的位置。

孙权在继承位置的时候只有十九岁,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吴郡的治所就在现在的苏州市。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为了稳固荆州,孙权听从张纮的建议,在211年将治所迁到了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孙权在建业待了七八年,一直到东吴攻下荆州,为了稳固荆州,孙权把治所从建业迁到了公安,这个选择主要是考虑到军事防御的需要。

到了221年,刘备称帝后,孙权将治所从公安迁到了鄂州,并改名武昌,修筑了武昌城,这个武昌并不是现如今湖北武昌。

荆州在东吴的统治下稳定下来,加上与蜀汉修好,防守压力变小,再加上武昌并不适合做首都,所以在229年的9月,孙权下令迁都到建业。

建业的地理位置优越,靠近长江和秦淮河的交汇处,水路交通便利,这对于以水军著称的东吴来说非常重要。

建业周围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而且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这些都是建业最终成为东吴都城的重要原因。

从长沙到建业,东吴的都城变迁反映了它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孙氏三代人在选择政治中心时的战略考虑。

频繁的迁都促进了江南地区多个城市的发展,每个都城都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这些城市后来都成为了重要的区域中心。

多个都城的存在推动了水运技术的进步,因为频繁迁都需要完善的水路交通系统,这为后来江南水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建业最终成为都城,为后来的六朝建康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南方政治中心的形成,也促进了江南文化的发展。

东吴的发展模式告诉我们,政治中心的选择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有时候看似不稳定的选择反而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展机遇。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