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人、90后还有饥寒交迫经历是家庭问题还是个人原因

沧浪谈事 2024-12-17 13:44:42

《诗经·小雅·鹿鸣》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苓……

诸位看官想必发现了,鹿鸣们果腹之物为草本植物,吃着吃着就兴奋得呦呦。

在自媒体时代,不知从哪里跑来一群鹿鸣,他们嗅觉很灵敏,总能发现表演呦呦的机会。

在一个科普没有棉花以前中国古人如何过冬的微头条的评论区,一群鹿鸣发现了表演呦呦的机会,嗷嚎着聚拢到了一堆儿。

一头70年的鹿鸣无比辛酸地回忆:一床棉被,本是旧棉胎,从初中到高中,再到我儿子上高中才光荣退休!高中住校,星期天回家,必须把被子带回家,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被子!关键是我家住在东部沿海省份大平原。

1970年的鹿鸣,上过高中,这个年龄段的高中生还是有点儿墨水的,因为那时原来的公社(乡)高中关闭了很多。不过从行文措辞之紊乱来看,这头鹿鸣喝的墨水大概是劣质的。他那床被子,从他读初中一直盖到他儿子上高中,这个时间跨度太大了吧?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被褥,他读高中时,星期天回家还得带被子回。他上高中应该在八十年代中期,是鹿鸣们歌颂的改革开放年代了,他家还那么困难?这是为什么呢?更不可思议的是,那床被子一直盖到他儿子上高中,从他高中毕业到他儿子上高中,得多少年了?他咋混得如此“节俭”?这头鹿鸣控诉,太特喵蠢了吧!

浪哥是1968年的,读书时尚算有点儿聪明,1979年“升”入离家七十多里的县中初中。离家那么远,自然得住校,家里给做了一薄一厚两床被子。三年后,浪哥背着铺盖卷回家,把两床被子拆洗了一下,“升”入县中高中又背着那两床被子去了学校,六年中学,没有饥寒交迫的感觉。

我老家是棉区,在生产队时,棉花是要交国家的,但是开太晚的“红花”和没开的“僵巴桃子”,就分给社员了。积攒到一定量,就弹成皮棉,用来纺线、织布、“絮被窝”,我读初中时,还有不少同学穿自家织的粗布衣服呢。那时农村女子出嫁,娘家陪送嫁妆,除了家具,还讲究多少铺多少盖。那时我们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但是吃饱穿暖还是没问题的。

那头1970年的鹿鸣闭着个瞎眼呦呦倒还罢了,一头90后鹿鸣崽儿竟然嗷嚎:我90后的~大部分人小时候都挨过冻,现在想起来都怕!

可怜的鹿鸣崽儿,你90后挨冻,说你啥好呢?给你分析几种情况:你父母是无稼穑劳作能力的残疾人士,没法照料自己下的崽儿;你是个顽劣崽儿,经常被父母扒光了棉衣扔屋外教训;你是个智力或肢体残疾儿,父母懒得管你,就想让你自生自灭。你那么难,竟然长到能上网叭叭,算你崽子命硬!

浪哥给鹿鸣小组提个建议:加强对各色鹿鸣的培训,不要让那些低能鹿鸣出来发出让人耻笑的呦呦声了,太泥马波一的丢鹿了,你们千万不要把鹿驴化喽!

0 阅读:0

沧浪谈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