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言献策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让保护的大网覆盖山顶到海洋
福州有山的壮丽与海的澎湃,“高颜值”的生态画卷铺陈榕城大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上持续发力,全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代表们围绕如何更加深度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让生态治理保护的大网,覆盖山顶到海洋。
闽江河口湿地。记者 陈暖 摄
让家园天更蓝水更清
【报告点击】优良空气天数比例稳定在98%以上。深入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水生态环境质量Ⅰ-Ⅲ类比例达100%。
【代表献策】
让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代表们念兹在兹。闽清团代表朱光楠说:“闽清积极融入福州都市圈,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后花园’的道路上,加速传统工业向绿色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闽清,素有瓷都之称,陶瓷产业历史久远,是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闽清陶瓷行业刮起一阵绿色新风,一大批建陶企业完成改造升级,有效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能效。“近年来,我们坚持使用清洁能源,建设更多新型环保设备,实时监控污染排放,取得良好成效。”朱光楠建议,要以新技术为绿色赋能,更好引导陶瓷企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行业整体提升。
“生态的好坏,野生鸟儿最有发言权!”鼓楼团代表陈林注意到,“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连年来到福州大樟溪越冬,并且数量逐年增加,城市里的内河水质也在提升,内河两岸白鹭悠然栖息,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这说明我们碧水保卫战取得良好成效。”陈林也希望,福州能坚持久久为功,推进全域治水,推动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强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整治,同时大力打击非法电鱼和捕捞行为,让天更蓝、水更清,让群众共享美好自然生态。
共同守护美丽海岸线
【报告点击】推进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持续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实施滨海新城、罗源湾、福清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力争闽江口北部海域、兴化湾福州段建成美丽海湾。
【代表献策】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闽江河口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正有序推进,代表们将视角拓展到更广阔的湿地保护。
闽侯团代表郑书鸿建议,湿地不仅要加强日常监管和刚性监督,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他说:“要在湿地周边设立保护标识,标明湿地类型、保护级别和保护范围。对严重破坏湿地行为的,检察院应依法提起公益诉讼,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教育一方、治理一域’的目的。加强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湿地,认识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视角从海边转向海岸,福州有着绵长的蓝色海岸线,海堤建设修复,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安全生产,也是沿海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清团代表魏福华建议,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大海堤建设修复力度,守护好碧海银滩。他说:“要持续推进海堤强化加固,将海堤强化加固工作列入市政府年度工作计划,摸清现状,拓宽资金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同时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要构筑综合海岸带生态减灾体系,对现有标准较低、符合改造要求的海堤进行生态化改造。”
引领绿色低碳新风尚
【报告点击】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探索建设“零碳城市”。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代表献策】
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过程中,依托绿水青山,福州也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开展诸多探索与实践。
连江团代表邱碧香从事渔业生产多年,作为海洋渔业碳汇的积极推动者,她建议进一步完善渔业碳汇交易机制,打通渔业碳汇参与福建碳配额市场交易的堵点。同时,提高公众认知度与参与度,探索出更多绿色低碳可循环路径。
代表们不仅有来自一线“活生生”的建议,还有“沉甸甸”的议案。陈勇代表领衔提交关于制定《福州市低碳发展促进条例》的议案,建议进一步完善福州市低碳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新风尚再添“一把火”。
议案强调推动低碳产业发展,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生态保护中的碳汇能力,推广绿色建筑和建设绿色市政基础设施。加强水资源管理,构建可持续和安全的城市交通,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引导居民低碳生活。(福州日报记者组)